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中的装配钳工工艺要点分析
薄景翠
120107199004043920
摘要:本研究聚焦机械制造中装配钳工工艺,深入剖析零件清洗与检查、装配、精度调整检测、润滑密封等工艺要点,揭示操作规范执行不严、工艺技术水平不足、工具设备落后、质量控制薄弱等常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强操作规范管理、提升工艺技术水平、改进工具设备、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等优化措施,旨在为提高装配钳工工艺质量与效率,保障机械产品性能与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推动机械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装配钳工工艺;工艺要点;常见问题;优化措施;机械制造
引言
在现代制造业向高精度、智能化迈进的背景下,机械制造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石,其产品质量与性能直接影响各行业发展水平。装配钳工工艺作为机械制造流程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将零件精准装配成完整机械产品的重任,对确保机械产品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机械制造中装配钳工工艺要点分析
1.1 零件清洗与检查工艺要点
零件清洗是装配前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装配质量。在机械制造中,零件表面往往残留油污、铁屑、型砂等杂质,若不彻底清洗,会导致零件磨损加剧、装配精度下降。对于一般金属零件,常采用碱性溶液浸泡、超声波清洗等方式。零件检查是保证装配质量的重要环节。需检查零件的尺寸精度,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对照设计图纸严格检测关键尺寸。如齿轮的齿顶圆、齿根圆直径,若尺寸超差会导致齿轮啮合不良。检查表面质量,通过目视或借助放大镜,观察零件表面是否存在裂纹、砂眼等缺陷。
1.2 零件装配工艺要点
连接装配工艺分为多种,如螺纹连接。在螺纹连接连接过程中,螺纹连接连接装配时拧紧力矩的控制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拧紧的力矩过小,就会导致连接出现松动,严重破坏连接;如果拧紧力矩过大的话,则可能会将螺纹拉断。在进行键连接时也需要注意,要注意键和键槽之间的配合同步性问题,使用普通的平键进行连接,是较紧键连接,通常会出现键和键槽之间不能有太大的间距,应该尽量贴紧。否则会导致传动出现松动。传动机构装配工艺是机械的重要性能,如齿轮在进行传动的过程中,装配时要注意齿轮之间的啮合的间隙,如果间隙太大的话,则很有可能会出现齿轮之间的冲击和噪声,同时也会增加齿轮之间的损耗问题。通过压铅法或者百分表测量法进行传动机构的啮合间隙调整,确保齿轮传动的平稳性。
1.3精度调整与检测工艺要点
精度调整是对机械设备进行最终质量检验的方法,保证产品达到设计要求。机械产品装配主要采用垫片调整法、修配法等进行精度调整。以机床导轨装配为例,导轨直线度、水平度是通过在导轨与床身间增减垫片后装配完成。直线度检测主要有,使用平尺和水平仪,把平尺放在待检表面上,用塞尺检测平尺与被测面的间隙大小来判断直线度误差。平行度检测,千分表将待检面的任一部分选为测量基准,用千分表测量测量面上其他部位与基准测得的两个数据之差即平行度误差。垂直度检测,用直角尺和百分表保证各部件符合装配垂直度要求。
1.4 润滑与密封工艺要点
润滑为了减小摩擦,减少磨损,利于散热等作用,对不同部件所组成的不同机械装配应选择不同种类的润滑剂,例如滚动轴承通常采用润滑脂,减少摩擦的同时阻挡灰尘、水分等。密封用于防止机械产品的泄漏,要根据密封处的工作压力、温度、介质等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密封材料及密封结构,例如对于高压、高温密封,需要采用诸如金属缠绕垫片等新材料的密封来保证密封。
二、装配钳工工艺在机械制造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 操作规范执行问题
有些装配钳工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比如在螺纹连接过程中,没有采用扭矩扳手,根据自身经验对螺栓进行拧紧,造成螺栓拧紧力矩无法保证,连接强度和可靠性不足。在零件清洗阶段,没有依据洗件操作流程清洗零件,产生的杂质进入到装配体之中,造成零件磨损或者故障的发生。还有一些钳工忽视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一些转动设备的作业时还戴有手套,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2.2 工艺技术水平问题
机械生产制造业的不断提升,对装配钳工的工艺技术水平要求也在提高。部分装配钳工对复杂装配工艺不熟练,难以完成高精度机械产品的装配。比如在精密仪器的装配中需要钳工具备高超微调技术与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部分钳工缺乏相关培训及实践,不能准确对部件进行精度调整,导致产品合格率低。
2.3 工具与设备问题
装配钳工所使用的工具、设备直接影响到装配质量、装配效率。部分企业所拥有的工具存在精度较低的问题,例如卡尺、千分尺等精度较重的测量工具磨损、老化严重,及时的进行校对,致使测量数据不准确,从而影响零件的检测质量。部分老式设备,如压力机、钻床等设备也存在老化、精度不足导致无法适应当代装配工艺需求的问题,例如压力机的压力不稳定,影响过盈连接的装配质量。
2.4 质量控制问题
装配钳工工艺质量控制不完善。企业装配质量控制没有建立切实的质量检验制度,没有严格地对装配过程中有影响的重要工艺过程进行质量检验,使得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对装配工艺质量检测方法手段较为落后,还停留在以往手工检测的状态,时效性不高,并容易出现漏检及误检等现象。质量追溯性体系不完善,若出现质量问题,往往很难快速找到问题源头和责任人。
三、优化装配钳工工艺的措施
3.1 加强操作规范管理
企业要建立详实、严格的装配钳工作业细则和装配工艺流程,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在培训过程中进行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示范,使钳工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建立监控机制,监督操作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不按规范操作的行为做出严厉处罚。对执行操作制度较好的、装配质量高的员工设立奖惩制度。
3.2 提升工艺技术水平
定期让装配钳工参加集训、技术交流及培训,聘请行业专家和行家里手来授课、分享经验,既要让装配钳工加强传统装配工艺技术的学习,又要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同时倡导企业与职业技术院校进行订单培养,为企业提供装配钳工技术人才。
3.3 改进工具与设备
企业应增加对装配钳工工具、设备的投入,定期添置和更新精密、高效、先进的工装、设备,健全工具、设备的制度,定期校准测量设备并进行维护,使测量设备精度得到有效控制,对陈旧落后的设备进行改造或者更新,用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及质量,采用电动扭矩扳手代替手动扭矩扳手对螺纹连接进行拧紧,提升螺纹连接的质量和效率。
3.4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装配工艺质检管理标准化。落实装配钳工各个工种工序质检规定和管理规范,加强关键工位的质检,如装配前零件清洗后的清洁度、装配完成后的精度等方面。实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先进可靠的检测仪器,如三坐标、激光检测设备等,提升质检精确度和时效。
结语
装配钳工工艺关注机械制造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从检查零件的清洗到润滑密封等,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虽然操作过程不熟练、技术不达标等现象在当下出现的概率较高,但是通过对相关方面的强化管理、提升技术、改良设备、完善质检等方面加强处理,即可改善其工艺状况。
参考文献
[1]胡春林.机械制造中的装配钳工工艺要点分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5,61(02):108-110.
[2]徐玉成.机械制图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和实践研究[J].模具制造,2024,24(06):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