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陈丽芳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将军城小学
引言:
创造性思维作为现代社会核心竞争力,其培养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小学数学学科因其严密逻辑性与广泛应用性成为培养创造性思维绝佳载体。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习惯于按固定模式解题,缺乏思维灵活性与创新意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成为当前教育改革重要议题。探究将从课堂资源利用、教学方法改革及实践活动拓展三个维度展开讨论,期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挖掘课堂资源,激发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资源包含教材内容、生活实例、问题情境等多样化素材,教师通过深入挖掘这些资源潜力,能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丰富土壤。教材内容作为基础资源蕴含大量可供拓展思考空间,教师需跳出教材框架限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联系,建立知识网络。例如在教学图形变换主题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形状,思考如何通过旋转、平移等方式创造新图形,从而突破固有思维模式。课堂问题设计应注重开放性避免单一标准答案限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解决路径,当学习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应当设计情境让学生自行探索多种计算方法,而非机械套用公式。小组合作讨论也是重要课堂资源,通过思维碰撞激发创新火花,教师应当组织数学思维挑战赛让学生共同探究复杂问题,分享独特解题思路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
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则能有效打破学科壁垒,建立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数学现象,引导观察分析提炼数学规律。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学生可调查班级同学课外兴趣爱好,制作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这种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方式,使数学知识不再抽象难懂而成为解决实际问题工具。问题情境创设需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与兴趣特点,激发探究欲望,如在教学可能性概念时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随机事件发生概率,引导思考影响因素培养概率思维。课堂资源挖掘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引导而非直接灌输,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与表达机会,营造宽松自由氛围让创造性思维在互动交流中自然生长。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造性能力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目的在于突破传统思维限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多元解题路径培养灵活思考习惯,问题导向学习成为培养创新能力重要途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层层递进问题链激发学生思维深度。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发现规律,通过猜想 - 验证 - 归纳过程构建知识体系,多元化评价机制关注思维过程而非单一结果,鼓励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记录思维轨迹,课堂提问技巧应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问题。个性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提供差异化任务,满足各层次发展需求,课堂氛围营造需宽松民主,允许错误存在鼓励大胆尝试,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环境使学生敢于表达独特见解,勇于挑战常规思维模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应当采用情境创设引入新知,课堂伊始教师设计校园植树问题:学校操场四周计划种树,北面三百六十五米每隔七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自然导入三位数乘两位数概念。接着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尝试多种计算方式,有按竖式直接计算,有分解因数转化为简单乘法组合,还有利用近似数估算再修正,教师鼓励学生交流不同解法重点引导发现竖式计算规律。创新点在于设计错误分析环节,展示几种典型错误算法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解释原因,培养批判性思维,随后安排创造性应用活动,学生自编三位数乘两位数实际问题交换解答,既巩固计算技能又提升应用能力,课堂总结环节学生自主归纳计算要点形成知识框架。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展实践活动,提升创造性素养
拓展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延伸为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机会,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数学实验活动通过亲身操作验证数学规律加深概念理解;数学游戏融合娱乐与思考,在轻松氛围中锻炼思维灵活性。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应用意识,跨学科主题学习打破学科界限拓展思维广度,数学社团则为兴趣浓厚学生提供深入探索平台,这些活动共同构成完整实践体系弥补课堂教学局限。实践活动开展过程需注重全员参与,避免少数学生唱主角现象,关注过程指导给予必要支持而非包办代替,强调反思总结引导学生记录思考历程,鼓励成果展示肯定学生创新尝试。通过系统实践活动设计使数学知识从书本走向生活,从抽象转为具体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潜能形成思维品质与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创造性素养全面提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中,应当设计校园数据调查实践活动,先组织全班开展校园餐厅调查项目,学生分组收集一周内各年级学生对不同菜品喜好程度记录原始数据并带回课堂。课上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处理杂乱无章原始数据,自然引出平均数概念与条形统计图工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各菜品平均受欢迎程度,绘制条形统计图直观展示调查结果。活动创新点在于引入问题解决环节,要求学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食堂菜单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培养数据分析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拓展为跨学科项目,结合美术课设计数据可视化海报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展示统计结果,结合语文课撰写调查报告锻炼表达能力,最终举办小小数据分析师成果展示会,邀请校领导参观让学生展示成果并阐述改进建议。
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需构建完整体系,从课堂资源挖掘入手,通过问题情境创设与开放性任务设计激发思维火花,优化教学方法实施问题导向与探究式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拓展实践活动开展数学实验与跨学科学习,提升创造素养。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宽松创新氛围为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肥沃土壤。这不仅助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更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矫昆仑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J]. 中国校外教育 , 2020.
[2] 高天玲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J]. 中文信息 , 2019, 000(008):142.
[3] 周殊梅 .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J].国际教育论坛 , 2020, 2(10):181.DOI:10.32629/jief.v2i1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