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报告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对策探讨
吴琦 潘兴兴
辽宁惠康检测评价技术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引言:面对社会建设工作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的更高标准,落实高质量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已经成为市场监督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考虑到抽样检验报告可以看作是整体检验工作的汇总,只有保障检验报告的公平性,才能提高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质量。基于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优化食品安全工作时,相关部门也要重视对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报告中质量问题的分析与改进。以此通过抽样检验报告中数据准确性与完善性的提高,及时发现食品存在的问题。
1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报告的质量问题
1.1 数据溯源效果较差
在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中,由于检验项目较多,因此,完善的原始记录始终是验证检验工作客观性的重要依据[1]。在常规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中,原始数据通常需要包括检验员在开展检验工作时选择的方法、设备以及具体的检验过程。现阶段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报告中存在的数据溯源效果较差问题通常是因检验人员疏忽大意导致的。在此过程中,常见的数据溯源效果较差问题通常包括检验人员忘记签字、设备的检验证书超出有效期、溶液浓度与标准不符等。
1.2 报告结论存在偏差
在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中,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单位通常需要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与卫生标准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判断。但在现阶段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中,由于被检测的食品类型较多,且政府为保证食品安全观念的落实,出台了较多标准与政策,因此,部分检测单位在选择检验标准时,通常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最终因产品分类存在误区或引用的判定标准存在偏差,而导致检验报告中的结论并不能代表食品安全性。
2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报告质量问题的改进对策
2.1 借助完善责任制度提高原始记录的规范性
在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中,由于各环节的检测资料是原始数据的主要内容,因此,确保原始记录的完善性与准确性始终是检验人员的主要任务 [2]。而考虑到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的流程较为繁琐,为实现各环节检验人员责任意识的充分提升,检验机构需要结合具体的检验流程,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具体的责任制度通常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抽样工作中,考虑到样品种类的抽样性容易导致抽样人员的任务较重,并因信息量较大而出现错填或漏填等问题,检验机构可同时安排两名抽样人员分别进行抽样与信息填写工作,并要求其在工作中对彼此的工作成果进行互相监督。以此通过抽样任务的详细划分,降低信息遗漏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其次,检验人员作为最先接触到各类数据的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的检测标准与食品的类别合理编制各类表格等文件,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相关数据的准确记录。以此通过报告中数据准确性的提高,确保抽样检验报告的有效性。此外,校核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则为对整体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中产生的抽样单、流转卡、原始记录等资料中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核对,并在发现数据偏差等问题后及时反馈。以此降低记录中存在偏差的可能性。
2.2 结合操作规范保障报告信息的准确性
由于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中涉及的食品种类与检验批次较多,因此,完善的操作规范始终是保障信息准确性的重要措施。而考虑到不同检验环节的工作重点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工作人员则应负责确保操作规范在食品安全抽样检测工作中落实的全面性。例如,在样品采集环节,工作人员应详细记录样品的编号、采集人采集的时间与地点等详细信息;在样品运输环节,为避免外界因素对样品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工作人员需结合样品特点对运输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行适当调整。而针对检测人员,为确保其检测操作的规范性,检测机构需要借助图文并茂的资料对其的操作细节进行规范。为保障其操作的严谨性,培训资料中应注重对检查操作细节的解释。以此通过检测人员执行难度的降低,从根本上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规范性。在此基础上,为规避人工操作风险对报告信息规范性产生的消极影响,检测机构还可运用 RFID 或二维码等技术实现对检测样品的标识,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检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此借助信息技术的数据处理优势,提高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全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
2.3 运用适当检测标准提高报告结论的有效性
由于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的对象会涉及多个行业,因此,结合《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中提出的要求帮助检测人员明确各行业的检测标准与适用范围,始终是提高检测报告结论有效性的必然措施。具体而言,首先,考虑到各机构的检测水平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机构任务分派人员应结合细则中提出的要求以及实验室的技术水平下发明确的检测任务。检测人员需在明确检测要求后,全面掌握相关的检测参数与标准,并在空闲时间对行业内检测标准发生的变化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提高自身的检测能力。报告编制环节的工作人员则需在获取到相关资料后,及时对各类资料中标注的样品信息与检测标准进行再次核对。在发现检测标准问题时,应在第一时间与检测人员进行沟通。此外,考虑到社会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也使得食品行业的检测标准与检测技术处于持续更新状态,机构业务人员应定期查询行业内的创新成果,并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共同进行学习。以此确保机构检测结果始终与行业发展需求相符。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保障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完善性已经成为提高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而考虑到现阶段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报告中普遍存在数据溯源效果较差以及结论存在偏差等问题,检测机构则应借助完善责任制度、操作规范以及适当的检测标准提高自身报告结论的准确性。最终通过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报告公信力的提升,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梁明, 孟庆琨.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报告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对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 ,2023(12):154-156.
[2] 颜文柱 , 刘四林 , 郑钰洲 . 食品安全抽样检测报告的质量问题及其保障对策探讨 [J]. 食品安全导刊 ,2024(1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