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
田凯
11022219870820123X
摘要;化工工程因自身高风险性对安全管理提出严苛要求。本文深入剖析化工工程安全管理现状,指出安全制度执行流于形式、风险管控漏洞频出、安全投入不足及应急救援体系薄弱等主要问题。从外部政策监管、内部企业管理、技术应用等维度,系统分析影响安全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性提出完善制度、强化风险管控、加大安全投入、优化应急救援、提升技术水平及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等改进措施,旨在为化工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安全事故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推动化工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化工工程;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引言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能源供应、材料生产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化工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长期稳定在10%以上,为工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了坚实支撑。然而,化工工程生产过程涉及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工艺复杂且操作条件苛刻,使得安全风险始终伴随项目全生命周期。
一、化工工程安全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安全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化工工程安全管理在制度建设与技术应用上取得一定进展。政策层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等法规相继出台,为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部分大型化工企业引入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LOPA(保护层分析)等风险评估方法,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智能化监测设备的应用逐步普及,如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反应釜温度、压力等参数。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些企业落实安全责任流于形式,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责任不清,奖惩不严,责任在纸上写,责任在墙上挂;一些化工企业动火作业没有办理相关票证即进行施工作业,违规动火导致苯罐爆破。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不到位,未及时辨识引进的新设备、新技术存在的风险。如某化工企业为了追求效益和新工艺,未识别出反应产生的高热反应所产生的火灾爆炸风险,最终导致装置爆炸。安全投入不到位,一些企业为了提高效益,偷工减料,压缩安全措施维护及安全培训的费用,设备、设施陈旧老化。
1.3 问题成因分析
企业自身的原因,化工行业的一些企业不具备强烈的安全第一的理念,片面地认为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将安全管理当成成本,在安全管理上投入不足,管理不规范。安全部门不是独立的部门,其没有权利进行管理和监督,不能实现事前的控制和杜绝违章。行业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分散化明显,在2000家左右的化工企业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超过80%,造成了安全生产水平不高,工艺技术落后,规模小等状况。
二、影响化工工程安全管理效果的因素分析
2.1 外部因素
政府的政策措施及政府的落实力决定企业的安全管理实际效果。由于地区“为GDP增长”管理企业行政力量不到位,更有甚者,在化工园区内为争先抢后、通过某种利益拉拢等形式,允许或默许一些化工企业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的现象是时有发生。因忽视企业发展预期规模标准门槛而对当地产业发展大局冲动造成的后续难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工企业为保证经济利益,导致很多本不适合落户在化工园区的企业也在陆续进入园区。化工园区标准门槛的放宽,导致一些重危化工企业进入园区,安全隐患相互叠加。部门安全生产部门的监管人员少、设施设备少、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化工企业监管当中,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和帮助企业堵塞安全生产隐患漏洞。
2.2 内部因素
内因方面主要是企业缺乏安全文化。一些企业忽视安全生产文化融入企业的文化建设,员工的安全认同度不高,习惯性三违行为比较突出;安全管理办法缺乏对从规划、建设到运用的全过程安全管理;一些企业忽视项目开工前的安全设计而造成建设项目建成后重大隐患治理整改的投入增加3倍之多。部分企业负责人安全领导力缺乏,安全管理工作只部署、不落实,没有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管理、过程管控的氛围。
2.3 技术因素
智能化安全监测手段不足限制了管理能力的提高。很多传统监测手段的灵敏度、准确性及实时性不足,监测技术落后于实际企业运行的高危工艺场景。自动化程度不高,在企业中有很多员工使用人工方式,容易发生人为误操作事故。信息智能化深度不够,很多企业中的安全管理系统往往独立存在,信息互通不充分,不能支持风险智能化预警和联防联动工作,如某企业就由于安全监测系统信息与生产控制系统的隔绝,无法有效预警出反应釜超压事故隐患等。
三、加强化工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细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责任,将各级企业和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岗位安全职责进行量化,做到一岗双责。制定有绩效奖励的考核制度,与薪酬或职务提升等挂钩。如某家央企提升对安全绩效的考核权重至安全总目标的30%,提升了作业安全、事故发生率40%。把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按照制度实施安全、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作业审批、设备、设施维护操作标准,引入第三方审计,对其安全制度管理进行定期检查。
3.2 强化风险管控
实施过程风险辨识,采用HAZOP、SIL分析等技术开展工艺、设备、环境风险评估。实施分级风险管控,实施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4级分级管控。化工园区针对重大风险源部署在线监测装置,实施全天候在线预警。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隐患清单,落实发现-整改-验收管理。
3.3 加大安全投入
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安全费用。从保证安全生产实际需要出发,提取不低于工程造价的2.5%的安全生产费用。增加安全设施投入,推广运用本质安全设备(例如双重联锁切断装置、应急停车系统(ESD)),某企业投入5000万元更新安全设施,装置设备故障率降低60%。
3.4 优化应急救援体系
编制针对性应急预案,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完成风险评估,确定应急处置的流程和职责分工。提升应急演练效果,采取双盲应急演练形式,增强应急实战效果。某企业通过季度双盲应急演练将应急响应时间由15min降低至5min。健全应急储备物资,建设应急共享资源区域平台,完成紧急调拨任务。
3.5 提升安全管理技术水平
推广应用智能化安全管理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建设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预警监测识别风险和智能分析风险。有企业借助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检测人员的违规行为,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5%。加快自动化控制改造,将高危工艺无人化操作,减少人员风险等。
3.6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与人员培训
塑造企业安全文化,做好悬挂安全标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营造全员讲安全活动,做好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班组人员分类分级培训,引进VR模拟体验提升实操技能。如某企业成立安全培训学院,通过培训员工安全考试合格率由原来的70%跃升至95%。
结语
化工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面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制度执行不力、风险管控不足等问题,需从完善制度、强化技术、提升人员素质等多维度发力。通过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化工企业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实现安全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
参考文献
[1]陈作如,丁雅清.化工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5,45(03):89-91.
[2]劳宗文.化工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0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