缩略图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作者

蒲琳

四川省资中县龙结中学6412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通过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创设情境、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等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长为有道德、有责任感、具备良好人文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任。而人文素养教育强调对人的尊重、关怀,注重培养人的情感、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不仅能够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更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素养教育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善良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全面发展,避免成为只具备知识而缺乏人文精神的“单向度的人”。

(二)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较为被动。而融入人文素养教育,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入真实的案例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背后的人文内涵,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在初中阶段渗透人文素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一)深度剖析教材,挖掘深层人文精髓

教师需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展开深度探究,不只是简单梳理人文元素,更要挖掘深层次的人文内涵。以“尊重他人”为例,在教材案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文化、历史的多元视角,剖析尊重他人背后深层次的文化根源与社会心理机制。比如,探讨不同文化中表达尊重的独特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如何反映对他人人格与权利的尊重。同时,借助跨学科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理论,拓展学生对尊重他人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中重要意义的理解,丰富其人文视野。

(二)创设多元情境,沉浸式体验人文魅力

1.虚拟现实(VR)情境模拟

结合现代科技,利用VR技术创设沉浸式情境。在讲解“合理消费”时,打造逼真的“未来超市”VR场景,学生通过佩戴设备,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购物。场景中设置不同价位、不同品质的商品,以及各类促销陷阱,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思考如何合理选择商品、避免浪费,切实体会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培养理性思维与生活能力。

2.两难情境引发深度思考

设置具有哲学思辨性的两难问题情境。在讲解“关爱他人”时,提出“在资源有限的紧急情况下,你只能救助一位伤者,是救助伤势较重但生存希望渺茫的老人,还是救助伤势较轻但未来潜力较大的年轻人?为什么?”此类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关爱他人的本质、价值权衡以及社会道德责任,培养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

(三)开展创新教学活动,全方位提升人文素养

1.项目式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合作学习。在学习“维护集体利益”时,布置“校园文化节策划”项目,各小组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活动主题设计、流程规划到人员分工等一系列任务。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学会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还能通过项目执行提升团队协作、沟通协调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2.线上线下融合的社会实践

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社会实践活动。线上,组织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关注社会热点公益话题,如环保、弱势群体帮扶等,并进行线上调研与讨论。线下,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结束后,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分享实践心得,形成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的学习闭环,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与人文素养。

3.戏剧化角色扮演

运用戏剧化的角色扮演方式。在讲解“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时,组织学生编排法治主题短剧,分别扮演未成年人、家长、老师、法官等角色。通过精心排练与演出,学生深入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与立场,了解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具体作用与程序,增强法治意识与人文关怀。

(四)关注个体差异,实施精准人文教育

教师借助大数据分析、学习行为观察等手段,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与学习能力。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学习路径。例如,对于喜欢视觉学习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对于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设计更多思辨性的问题与探究任务。营造民主、包容的课堂氛围,利用在线课堂互动工具,鼓励学生随时随地表达观点与想法。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教师通过即时反馈给予肯定与鼓励,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感受到自身价值与被尊重。

结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创设情境、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提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能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和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李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4,(S2):131-132.

[2]芦晓丽.人文素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界,2023,(18):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