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研究
张静
义县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
摘要:道路与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对行车安全与舒适性影响深远。本文聚焦该领域,系统梳理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深入剖析常见的桥头跳车、路面开裂等问题及成因,包括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艺不当等因素。针对性提出质量提升措施,如优化设计方案、改进施工工艺、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及强化施工管理。旨在为解决过渡段施工难题提供科学指导,提升道路桥梁工程整体质量,减少后期养护成本与安全隐患。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
引言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道路与桥梁作为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其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备受关注。道路与桥梁过渡段由于结构差异、受力不均等特性,易出现桥头跳车、路基沉降、路面开裂等问题,不仅影响行车舒适性,还可能引发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后期养护成本。
一、道路与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1.1 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在进行道路与桥梁过渡段路基施工时,基底处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施工环节,施工之前需要将基底上的杂草、腐殖土等软弱层清理干净,将整个地基进行夯实处理,使基底的承载力符合设计的要求。在地基较为软弱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换土处理方案,将软弱的土壤换成强度较高一些的砂砾石、灰土等填充物进行替换;或者采用排水固结的方式,通过插设砂井、插设塑料排水板等方法加快路基中软弱土的水分排出,从而提升路基的强度。在某沿海地带的桥梁过渡段路基施工过程中,插设了塑料排水板,之后施加了堆载预压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后期路基中出现的沉降。选择的填料以及填筑的工艺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路基施工质量,应该选择透水性较好、强度较高的砂砾石、碎石土等为首选,而要避免使用粉土、淤泥质土等这类容易压缩变形的材料进行填筑。在临近桥台位置,应该采用小型的压实设备,将不足之处进行补压,确保压实的均匀,防止出现死角。良好的排水和防护设施是保障路基稳定的强有力的手段,过渡段路基两侧均应该有排水边沟,在沟底的坡度不小于0.5%的情况下需要保持排水的顺畅。当在填方较高路段中,需要进行挡土墙、护坡等一些防护的设施设置,例如浆砌片石挡土墙,可以进一步加强边坡的稳定性,并且可以进一步阻止雨水的冲刷。另外,在路基的顶面设置防水土工布,可以有效阻断水分下渗的过程,可以保护路基的结构。
1.2 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路面结构中,过渡段路面结构应根据与桥梁的结构相匹配的情况设计路面的结构。面层宜选用平整且具有较高抗滑性能的沥青混凝土,厚度应为15—20cm;基层可选用水泥稳定的碎石或石灰粉煤粉灰稳定碎石,厚度为20—30cm;底基层材料是级配碎石,厚度大概在15—20cm。各个结构层面都根据车辆的荷载情况以及路基的变形情况进行调整材料配比和厚度,从而使路面可以与桥梁做到路面的平顺过渡。掌握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的时候与桥梁的伸缩缝必须紧密地结合起来,摊铺的速度严格控制在2—6m/min之间,使摊铺的铺料情况均匀。碾压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这三个过程,在碾压过程中初压应为钢轮压路机的静压,而复压应采用振压,终压则是运用胶轮压路机以消除轮迹为主。基层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与压实度,使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工作,并使整个摊铺路面的平整度误差不超过5mm。并且,在路面与桥台相连的地方设置一个搭板,搭板一般长度为6—8m,采用渐变厚的方式以缓解汽车行驶的颠簸感。
二、道路与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常见问题概述
道路与桥梁过渡段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其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有桥头跳车、路面龟裂、路基沉降等。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即为桥头跳车,车辆行驶至道路与桥梁的过渡路段时,会出现较大的起伏,对驾乘人员造成一定的不适感受,同时也会加速车辆零部件的老化。路面龟裂问题集中发生在道路与桥梁的过渡路段与桥梁的交接处,龟裂问题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等几种类型,严重的龟裂问题会发生路面破损、坑槽的出现等。路基沉降问题使得路面会形成凹陷状态,会对道路造成损伤,增加道路后期的养护费用。
2.2 原因深度剖析
地质原因主要是软土地基是引起路基下沉的主要原因,软土往往呈现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等特性,在车行荷载和填土自重的条件下易出现沉降,而有些地区的地下水位较深,长时间浸湿路基,会降低路基强度,诱发了沉降变形。
填料的选择不完善。采用压缩性较大的土作填筑材料,路基达不到压实标准;填筑土层厚度过大,采用压实设备类型不当,不能保证路基的压实度;路面施工衔接不到位,路面的铺设不协调处理不到位,不设过渡式结构,易形成桥头跳车、路面开裂。设计的不当。
三、道路与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提升措施
3.1 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中应对过渡段进行专项设计。合理确定搭板长度和厚度,依据路基与桥梁不同沉降量设计渐变式搭板,实现路面与桥梁平顺过渡。优化路面结构层组合,强化过渡段路面结构柔性及抗变形性,如在基层与面层之间布设土工格栅,增强路面整体强度。充分考虑地基、气候等条件,对于软土地基路段实施桩基础、地基加固等处理,提升地基承载力。
3.2 改进施工工艺
加强过程管控,确保施工工艺到位。在路基施工上要切实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填筑一层,检测一层,检测合格,一层方能进行填筑作业;路面施工要采用摊铺机、碾压机先进机械设备及工艺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及压实度;过渡段与桥梁衔接部位,要加强伸缩缝、搭板的施工过程质量,保证伸缩缝安装稳固、密实,搭板与路基、桥梁衔接紧密。
3.3 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
将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应用于施工中有利于提升施工质量,如路基方面采用泡沫混凝土等轻质材料作为路基填料,减小路基自重,降低沉降;采用路基加筋技术,即在填方路堤路基处理中敷设土工格室、土工布,增加路基土体的强度;路面方面,采用高性能沥青混合料、纤维增强混凝土等新材料增强路面的抗裂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智能压实监控的应用,实时掌握路基压实度,从而控制压实质量。
3.4 加强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质量责任。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对砂石、水泥、沥青等主要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采用探地雷达、平整度仪等设备,对路基路面进行全方位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
结语
道路与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桥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通过深入研究施工技术要点,准确分析常见问题及成因,并采取优化设计方案、改进施工工艺、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加强施工管理等一系列质量提升措施,能够有效解决过渡段施工难题,提高道路桥梁工程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程娟.道路与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研究[J].价值工程,2025,44(11):31-33.
[2]闫旭.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21):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