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下初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高效作业实践探索

作者

张锐

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云南昆明,650222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要求下,初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作业设计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的关键。通过教学实践行动,探讨了初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的有效路径。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双减;初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高效作业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社会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初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作业形式单一、负担过重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一、初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现状分析

(一)作业类型与内容分析

当前初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作业类型单一,多以纸质练习为主,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缺乏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超过70%的作业为书面练习,而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等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类型占比较低[1]。作业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过于理论化,忽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作业量与时间分配

在“双减”政策要求下,合理控制作业量、优化时间分配成为关键。然而,部分教师仍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布置大量作业以巩固知识、提高成绩,这增加了学生负担,可能导致厌倦情绪[2]。部分学生每天需花费超过1小时完成道德与法治作业,挤占了休息和娱乐时间。作业难度与时间分配不均,影响作业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敷衍了事或抄袭作业,反映学习态度和习惯差异[3]。作业完成时间分配不均,部分学生拖延作业,影响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学生作业反馈意识薄弱,缺乏主动寻求反馈的习惯,不利于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作业设计与批改情况

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上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过于依赖课本和教辅资料,忽视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作业设计难度和梯度不合理,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4]。在作业批改方面,部分教师存在批改不及时、反馈不具体等问题,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二、高效作业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一)目标导向性原则

高效作业设计需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业形式应多样化,涵盖选择题、填空题等基础题型以巩固记忆与理解,同时设置案例分析题、讨论题等探究性作业以促进分析与应用能力的提升[5]。针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设计实践性作业和探究性任务。作业难度需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水平上获得成就感。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作业设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作业题目,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性;同时,融入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元素,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新精神。鼓励合作完成的作业形式,如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此外,关注个体差异,为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作业指导和支持。

(三)层级性与个性化原则

作业设计应体现层级性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水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作业题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采用分层设计策略,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巩固基础知识的简单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拓展性的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偏好,为喜欢阅读的学生提供相关阅读材料,为动手实践爱好者设计实践性作业,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实践性与创新性原则

作业设计应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如社区服务、法律咨询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新解决方案,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社会热点问题或身边的实际问题,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实践性作业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在“双减”政策下,初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高效作业设计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教师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以设计高效作业,但部分教师因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深入研究作业设计理论和方法,导致作业质量不高、缺乏新意。尽管高效作业旨在激发兴趣,但部分学生参与度低,缺乏完成作业的动力,影响了作业效果。作业反馈不及时也是一大问题,教师因工作繁忙未能及时批改和反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不够,缺乏有效沟通,影响了作业实施效果。

(二)改进建议与对策

为提升作业设计质量,需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交流。通过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间分享作业设计经验,引入外部专家指导,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作业题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作业形式和内容,提高作业吸引力,并且组织作业相关竞赛或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为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需优化作业批改流程和管理机制。引入智能化批改系统或工具,辅助教师批改作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作业管理制度,规范批改流程和要求。鼓励教师间合作批改,分担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或座谈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利用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建立家校联系群或论坛,方便信息共享和反馈。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或项目,增强其参与感和归属感,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高效作业的实践研究提供了一条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新路径。深刻认识到高效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未来将继续深化对作业设计的研究,不断优化作业内容与形式,力求在“双减”政策下,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与优质。

参考文献

[1]赵彩霞.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高效作业的设计研究[J].政史地教学与研究.2021,(54):161-162

[2]高冬梅.道德与法治FDE分层作业的高效运用探析[J].智力.2021,(24):116-117

[3]谢桂钿.新课程标准下高效政治课堂对有效作业的要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6):52-53

[4]叶兆敏.分层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家长.2021,(30):94-95

[5]周霞.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J].宁夏教育.2021,(10):6-7

作者简介:张锐(1981.6出生),女,汉族,云南昆明市人,本科,高级职称,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

课题项目:本文系昆明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项目编号:ZX2021140 ,项目名称:“双减”背景下初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高效作业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