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整本书阅读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探究
刘瑾
西安莲湖锦园小学 710003
引言:随着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如何突破传统碎片化教学模式成为研究重点。小学高段学生正处于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但面对长篇文本时往往存在畏难情绪。任务驱动教学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项目式、活动化的任务设计,将阅读过程转化为探究实践。本文旨在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任务设计渗透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在完成趣味任务的过程中掌握预测、联结、统整等方法,实现从" 被动接受" 到" 主动建构" 的转变。
一、小学语文高段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高段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格成长具有深远影响。这一阶段的说读不再局限于零散的篇章或片段,而是让学生沉浸于完整的文学世界,在持续的阅体验中培养语言感知力、思维深度和人文情怀。整本书阅读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语言体系,经典作品如《西游记》《草房子》等蕴含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在长期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吸收规范的语言表达,提升语感和写作能力。同时,整本书的复杂情节和人物关系要求学生保持专注力,在前后关联的阅读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比如理解《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或《城库旧事》中情感表达的细腻之处,都需要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此外,整本书阅读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书中人物的成长经历、价值选择以及作品传递的文化内涵,都会对学生的品格形成积极影响。
二、小学语文高段整本书阅读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一)通过图画的方式提升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结合图画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果。整本书阅读往往篇幅较长、内容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图画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语言,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降低理解难度,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图画相关的任务,如 " 绘制故事地图 " 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整本书的情节脉络,在绘制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握故事结构 ;" 设计人物名片 " 则要求学生为书中的主要人物创作图文并茂的简介卡片,通过绘画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 还可以开展“插图补白 " 活动,让学生为书中没有配图的精彩片段创作插画,在图文转换中培养想象力。这些图画任务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还能创造性地检验阅读效果,比如在阅读《草房子》时,让学生用连环画形式表现桑桑的成长经历,既能考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激发创作热情。同时,图画任务具有天然的展示性,教室里的 " 读书画廊”、班级公众号的 " 阅读手记 "等展示平台,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教学方式特别符合新标倡导的 " 做中学”理念,将阅读过程转化为充满创意的实践活动,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整本书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二)通过手抄报开启高阶思维
在小学语文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手抄报作为一种综合性学习载体,能够有效打通阅读与思维的通道,让学生在创意表达中实现认知跃迁。当学生将厚厚的书本内容浓缩在一张手抄报上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重构的思维训练。他们需要像侦探一样在文字丛林中搜寻关键线索,像建筑师一样搭建内容框架,像艺术家一样进行视觉化呈现,这种多维度的思维活动远比被动接受知识更有教育价值。制作手抄报时,学生首先要对全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情节脉络图来梳理故事发展,这培养了他们的系统思维 : 接着要选最具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摘录和点评,这锻炼了他们的鉴赏能力 ; 最后还要通过创意排版和美术设计来传达阅读感受,这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在设计主题专栏时,学生需要跳出文本进行联想和拓展,比如为书中人物设计 " 朋友圈 ",或是想象 " 故事后续发展 ",这些任务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手抄报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打破了传统作业的单一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 擅长绘画的可以用插图传情达意,喜欢写作的可以通过读后感抒发见解,这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能最大程度地激发阅读热情。
(三)渗透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
在小学语文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引擎,渗透科学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障碍,建立高效的阅读路径。教师通过设计阶梯式任务群,将阅读策略自然融入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同时掌握受益终身的阅读技能。当学生面对一部作品时,首先需要培养整体感知能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浏览目录、预测内容等方式建立全书框架,这种 " 鸟瞰式" 阅读能帮助学生克服面对长篇作品的畏难情绪。随着阅读深入,指导学生运用批注法在关键处留下思考痕迹,或使用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网,这些可视化工具能有效提升信息处理效率。针对不同文体特点还需渗透差异化阅读策略:叙事类作品要抓住情节发展的关键节点,学会追踪人物成长轨迹 ; 说明类文本则要把握说明顺序和方法,培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在任务设计中,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设置 " 悬疑卡片 "" 问题漂流瓶 " 等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求证、反思,这种探究式阅读能显著提升思维品质。当阅读进入尾声时,指导学生采用主题统整的方法,将零散感悟上升为系统认知,或通过撰写阅读反思日记实现与作品的深度对话。这些方法的渗透不是机械灌输,而是通过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
结语:任务驱动教学为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通过情境化、阶梯式的任务设计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参与度,更能系统培养其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任务设计与不同文体、学情的适配性,以及如何借助数字化工具优化任务形式。实践证明,当阅读成为充满挑战的探索之旅时,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受益终身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 沈财妹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亚太教育 ,2024,(12):113-115.
[2] 王子颜 .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D]. 扬州大学 ,2024.
[3] 杨莹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西南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