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范婷婷
232103198004063726
摘要;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推进,建筑行业积极践行绿色施工技术以应对资源环境挑战。本文聚焦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系统剖析绿色施工技术在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及装饰装修阶段的应用场景,涵盖基坑支护绿色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环保型装饰材料应用等具体实践。研究发现,当前绿色施工技术应用面临技术研发滞后、管理体系不完善、政策激励不足等问题。为此,针对性提出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完善管理体系与人才培养、强化政策支持与市场引导等优化策略,旨在推动绿色施工技术广泛应用,实现建筑行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重点领域,其资源消耗量占全球总资源消耗量的 30% - 40%,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量的近 40%,传统施工模式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绿色施工技术凭借 “四节一环保” 的核心内涵,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它不仅能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还能提升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助力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目标。
一、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场景
1.1 基础施工阶段
基础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最初阶段,也是采用绿色施工技术阶段。传统的基坑支护施工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支护,耗费大量资源且常污染环境,与传统的支护方式相比,新近发展起来的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施工效率高、耗材少。土方开挖环节也提高了节能性能。载有GPS定位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挖掘机可以精确地控制开挖的深度、开挖的位置,避免出现超挖、欠挖的现象,土方量也得以减少。在机械使用中减少重复作业降低能耗。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常适用于基础施工。在基坑建设过程中通过设置沉淀池、沉淀过滤等设备后对基坑中降水进行处理,再利用处理过的基坑降水进行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冲洗车辆等,处理过的水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中通过降水回收利用方式,在基础施工过程中项目节约了30%的施工用水量。
1.2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绿色施工是装配式建筑技术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重要应用方向,预制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工厂生产,现场使用机械完成安装,现场不再进行湿作业和模板支撑材料的使用。某学校教学楼项目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后,现场施工工期可缩短30%,建筑垃圾减少60%,同时降低现场施工扬尘和施工噪音污染。在混凝土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技术避免了后期装饰装修二次作业,节约了装饰材料的浪费与建筑垃圾。某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应用清水混凝土技术后,一次成型的表面效果即可到达装饰要求,节约装饰装修造价20%,同时降低了施工期间的粉尘污染。
1.3 装饰装修阶段
在装饰装修阶段,通过环保型装饰材料的推广应用这一绿色施工途径,水性涂料、低甲醛板材、天然石材等环保型装饰材料从源头控制了室内有害物质的释放;干法的施工工艺如装配式墙面、地面系统等,减少水泥砂浆等材料的使用,减少湿作业过程产生的污水排放,减少材料浪费,施工效率提高40%。
在装饰装修环节中,合理的空气治理措施能为室内环境提供保证,主要涵盖:使用室内新风净化系统、室内空气净化设备;使用活性炭净化、光触媒净化等方法去除室内装修后异味(甲醛、苯等)。就如办公楼的装饰装修利用空气在线监测系统,在监测的过程中依据数值状况对空气增湿设备、空气净化设备的调控,保障大楼在装饰装修之后室内空气指标的达标性,给予室内使用者良好的生活品质。
二、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层面
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绿色施工研发脱节,且一些技术还存在成本高、不稳定的弊端。如太阳能光伏施工设备虽然节能环保,但是前期设备成本是传统设备的3—5倍,并且与天气有关,企业很难有动力去推广利用。另一方面,绿色施工技术的融合度较低,其采用与推广尚没有对已有的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没有形成一套整体的技术解决方案,节能施工技术与节水施工技术很可能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前期设计与施工相脱节而无法达到效果的累积效应。
2.2 管理层面
施工企业管理层对绿色施工的系统管理不到位,多数企业的绿色施工未设置专业部门及制度,项目管理过程中侧重进度、忽视环境,项目绿色施工目的没有纳入到绿色施工项目管理中去。施工队伍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一线技术人员对绿色施工技术了解不够,操作不恰当,以致于影响技术的发挥。建设项目参与单位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缺少有效的配合,没有相应的组织协调,在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沟通不足、职责不明。
2.3 政策与市场层面
我国虽然出台了很多绿色建筑方面的政策法规,但是缺乏绿色施工技术的专项政策与标准规范,政策缺少具体细则和量化的考核指标,执行效果差;市场缺乏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消费者缺少绿色施工技术的认知及认可,愿意为绿色建筑增加投入的消费者占比不到30%,市场需求小使企业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意愿不高。
三、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优化策略
3.1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在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增强绿色施工技术的研发投入,对一些低成本、高可靠的绿色施工技术研发予以扶持,例如可以对施工设备等的研发加以扶持,考虑未来实施建设中所需的研究性施工技术,可以鼓励对绿色环保材料等施工的高能设备展开研发;构建BIM技术绿色施工相结合的理念,借助BIM模型展开施工方案仿真和施工优化,能够对相关的资源展开精准的配置和能耗的实时监测。
3.2 完善管理体系与人才培养
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设立绿色施工管理机构,制定覆盖全过程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将绿色施工目标纳入项目绩效管理范畴,与项目管理人员的业绩工资、竞聘相联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管理,定期开展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施工管理知识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绿色施工思想与绿色施工能力。
3.3 强化政策支持与市场引导
政府相关部门规范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应的绿色施工技术政策法规,出台对应的实施细则,确定可量化的考核指标,提高对绿色施工项目资金补助、税收奖励的支持力度。设立绿色施工技术研发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强化市场监督,建立绿色施工技术产品认证与质量可追溯机制,规范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媒体、科普教育等手段提升消费者的绿色施工认知度与认可度,培养绿色建筑消费市场,从内在动力上激发建筑企业采用绿色施工技术。
结语
绿色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其在建筑工程各阶段应用场景的分析可知,绿色施工技术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当前技术应用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从技术研发、管理体系、政策市场等多维度协同推进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涛.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实践[J].建筑,2025,(04):123-125.
[2]李鑫.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评价[J].住宅与房地产,2025,(11):21-23.
[3]马翔,李航.建筑工程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新城建科技,2025,34(03):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