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检修策略研究

作者

裴娜

130683198410184623

摘要;本论文聚焦电力电气工程中电气设备检修策略研究,系统阐述电气设备及检修相关理论基础,深入剖析当前检修现状,指出存在检修计划欠合理、技术手段落后、状态评估不准、人员水平不足及成本较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推行智能化状态检修、加强技术创新、完善管理体系、强化人员培训及优化成本控制等优化策略。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结合,旨在提升电气设备检修效率与质量,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为电力行业设备检修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电力电气工程;电气设备;检修策略;状态检修;优化策略

引言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进程中,电力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能源,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运行起着关键支撑作用。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依赖于各类电气设备的可靠工作,从发电端的变压器、发电机,到输电配电过程中的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再到用电终端的相关设备,每一个环节的电气设备正常运转都至关重要。一旦电气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导致局部区域甚至大面积停电,影响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一、电力电气工程电气设备及检修相关理论基础

1.1 电力电气工程电气设备概述

电力电气工程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多个环节,各环节涉及的电气设备种类繁多且功能各异。在发电环节,发电机是核心设备,其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常见的有火力发电机、水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等。输电环节中,变压器起到升高或降低电压的作用,以减少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特高压变压器作为输电的关键设备,能够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的电能输送。

1.2 电气设备检修的基本理论

电力设施检修工作归纳有预防性检修、状态检修以及事后检修3种较为常见的检修方式。预防性检修是指以电气设备运行的时间或者规定时间间隔为标准,为设备开展定时的检测维修以及零部件的更换工作,以此避免设备故障发生。不过由于开展该项检修工作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为主要依据,在进行检修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检修不足或检修过度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引发检修设备的资源浪费以及出现电气设施存在故障的问题。

1.3 电气设备状态评估理论

基于电气设备的状态评价是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的前提,主要通过电气试验、在线监测、红外测温、油色谱分析技术等手段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绝缘电阻、直流耐压试验、交流耐压试验等是电气试验的基础,试验能够检测电气设备绝缘性能、导电性能等是否达到技术指标要求。在线监测技术能够实时获得设备运行的相关参数,例如电流、电压、温度、局部放电等。

二、电力电气工程电气设备检修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电气设备检修现状

就目前来说,我国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是采用以预防性检修为主的检修模式,一些地区和单位开始试行状态检修;在一些大型发电企业和供电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对一些重要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在检修手段上,传统的检修手段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但是在检修技术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检测手段,这些都显示出了配电检修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

2.2 电气设备检修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电气设备检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检修计划制定不科学、不灵活。检修技术手段较为落后。一些企业还使用传统的检修检测工具和方式,对一些隐性故障、早期故障不能准确诊断。在线监测装置的覆盖率及可靠性不高,一些监测装置的数据存在较大误差或者缺少,影响了设备状态评价的准确性。设备状态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的状态评价指标及手段不够统一和规范,不同的单位、个人,对相同的一台设备做出不同的评价结果。

2.3 问题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

针对上述检修问题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了严重影响。由于检修计划不合理、状态评估不合理导致设备故障突发,降低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检修技术落后、人员素质差,导致故障判断、修复时间长,停电范围扩大,停电时间拉长,此外,设备长期带病运行,还将形成连锁效应,导致其他设备受到损坏,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电力电气工程电气设备检修优化策略

3.1 推行智能化状态检修策略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智能电气设备监测诊断系统。在设备上部署各种传感器,收集设备实时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处理。以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历史数据、实时数据进行挖掘,建立设备故障预判模型,预判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位置、时间。

3.2 加强检修技术创新与应用

加强新型检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积极推广应用局部放电检测新方法、超导检测技术、太赫兹检测技术等,提升设备故障诊断的正确率和灵敏度。太赫兹检测技术可穿透绝缘介质,探测设备内部缺陷,对于传统方法无法发现的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研制并应用检修先进的仪器工具,提升检修效率和质量。

3.3 完善检修管理体系

形成科学合理检修管理制度,确定检修工作程序和各部分、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加强检修计划制定管理,与设备状态评估结果相结合,制定精细化检修计划,克服检修过剩、检修不足现象,形成完善的检修质量管理监督和考核制度,对检修工作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督,保证检修质量满足要求,将检修人员工作业绩考核制度与绩效挂钩,激发检修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3.4 强化检修人员培训与管理

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检修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开展讲座技术、技术比武、案例分析等学习活动,提高检修人员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针对新设备、检测新技术开展专业培训,使检修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提高检修人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3.5 优化检修成本控制

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避免设备不必要的检修,减少检修成本,通过状态检修智能策略,合理把控设备检修时间与检修项目内容,避免设备检修不必要的过度,造成检修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要加强检修备件管理,完善检修备件的库存,降低备件库存成本。对于新检测设备及技术的应用,做好设备及技术成本收益分析,选取比价合理的相关设备和技术应用。通过检修工作效率的提升和检修质量的提高,降低相关设备故障维修费用、停电损失,做好检修成本控制,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结语

电力电气工程电气设备检修策略可以有效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研究电气设备及检修理论基础,剖析现有电气设备检修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开展智能化状态检修、强化技术创新力度、健全管理体系、加大力度开展人员培训、优化成本控制,提升电气设备检修效率及质量、保障检修成本、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具有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阎韦明,梁文译,尚璐璐.电力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检修策略研究[C]//《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新质生产力驱动第二产业发展与招标采购创新论坛论文集(一).安阳钢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25:115-116.

[2]任磊.电力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检修策略研究[J].自动化应用,2024,65(S2):44-46.

[3]王得阳.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检修策略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1,(03):31-33.

[4]尤海峰.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检修策略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10):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