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演进特征及异质性分析

作者

陈晨

411330199208201518

摘要:本文聚焦信息技术产业,深入剖析其创新效率演进特征及异质性。通过多维度数据与分析方法,揭示产业创新效率在时间维度上呈现阶段性跃升与波动特征,技术突破与政策变革成为关键驱动。在异质性方面,从地域、企业规模及技术领域等视角展开研究,发现政策环境、人才资源、市场需求等因素显著影响创新效率差异。进一步探讨异质性内在机制,明确资源禀赋、创新生态及技术吸收能力的核心作用,为优化产业创新布局、提升整体效能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产业;产业创新效率;维度;异质性分析

引言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其创新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呈现出快速迭代、跨界融合的新态势,但不同区域、企业间的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演进过程也展现出独特规律。目前,学界对该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及异质性成因尚未形成系统认知。

一、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演进特征分析

1.1 研究设计与数据采集​

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 SBM 超效率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传统 DEA 模型在处理非期望产出时的局限性,能够精准测算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在指标选取上,创新投入指标涵盖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以衡量人力与资金投入。创新产出指标选取专利授权量、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反映技术成果与市场转化能力。数据来源方面,主要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信息技术产业各省市统计公报获取 2015 - 2023 年省级面板数据,确保数据权威性与连续性。​

1.2 创新效率的时间维度演进​

长期动态视角下,从2015~2023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时间序列上也表现为波动上升态势。在最初阶段,由于信息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并不健全,对于资源配置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导致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缓慢。从2015到2018年期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深入人心后,技术投入不断增长,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快速上升态势,但在2018-2020年期间由于受到全球经济环境变化、技术迭代出现瓶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效率增长有所减缓,但仍整体上维持上升趋势。从驱动因素上看,随着技术创新逐步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后,前期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驱动因素更多源自研发资金投入的大规模增长,后期则更多取决于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呈现产业技术创新由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的过程特征。

1.3 创新效率的空间维度演进​

在空间尺度上,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使用标准差椭圆法研究发现,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相对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依托经济实力较强、人口智力密集和完善的产业发展环境,拥有较强的产业发展创新集约效应。我国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相对较低且空间分布较为零散。采用莫兰指数检测发现,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中西部区域低值区也集中在城市群附近。这不仅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地方政府创新产业扶持、区域开放程度的影响。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部分中西部城市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与政策补贴,产业创新效率不断快速提升,信息技术产业各区域创新效率的差距逐步缩小。

二、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异质性分析

2.1 异质性的研究视角​

根据创新效率的异质性情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如地理上的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人才、创新发展氛围更好,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就更高。处于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发展差,加上人才流失等不利于创新发展的情况,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就相对偏低。中小企业以小而美为追求,可以通过细分行业的创新发展,但在持续创新上不具备先天性优势。从不同技术领域来分析,软件行业、硬件行业、通信行业的创新规律及其创新效率也都是不一致的,需要进行针对性分析。

2.2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出现异质性的因素有很多。产业政策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政府对于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持性政策,例如对于企业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资金援助、补贴等,能够鼓励企业扩大创新的投入,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效率。人才对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企业没有大量高层次的科学技术人才不能有效创新。市场需求也是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的有效动力,市场需求越旺盛,信息技术产业企业会对其技术进行不断研发,不断推出新奇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在这种激励下会使得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得以提高。另一个重要因素便是金融,良好的金融市场会有利于信息技术产业企业的创新融资需求,也有利于企业间的互动,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良好的融资基础。此外,信息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促进效果,信息产业集聚有利于使产业集聚企业在知识共享、技术扩散等方面提升企业创新水平,进一步推动创新效率的提高。

2.3 异质性的内在机制探讨​

信息技术产品技术差异造成的创新效率异质性有着较为复杂的内在传导机制,而不同区域和不同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是技术差异的根本原因。资源禀赋充足的主体能够进行大规模、高难度的创新活动,而资源禀赋不足的主体创新能力会受到资源约束的限制。创新生态系统的差异对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多种主体组成,并且各主体间之间会相互协同合作,推进知识交流和技术扩散创新,处于良好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企业更能便捷地获取创新资源,从而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提升创新效率。差异化的技术扩散能力与技术吸收能力会造成创新效率的差异化,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转化能力较强的地区和企业更容易将外部先进技术转化为自身创新能力,在创新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现阶段论文虽然对信息技术产业中创新效率异质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存在一定的研究盲区。由于大部分研究都是对大范围的宏观行为进行探究,并没有深入挖掘企业相关微观行为对创新效率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没有深入研究创新效率的演化机理问题,同时跨越地区和跨行业的比较研究也不够深入。

结语

信息与技术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显著,技术变革和国家政策是二者发展的重要依托,不同地区、公司规模、技术种类对两者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笔者发现技术积累水平、产业链条支撑以及技术生产能力等重要传导方式,但是在主体之间的行为变化实证模拟、新兴技术应用场景下的效率变化等方面存在不足,后续可以依托未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等深入展开区域内部的比较和区域间的比较研究,以更直观地明确我国信息与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的核心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柏洲,王雪,苏屹,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转化两阶段创新效率[J].系统工程,2019,37(04):48-56.

[2]马琳.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32):34-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