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械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

作者

陈聪

131127199607160016

摘要:本研究聚焦机械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系统剖析机床与夹具、刀具与切削参数、工件材料与加工方法以及工艺系统变形等关键影响因素。同时,揭示当前工艺设计不合理、设备工装维护不足、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状况,提出优化工艺设计方案、加强设备工装管理、提升人员技术水平、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等策略,旨在为提升机械加工精度、增强产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推动机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艺;加工精度;影响因素;优化策略

引言

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当下,机械加工精度作为衡量产品质量与性能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机械产品的可靠性、使用寿命以及市场竞争力。从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制造到精密仪器生产,高精度的机械加工是实现产品功能、满足复杂工况需求的关键。随着市场对机械产品精度要求不断攀升,如何通过优化机械加工工艺提升加工精度,已成为机械制造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机械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

一、机械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机床与夹具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机床作为机械加工的核心载体,其几何精度与运动精度直接决定加工精度下限。以高精度数控车床为例,主轴回转精度若存在 0.002mm 的径向跳动误差,在加工精密轴承内圈时,将导致成品圆度误差超出公差要求的 50%,显著影响轴承的运行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导轨系统的精度同样关键,夹具的定位与夹紧精度直接影响工件的位置精度。

1.2 刀具与切削参数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刀具几何参数和磨损状况显著影响工件表面质量,加工表面质量最为相关的切削加工控制量是切削参数。磨削淬火钢时,磨削速度高于45m/s时,工件表面的瞬时高温造成烧伤,硬度值下降15~20HRC,进给量对工件表面质量显著影响,在铣削加工中每齿进给量0.1mm到0.2mm,表面残留面积高度提高一倍,Ra值为3.2μm到6.3μm。

1.3 工件材料与加工方法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不同材料工件其物理力学参数差别也导致了加工的稳定性明显存在差异。通常对具有不同硬度的铸造坯料进行不同加工时存在精度特点,普通车床加工工件尺寸精度可达到IT8—IT10,Ra可达到1.6—6.3μm,可实现一般性精度回转体工件粗加工;数控车床加工中,利用闭环控制可提高其尺寸精度至IT6—IT7,Ra可达到0.8—1.6μm。铣削端铣平面精度可达。

0.02mm/m,周铣则更适用于沟槽加工;磨削加工凭借高硬度磨具,可实现 IT5 - IT6 级尺寸精度,Ra 值低至 0.1 - 0.4μm,常用于精密零件的最终加工。

1.4 加工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与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工艺系统刚度变形会使工件相对于刀具的位置出现偏移。切削热引起的热变形是高精度加工需要解决的问题。机床的热变形主要在主轴箱、导轨等部位,车床的主轴箱温度升高15℃时主轴的轴线升高0.03mm,影响工件的直径尺寸;细长轴的车削由于切削热引起的工件热伸长也不容忽视,加工20mm的直径,1000mm长的45钢轴,温度升高20℃工件产生热伸长0.048mm,如果热伸长没有及时补偿,会产生可观的圆柱度误差。

二、机械加工工艺在保证加工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工艺设计不合理问题

加工过程,个别单位工艺设计存在重大缺陷,加工方法选择与现实需求脱轨,采用常见的铣加工工艺来实现精密模具中的曲面加工,使得曲面粗糙度达不到Ra0.4μm的设计要求。工艺路线不符合先基准后其他的原则,齿轮加工中先齿形再基准面,使得齿形相对于基准的位置误差超差,使加工费比设计返修提高30%。

2.2 设备与工装维护不足问题

机床、夹具存在陈旧老化、损坏严重,影响加工精度的提高。夹具未及时维护,定位销因长时间磨损未及时替换,工件在定位上引入的误差增加0.02~0.03mm;刀具超程磨损未及时替换,尤其在钻孔加工时,因刀具磨损引起孔径尺寸偏差可达0.1mm,不能满足装配需求。

2.3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问题

技能基础差对加工精度控制。不理解工艺文件,数控机床补偿参数调整错误,加工的轴类零件直径超差0.05mm;操作技能不熟练,在复杂曲面零件的对刀中,定位误差达0.03mm;一些操作人员不关心精度控制,在加工中遇到加工过程的微小振动未及时排除,误差累积,结果使工件形位公差超差。

2.4 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问题

缺乏系统有效的质量管控过程。加工方式落后,检测使用传统的游标卡尺、千分表等,满足不了微米级的检测要求,检测效率只有自动化设备的1/5。质量管理管控缺失,像精密孔这种关键加工过程不设立中间检验工序,导致批量报废。产品质量跟踪机制缺乏,某批零件加工尺寸出现超差,不能迅速地找出加工设备及操作工人,整改效率不高。

三、优化机械加工工艺以提高加工精度的策略

3.1 优化工艺设计方案

采用CAPP软件,根据零件数模和年产量智能确定最优加工工艺,对精密零件采用磨、研等精密加工工艺,对复杂曲面型面零件采用5轴机床数控加工工艺。通过模拟加工,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方案加工工艺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在某型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中,通过切削运动模拟使该型叶片加工变形量降低40%。

3.2 加强设备与工装管理

完善设备全寿命管理,每季度通过激光干涉仪、球杆仪进行机床精度测量,对精度超差设备及时进行精度补偿或大修理;开展工装定期点检,每周检查夹具定位元件磨损程度,每季统计分析刀具的寿命,引入智能刀具管理系统实时跟踪刀具磨损状态。

3.3 提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对新员工进行分层级培训,新员工完成3个月的基础操作与工艺理论培训并通过考核上岗;定期组织高级技工参加行业技术研讨会,学习先进加工技术;实行师徒制传帮带制度,由老技师带着新人掌握精密加工操作技能;实行绩效激励制度,加工精度指标也纳入考核,加工精度达标率提升1%,绩效奖金增加5%,可以有效增强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3.4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购买三坐标的三坐标测量机、轮廓仪等精密测量仪器,精确且快速测量,单个零件测量时间由半小时缩短为5分钟。制定全工序质量管理标准,在重要工序配备自动化质量检测设备,采用在在线测量手段随时测量检测加工精度。创建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对每一件零件的机床型号、人员操作工位、加工参数等进行数据即时登记,产品质量出现问题,10分钟即可以找出原因,及时调整解决方案。

结语

机械加工精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核心指标,其受控于机床、刀具、工艺系统等多维度因素。当前企业普遍存在工艺设计粗放、设备维护滞后、人员技能不足及质控体系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加工精度提升。通过系统性优化工艺设计、强化设备全周期管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与完善质量追溯机制,可显著提升加工精度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牟德文.机械加工工艺对汽车零部件精度的影响与运用研究[J].时代汽车,2025,(08):130-132.

[2]王瀚崧,白弘烨,刘树毅,等.机械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J].冶金与材料,2025,45(03):133-135.

[3]程海洋.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影响及质量控制措施[J].模具制造,2025,25(0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