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应用项目式学习模式的策略
王哲
厦门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需要重新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角色,通过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本文主要从创设真实的情境、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教师管理引导、培养骨干学生、多元化评价等方面分析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策略。项目式学习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把享受乐趣放在首位并非偶然,体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体育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项目式学习模式恰好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谋而合,强调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互动共同达到学习目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项目式学习的模式已广泛运用在体育课堂中,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没能领悟其真谛,未能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在课堂的作用,甚至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降低了学生学习热情。由此可见,记录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分析和总结项目式学习在体育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对指导教学实践以及提高课堂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体育课堂中项目式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效率低下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常将学生分组进行分散研究、探讨和练习。然而,由于小组众多且学生自觉性有限,教师难以全面关注每个小组。这可能导致成绩优秀的学生积极参与,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缺乏参与,影响任务完成度。
2.项目式学习形式化
部分教师未能真正理解项目式学习的精髓,仅将其作为课堂的点缀,缺乏有效引导。这导致小组自主学习漫无目的,课堂秩序混乱,无法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甚至浪费课堂时间。
3.组长能力参差不齐
小组长的能力对小组成绩有重要影响。然而,学生普遍缺乏专业技巧和领导能力,组长能力参差不齐。若教师未对小组长进行针对性教导,可能导致小组长带领组员破坏课堂纪律。
4.评价机制单一
教师通常通过小组成果展示评选第一名,但这种以结果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存在不公平性。分组本身难以做到绝对公平,且学生的进步表现在多个方面。单一的评价机制可能打击部分进步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优秀小组中也可能存在滥竽充数的学生。
三、初中体育课堂中项目式学习模式应用策略
1.创设真实的情境
教师应根据运动项目的技能特点,创设具有挑战性和真实性的学习情境。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田径耐久跑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行定向越野比赛,以解放军参与抗洪救灾为背景,创设救援任务情境。这种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和比赛中。
2.分组形式多样化
科学分组是保障项目式学习的关键。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学习目标及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分组形式可多样化,包括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
同质分组:将同等水平的学生分在一个组,便于教师针对不同组设计不同类型的项目内容。例如,在足球脚内侧传球课中,可将学生分为无基础组、有一定基础组和熟练掌握组,分别提出不同的成果要求。
异质分组:将技能好的学生和中等生平均分到各个组中,由优生辅导中等生。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优生的领导能力,同时带动中等生提高技术水平,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为了顺利在体育课堂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模式,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而非放任不管。课前教师需要构思创建合作学习的练习项目;在课堂中,教师应加强在组间的巡视和纠错,并引导学生有方向、有目标的练习,确保小组合作学习地顺利进行。当学生碰到困难,或是在交流过程中小组存在分歧,教师应充当协调者,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针对普遍的问题,教师应及时集合进行统一讲解、引导,避免合作学习偏离目标。对于优秀的小组,教师也要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以及适当并及时的奖励,并鼓励其他小组在下次课堂中力争第一。
4.培养骨干学生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小组长是组内核心人物,是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建设的领导者和指挥者,在课堂学习中至关重要。因此,在挑选小组长时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第一,拥有较好的技术水平,有着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技能指导能力。学生若要在组内领导他人,首先就得技要服人,只有自身能力强了,才有余力指导他人。第二,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班级体育技能优秀的同学不在少数,但并不是所有成绩优秀的同学都适合当组长。组长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耐心,以及对所有组员负责任的态度。第三,具有一定的威信度,班级的同学能够信服组长。第四,具有学习创新精神。在选出组长之后,教师需对组长进行培训,明确组长的工作职责、任务要求,教授领导组员的基本方法,最后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小组长的能力。
5.实施多元评价
在项目式学习结束后,需要对小组及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价,能否科学合理地评价各小组及组员将决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构建一个多元的评价模式。首先,教学需要将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关注小组最后学习成果和成绩,同时还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给予关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体表现、学习态度、阶段性的学习成果、练习中的具有创造力的思维等给予全方面的评价。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组内对成员进行评价,除了要表扬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学生,还要关注成绩一般的学生,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肯定,对相对落后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给他们创造表现的平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组内成员相互评价等方法,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动,初中体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方法一直是社会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应用项目式学习十分切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要求,体育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发挥好主导地位,还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科学地分组,创设真实情境和合作环境、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不仅在课堂中提升了运动能力,还发展了体育品德,提高了与人相处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此教师需要重视项目式学习模式,并将其合理应用于初中体育课堂中,切实贯彻新课改要求,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让体育核心素养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