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档案馆建设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路径与实践探索
戴理洋
湖南省宁乡市城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10600
作者简介:戴理洋,女(1983.10-),汉族,湖南宁乡,助理馆员,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档案
摘要: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路径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档案馆建设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和智能决策能力,为智慧档案馆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手段。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资源采集与整理、档案信息检索与利用、档案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路径,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其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实践效果,旨在为推动智慧档案馆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智慧档案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路径;实践探索
一、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档案馆管理模式在应对海量档案数据时,面临着效率低下、服务不够精准等诸多挑战。智慧档案馆建设成为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核心力量,具有深度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种强大功能,能够对档案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提升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为智慧档案馆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路径与实践,对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提升档案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路径
2.1 档案资源采集与整理
人工智能通过网络爬虫与智能采集模型,自动抓取网页、数据库等多源档案信息,依预设规则完成筛选分类,大幅提升政府公开信息等档案采集效率。在整理环节,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数字化档案进行自动化分类编目,通过识别档案主题、年代等关键属性,提取文本关键词句,精准完成档案归类,显著降低人工工作量与错误率,实现档案资源处理的智能化升级。
2.2 档案信息检索与利用
针对传统检索局限,人工智能引入知识图谱与语义搜索技术,构建档案实体关系网络,实现从“资源检索”到“知识发现”的转变。用户检索历史事件时,系统不仅反馈匹配档案,还关联呈现人物、时间等延伸信息。同时,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构建画像,利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为特定领域研究用户精准推送最新档案资源、学术成果等,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档案服务的精准性与用户满意度。
2.3 档案安全管理
在档案安全管理领域,人工智能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库房温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数据,运用机器学习预测变化趋势,自动调控设备维持最佳保存环境。信息安全方面,深度学习算法实时监测网络流量与用户操作,建立异常行为检测模型,一旦发现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即刻报警并采取阻断连接、锁定账号等措施,还能优化加密算法,全方位保障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
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实践案例分析
3.1 鹿城区档案馆的实践
鹿城区档案馆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档案开放鉴定方面,部署DeepSeek智能审核系统,利用大模型的语义理解和推理能力,自动识别档案敏感信息并标注开放等级,原本需要人工耗时两个月的开放审核工作缩短至2小时,准确率达91.2%。同时,建立人工复核机制,通过持续优化算法模型,形成“AI初审-人工核验-系统自学习”的良性循环。在查档服务方面,部署DeepSeek语义交互系统,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描述查档需求,系统自动解析语义,跨数据库精准定位相关档案,较传统关键词检索效率提升300%。在档案编研方面,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语义分析与知识图谱技术,自动提取全宗档案中的关键事件、机构变迁等要素,生成全宗指南、机构沿革及大事记等内容,显著提升了档案编研效率。
3.2 江苏省太仓市智慧档案馆的实践
江苏省太仓市智慧档案馆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方面。在档案安全管理上,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门禁系统、识别和定位跟踪系统及防火墙中。门禁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份验证,提高了库房人员出入管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识别和定位跟踪系统可实时跟踪档案实体的位置,防止档案丢失或被盗;防火墙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网络攻击进行实时监测和防御,有效保障了馆藏档案的信息安全。在档案资源建设方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档案进行智能分类和编目,提高了档案整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后续的档案检索和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4.1 数据质量困境与优化
人工智能依赖高质量数据驱动,但档案数据常存在格式混乱、内容残缺、信息错误等问题,严重影响算法训练与应用效能。需构建全流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采集阶段明确标准,录入时严格校验,存储中定期清洗,利用专业工具剔除重复错误数据,统一格式规范,强化人工审核,确保数据精准完整,为智能应用筑牢基础。此外,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数据质量进行量化评分,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优化改进,实现数据质量的持续提升。
4.2 技术成本与人才短板破解
技术引入涉及设备采购、系统开发、维护培训等高额支出,专业复合型人才匮乏也制约应用深度。档案馆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优化预算分配,选择适配性高的轻量化技术方案;深化与高校、企业合作,通过技术外包、联合攻关降低成本。在人才培养方面,除定制分层培训计划、鼓励在职学习外,还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同时与高校联合开设档案智能管理相关专业课程,从源头培养对口人才,打造兼具档案业务与技术能力的团队。
4.3 伦理安全风险防控
算法偏见、数据泄露等风险威胁档案服务公正性与用户隐私。需制定人工智能伦理规范,规范算法设计流程,避免数据偏差导致分类检索不公;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运用加密、访问控制技术保障信息安全,定期开展系统安全审计,及时修复漏洞,确保档案管理合规、可信、可靠。同时,建立用户反馈机制,鼓励用户对算法应用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进行监督和举报,并且针对可能出现的伦理安全问题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风险事件,能够迅速响应、妥善处理。
五、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在档案资源采集与整理、信息检索与利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尽管在应用过程中面临数据质量、技术成本、人才短缺以及伦理安全等诸多挑战,但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能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更加深入、有效地应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智慧档案馆建设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徐瑞,王晨.综合档案馆人员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策略[J].山西档案,2025,(03):130-132+136.
[2]李文静.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兰台内外,2025,(02):84-86.
[3]李若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档案馆业务管理流程优化策略[J].高科技与产业化,2024,30(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