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交通工程技术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作者

高增云

14232219830803501X

摘要:本研究聚焦交通工程技术,深入剖析设计、施工、运营阶段常见问题。设计阶段存在规划不合理、标准不统一。施工阶段面临质量把控难、安全管理弱、进度易延误。运营阶段存在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及设施老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强化施工管理、完善运营维护等应对措施,旨在提升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推动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交通工程技术;问题;问题

引言

交通工程技术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保障民生出行的关键领域。然而,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过程中,设计缺陷、施工管理不足、运营维护滞后等问题频发,制约着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深入研究这些常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对提升交通工程质量、优化交通服务水平、推动行业技术革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交通工程技术概述

1.1 交通工程技术的概念与范畴

交通工程技术是以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学、力学、材料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旨在实现安全、高效、便捷、环保交通系统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范畴涵盖多个层面,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包括道路线形设计、桥梁结构选型、隧道开挖支护等技术,在交通管理领域,涉及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流分析、智能交通系统构建。在运输组织方面,涵盖公交线路优化、物流运输调度、多式联运协同。

1.2 交通工程技术的重要性

交通工程技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从经济视角看,交通网络成本低、速率高的特性使得资源流动和产业合作速度加快,比如我国高速公路联网带来了沿线城市繁荣发展;从社会视角看,出行更高效、更有品质的交通给老百姓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发展地铁、快速公交提高城市流通性;从国家安全视角看,交通工程技术能维持战略物资的运输与国防交通畅通,提高国家应急管理能力。

1.3 交通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从过去用简单工具修土路、架木桥满足交通需求,到工业革命后运用钢铁、水泥等材料修建成公路桥梁以至现在走向了现代化,从有车时代交通工程技术以满足道路交通运输发展为前提开始进入快车道,高速公路、立体枢纽成为交通发展的鲜明特征,由人指挥到后来的自动化、智能化。目前,我国在交通工程技术上已取得可喜成就,电子不停车收费(ETC)、交通大数据分析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发展使交通绿色发展步入实际发展轨道。

二、交通工程技术常见问题分析

2.1 设计阶段问题

交通工程的设计是交通工程的重要环节,其存在问题会影响交通工程质量及质量使用效果。存在问题就是规划不合理现象十分普遍。部分城市交通工程在进行规划时,不能全面考虑城市发展状况及人口流向规律,使得交通工程交通枢纽建设存在失衡的现象,整个城市的道路建设密度不足或者超过了合理水平。设计标准混乱。部分地区的交通工程以及部分建设项目的交通工程质量执行标准并不统一,也存在着为了降低建设成本,使得某些交通工程质量低于标准设计。

2.2 施工阶段问题

施工过程是将设计图纸变为实体工程的阶段,施工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施工控制质量很困难,部分施工方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偷工减料,使用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平衡,未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路基压实度不够等质量事故,安全管理也有缺陷,个别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没有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违规作业现象严重,造成安全风险比较高,容易产生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施工进度跟不上,也属于常发的问题,施工组织设计不科学、天气、不可抗力的因素、施工方资金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施工组织过程中出现工期滞后现象,增加工程施工成本,降低工程的按时完工率。

2.3 运营阶段问题

交通工程进入运营阶段后,是交通工程功能发挥的主体阶段。但是在一些地区,交通工程运营所产生的问题影响交通运营效能的提升。交通拥堵问题加剧,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大量私家车与营运车辆加入交通通行体系中,城市道路资源紧张与交通拥堵问题更加严重,加之交通管理措施技术手段落后,造成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现象。部分城市道路上存在的交通组织不合理,公交专用道被占用等现象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更加严重。

三、交通工程技术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优化设计方案

优化设计方法,坚持以合理规划与技术标准为设计目标,在前期调研规划阶段,充分采用大数据、GIS等信息技术,分析城市建设的人口构成、产业结构、城市发展、产业发展趋势,预判城市交通流量,例如提前对新建成区道路的规划设计,在道路建设前期借助交通模型对比不同规划方案下的交通运行状况,检验道路网系统和道路建设方向是否合理、预留空间是否充足;科学健全、持续动态的设计标准,在新技术背景下,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随着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新型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在道路、桥梁、交通工程等交通工程方面形成全国统一、持续动态的设计技术标准,规定对各个技术指标及品质要求,从而保障设计的合理与前瞻性。

3.2 强化施工管理

实行高质量、高标准、高强度的管理理念,从质量、安全、进度三管齐下展开管理。工程质量环节,实行高要求、严标准、全覆盖的检验机制,对钢筋、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多次反复抽取样本,以检验其合格性;在施工全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事迹可追溯机制,通过物联网给构件打上电子标识,将构件的生产地、运输地、安装地等信息逐一记载,产生问题可查可溯。安全管理环节,实现全天候安全监察,给现场布置高清监测仪,通过人工智能识别异常情况发出警报;通过培训和演练普及安全管理知识,强化员工安全应急意识。进度环节,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制定工程施工计划、任务分工,对工程关键节点进行跟踪等。

3.3 完善运营维护

养护方面,要做好智慧化及精细化工作。引入交通信号系统(ITS),借助交通流量检测器、智能信号灯、交通诱导屏等设备,开展动态交通管理。通过监测及时调整信号灯配时、缓解交通拥堵;通过手机APP为群众提供实时路况,提高出行效率。在交通安全方面,做好交法宣传及严抓执法,利用电子眼、流动测速设备严格整治不文明驾驶习惯。做好交通安全设施,及时整修维护护栏、标志标线,增加智能警示设施。针对老旧设施,创建设施全寿命周期管理,通过检测器监测桥梁、隧道结构健康情况,通过大数据进行隐患预测故障,作出科学维修计划,保证交通设施长期有效。

结语

交通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是保障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强化施工管理、完善运营维护等措施,能有效应对各阶段难题。随着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需持续关注新挑战,推动交通工程向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出行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婧婷.交通工程技术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5):167.

[2]李照君.交通工程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时代汽车,2024,(21):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