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肖凌芬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650302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现代审计方法,以风险评估为核心,通过审计程序设计和执行,精准识别企业潜在风险,量化评估其发生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并提出改进建议。在本文中结合具体案例,从工程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加强项目后评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企业可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作用;建议
面临着来自市场竞争、技术革新、法规政策等多维度风险挑战,企业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传统审计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能够精准评估和识别高风险领域及影响程度,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对于企业健康发展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现代审计方法,将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贯穿审计全过程,能够从企业战略决策、经营流程、财务状况等多个维度精准识别风险因素及风险影响程度,确定高风险领域,明确审计重点,使审计更具有针对性[1]。同时,通过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为企业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如风险规避、降低、转移或接受等措施,降低运营风险,促进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持续监控风险,通过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复查和评估,及时发现新的风险及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为调整风险管理对策提供依据,减少风险对企业经营产生的负面影响,也确保企业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2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下属S公司的清门清框机更新改造项目为例,对企业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2.1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企业未能收集和分析现有设备的详细运行数据,包括设备的磨损程度、故障频率、维修成本等,对于新技术、新工艺等在设备改造中的应用缺乏深入调研,规划方案缺乏创新,导致改造效果不理想。在招标采购阶段中,设备更新改造所需零部件及外部技术服务招标时,评标标准侧重价格因素,对于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售后服务质量重视不足,会影响后续技术和服务保障。在项目实施阶段中,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引发工序冲突,延误工期,而且施工现场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施工队伍存在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对于施工进度的把控主要是人工定期巡检,严重影响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此外,在项目竣工阶段,未严格按照既定标准对设备改造后的性能、稳定性等指标进行检测,增加生产运营安全隐患。
2.2内部控制制度问题
在本项目中,内部控制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职责划分不明确,设备管理部门、技术研发部门以及采购部门在项目推进中,对于设备改造技术标准的制定、所需零部件选型以及采购流程管控等关键环节,存在职能重叠的问题,导致项目采取流程拖沓、技术标准需要反复商讨,延误进度。内部审计多侧重于财务审计,缺乏工程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知识,未能实现项目全过程监督。公司内控制度更新缓慢,未能紧跟行业发展形势,调整项目管理流程与风险管控要点,增加项目潜在隐患。
2.3项目后评价管理问题
本项目结束后,项目后评价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各部门对项目各阶段中的风险问题不了解,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一是风险意识淡薄,评价指标设定存在偏差。本项目中,企业过度关注项目的即时产出,仅围绕设备改造后短期内成本降低、产量提升等建立了评价体系,对潜在风险关联指标考虑不足,如新设备运行稳定性对生产连续性的影响,如果发生故障问题,维修成本高还会延误订单交付,增加索赔风险。二是对于环保合规考虑不深入,若改造后的设备排放不达标,将面临罚款甚至停产整顿风险,影响企业运行。三是评价方法不科学,侧重项目的主观总结,没有与类似项目进行对比分析,难以精准定位优势以及存在的技术风险,如新技术应用是否适配现有生产工艺,是否存在兼容性问题
3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企业风险管理建议
3.1工程项目管理方面
投资管理部门应当采取全流程风险管控的措施,加强对下属子公司工程建设项目过程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一是在前期规划阶段,要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预算编制以及项目目标设定合理性等的评估,避免投资失败的风险。二是规范招标采购流程,强化招标采购的风险管控,防范合规风险;三是在项目实施阶段中,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设计变更等内容进行动态监督,防止因工期延误、质量缺陷或成本超支带来的风险;四是在项目竣工阶段,全面审查工程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工程量是否准确、计价依据是否合规,防止虚报冒领工程款问题[2]。
3.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投资管理部门应当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同时,根据企业业务发展和风险变化情况,调整内部控制流程和关键点,预防各类风险对业务活动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风险导向审计,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效果,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促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效融合,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风险防范屏障[3]。
3.3项目后评价管理方面
投资管理部门应当不断完善项目后评价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项目后评价体系,提高项目后评价管理有效性。同时,要做好定期专业培训,提高项目建设全过程综合评价分析能力和后评价专业水平,将项目后评价管理落实到位。此外,可以将后评价结果与企业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挂钩,调动各部门风险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将风险管理贯穿到各个业务流程中,从根本上预防风险。此外,项目后评价管理必须考虑环保问题,确保改造后的设备符合环保要求,还要加强与类似项目的对比评价,总结经验,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也能最大程度降低类似项目风险问题。
4结语
风险导向审计通过精准识别与评估风险,及时提出整改建议,避免风险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带来负面影响。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以及具体应用,从工程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加强项目后评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落实风险导向审计,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萍.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具体策略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4,(26):67-70.
[2]张浩.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探讨[J].销售与管理,2024,(14): 48-50.
[3]巩莹莹.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J].会计师,2024,(0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