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应用策略分析
张娜
沈阳市法库县叶茂台镇中心小学 辽宁沈阳 110400
摘要;本论文聚焦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应用,通过剖析其理论基础,深入分析当前教学存在的方式单一、知识与生活脱节等问题及成因,针对性提出教学情境创设、实践活动设计等应用策略。研究表明,体验式学习能够显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数学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促进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与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应用策略;教学改革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与应用价值,导致学习兴趣不足、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体验式学习逐渐受到关注,它强调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获取知识,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与小学数学教学强调直观感知、实践操作的特点高度契合。将体验式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一、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1.1 核心概念界定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观察、思考、操作、反思等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并将其内化、升华,从而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能力素养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体验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场景、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实验等方式,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1.2 理论依据探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生学习是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过程,不是被动接收。学生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借助同化、顺应两种机制,不断修订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多样的情景中互动,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杜威“做中学”理论提出,教育教学要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进而实现经验迁移,提高学生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生活调查等体验活动,正是遵循了杜威提出的“做中学”。
1.3 对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
体验数学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是极强的,当数学知识是以形象有趣的生活情境、活动等形式展现出来时,学生更有动力和兴趣去发现问题。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通过体验,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与事物直观联系起来,从而理解知识的本质。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在动手分蛋糕、分绳子等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的含义,理解什么是分数、分数是怎么来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教学现状概述
现阶段小数数学教学依旧以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课堂仍旧是由教师占据主导,教师通过讲授、板书等方式将所知的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则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听、去记、去做练习题。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教材的改变,但是很多教师还是“守旧”,过多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掉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关系。在教学评价方面,则仅仅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没能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实践性能力等方面进行关注。虽然现在部分学校对于新的教学方式有一定了解,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课上使用刚刚起步,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2.2 现存问题剖析
过于依赖教材和课本,教师授课方法过于僵化,多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不重视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和分析所授数学知识的含义,缺乏主动思考能力。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性不足,数学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均产生于生活与实践中,将许多问题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同时也不重视学生生活应用,致使学生对数学内容缺乏兴趣和实用性。课上师生互动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存在代人操作的情况,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难以有效推进,学生之间难以合作与沟通交流,未能让集体发挥智慧解决问题。
2.3 问题成因探究
教师方面,有些教师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对体验式学习不理解,缺少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能力和经验,同时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没有时间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尝试。学校方面,缺少开展实践活动的器材、场地等资源设施。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应用策略
3.1 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置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相遇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同学相约到图书馆”的情境,通过模拟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发现两人合起来走的路程就是两地的总路程,进而引导学生理清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借助故事创设情境,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教师讲“唐僧分饼”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数学规律。
3.2 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实践操作是体验性学习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数学实验活动,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别拿小棒搭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并通过拉动、挤压等形式亲身体验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还可安排数学调查活动,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对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3 合作学习与交流策略
适当组建学习小组,可以结合学生的学力、性格等,搭配出适合学生的小组,确保每个小组内部能够优势互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帮助解决,在“圆的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将圆形纸片裁剪、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分小组合作探讨,通过思考、动手验证出圆的面积公式,倡导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发现的想法,在倾听不同意见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与思考。
3.4 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借助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动态、直观地呈现出来。比如在“图形的运动”这一部分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动画的形式来演示平移、旋转、轴对称等运动现象,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图形变化的规律。借助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构建虚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学习的情境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营造模拟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校园内体验辨别方向,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学习的有效性。
3.5 学习评价优化策略
实施多元评价,在重视学生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过程性评价上,注意记录学生在课堂参与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情况、团队合作水平和创造性等方面,通过观察课堂、学习日记等方式进行评价;在结果性评价上,在传统书面测试的基础上增加开放性、实践操作考核等形式,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情况。
结语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应用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明确理论基础、分析教学现状与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应用策略,能够有效推动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落地实施。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体验式学习的创新应用,学校和教育部门也需提供有力支持,共同构建充满活力与实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霞.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苑教育,2025,(05):82-84.
[2]王峰.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苑教育,2024,(3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