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油田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系统开发

作者

张秀国

152531198803070911

摘要;随着油田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物联网技术为油田仪器仪表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新路径。本文系统阐述物联网技术原理及其在油田领域应用的关键技术,分析油田仪器仪表的功能特性与工作环境需求,论证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油田仪器仪表的可行性。通过深入的需求分析,明确系统在功能、性能和安全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基于此设计涵盖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智能控制系统架构,完成硬件选型与软件模块开发。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油田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系统

引言

在能源行业快速发展与科技持续创新的背景下,油田生产正面临从传统作业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油田生产环境复杂,涉及油井开采、油气输送、炼化等多个环节,仪器仪表作为生产数据采集与生产过程控制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油田生产效率、能源产出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传统的油田仪器仪表控制方式存在数据采集不及时、远程监控能力弱、故障预警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油田精细化管理和高效生产的需求。

一、物联网技术与油田仪器仪表概述

1.1 物联网技术原理与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构建在感-传-知三层架构之上,通过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的协同运作,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互联互通。感知层作为系统的神经末梢,集成了各类传感器设备。网络层是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涵盖了多种通信技术。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中的LoRa,凭借其15公里的超远覆盖半径和低于10μA 的休眠功耗,特别适合油田偏远区域的设备通信;而5G技术凭借其10Gbps的峰值速率和1ms的超低时延,能够满足高清视频监控和大量数据实时传输的需求。应用层则是实现智能决策的核心,依托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

1.2 油田仪器仪表的功能与特点

油田仪表在石油生产中负责数据采集、过程控制任务。在油井生产过程中,井口压力仪表为确保油井不会发生井喷现象,需要实时检测出油管压力,从而正确引导开采;油田的流量仪表需要正确测量原油的产出,方便油田的生产调度。油田仪表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在沙漠油田中夏季地表温度可能达到70℃,冬季地面温度可能低至-30℃;沙子的颗粒对油田仪表的密封和耐磨性要求也很高;在海洋油井中对仪表的防腐蚀以及在盐雾下运行稳定性的要求较高。

1.3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油田仪器仪表的可行性

目前物联网与油田仪器仪表结合具有足够的可行性,在技术上,物联网的感知层、传输层和处理层等与油田具有高度的吻合度。从实践上,国内外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某一大型油田通过在油井中布设物联网,监测油田2000多口油井的情况,发现设备故障提前预警的精度从75%提升到93%,提升原油采收率5个百分点。从政策上看,国家提出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和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鼓励推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这也为物联网在油田的引入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油田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要具备5大功能,一是实时生产数据采集,对油井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进行实时采集,采集频率不低于1Hz,多参数同时采集。二是设备状态监测,通过振动、电流等传感器实时监测抽油机、输油泵等设备运行状态,采集设备振动频率、电流波动等相关特征,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三是远程控制,工程人员可以通过控制中心对设备进行远程启停和阀门开度以及电机转速调节等控制。当油井压力高时可以远程控制安全阀开启泄压。四是可以实现故障预警,通过历史数据以及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故障预测模型,系统发生异常数据时,实现自动声光告警,通过短信以及APP推送给相关责任人。五是数据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通过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产量预测、耗能分析等报表以辅助生产决策。

2.2 性能需求分析

数据传输性能:网络时延小于150ms,丢包小于0.5%,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正确性;具备系统强并发性,系统能支持至少15000台在线仪器仪表,系统数据处理能力不少于150000条/秒;系统反应速度:系统远程控制操作反馈时间应≤2s,系统故障报警应≤500ms;系统可靠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50000h,全年系统停机时间不应超过1h。

2.3 安全需求分析

为油田生产提供安全保障,实现系统安全。在数据安全方面,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国密SM4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数据存储过程采用AES-256加密,保证数据在传输、存储过程中安全性。在设备安全方面,部署数字证书认证技术,所有进入系统设备必须经过身份验证,以拦截非法设备进入。在网络安全方面,部署工业防火墙、入侵检测(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对网络流量实施实时检测,阻断非法访问、恶意攻击行为。部署安全审计机制,对系统操作进行监控记录,方便系统审计。

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油田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油藏微服务油气田大数据云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放置各种传感器及边计算边缘设备,采集数据并进行本地预处理;网络层部署5G+LoRa双网络的通信组网,使数据传输可靠;应用层通过云计算平台设计云化管理平台,提供可视化展示、分析、控制等功能。其中三层之间通过定义的标准化接口进行通讯,感知层与网络层间定义MQTT协议接口,具有通信协议轻量化、低功耗的特点;网络层与应用层之间定义HTTP/HTTPS协议,具有易于与云计算平台对接等特征;油藏微服务油气田大数据云系统层次清晰、扩展性强,随着油田规模和需求的不同,可进行灵活部署。

3.2 硬件设计

针对井场的特点,对硬件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设计。选用高准确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比如选用0.1%FS压力传感器,IP防护等级IP68。选用工业级ARM处理器,核数4核,主频为1.5GHz,内存为8GB,储存为128GB。选用多种复杂运算算法可运行。选用5G+LoRa双模式通信模块,支持自动转换模式。选用的太阳能+锂电池混合电源供电,针对边远井站,选用的太阳能板为100W,选用锂电池容量200Ah,满足设备无日照条件下7d的使用。

3.3 软件设计

本软件系统采用微服务设计模式,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应用服务4个功能模块组成。其中数据采集模块是采用多线程机制实现对多种协议类型传感器接入的数据的采集。数据传输模块主要基于Netty开发,采取TCP长连接的方式实时传送数据。

结语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油田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和系统的精心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油田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系统的技术原理、需求分析到架构设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系统可进一步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油田生产管理,为油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世凤.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油田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系统开发[N].山西科技报,2025-03-07(011).

[2]汪衍辉,贺斌,杜宝祯,等.基于白名单技术的物联网安全策略研究[J].物联网技术,2025,15(0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