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重点分析
郭旭
210711198911044024
摘要;本文针对公路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展开研究,深入剖析公路与城市道路在功能定位、交通流特征、道路设施配置方面的特性差异,系统梳理交通功能转换、道路横断面与线形设计、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及景观环境设计等工程设计重点内容。同时,分析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规划衔接、技术标准及环保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
关键词:公路改城市道路;特性差异;工程设计重点;问题对策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原本位于城市边缘承担区域间交通联系的公路,逐渐被纳入城市建成区,其功能需求也随之发生转变。公路改城市道路工程成为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手段。然而,公路与城市道路在功能、交通、设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若在改造设计中未能充分考量这些差异,极易导致交通拥堵、设施不配套、景观不协调等问题,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与居民生活质量。
一、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特性差异分析
1.1 功能定位差异
公路的功能定位以实现区域间长距离、快速交通联系为主,强调车辆的连续通行能力,是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通大动脉。高速公路主要服务于城际间的高速运输,设计时注重缩短通行时间,减少交通节点。而城市道路不仅承担交通功能,还兼具城市空间划分、公共服务供给等多重属性,是城市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主干道需兼顾区域间交通集散,次干道和支路则侧重于服务周边地块的到达交通,满足居民日常出行、商业活动等需求。
1.2 交通流特征差异
公路交通流量大、车型单一、车速高、速度快。如国道交通流量高峰和平峰时变化不大,主要行驶载重汽车、长途客车等大型车辆,行驶速度多数维持在一个高车速水平。而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在早晚高峰时非常大,平峰时流量非常小,且车型复杂,小汽车、公交汽车、载货汽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等多种车型、多种运行规律的交通参与人流交叉混合,速度变化大且频繁启停,交通组织难度高。比如城市CBD区域道路工作日早高峰,小汽车、公交汽车、非机动车混杂,道路交通秩序难度很大。
1.3 道路设施配置差异
公路道路车道较宽,适应较大车辆通行,如部分高公路单向车道宽度达到3.75m;路肩设置主要针对故障车辆临时停放和养护作业。公路标志标线主要针对方向指示、车速限制和危险提示等,附属设施主要以服务区、收费站为主。城市道路车道宽度根据功能有不同调整,如支路车道宽度一般为3.25m,平衡好空间利用和交通需求;城市道路普遍设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保障慢行交通。
二、公路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内容重点分析
2.1 交通功能转换设计
公路交通功能转变应与城市道路集散、服务功能相互匹配。在交通组织设计上要采用分流车道、交叉口渠化设计等方式,将公路过境交通流量引流到远端快速路,减少对城市内部交通的冲击。在公路与城市道路相交处设置定向匝道,实现进城车辆长距离快速出城。完善慢行系统,在改造后的一侧公路路肩处设置1.5米宽的人行道、1米宽的自行车道,在人流量较大的道路上规划设置适量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如某个城市城郊公路改造为城市主干路时,在道路两侧外侧增设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每侧非机动车道宽度3米,人行道宽2米,路口增设二次过街安全岛等措施,提升慢行交通便利性、安全性。
2.2 道路横断面与线形设计
在原公路横断面结构和空间调整上,应根据城市道路的等级、功能以及交通量大小调配横断面各项功能空间。将改造成城市主干道的公路,横断面常采用三幅式或四幅式,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分离,中间的绿化带隔离对向交通。某公路的改造工程,原公路为双向4车道,在改造成主干道中,将公路改为双向6车道的机动车道,各配3m宽的非机动车道和2m的人行道,中间绿化带宽度为2m,不但缓解了原公路交通压力、满足通行要求,还改善了路容路貌。
2.3 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设计
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改造中的排水系统改造,公路排水采用分散式排水,城市道路应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在管线改造时重新铺设雨水管与污水管,并合理布置雨水口和检查井。在某道路改扩建工程改造中,结合区域降雨量及地形合理调整雨水管网管径和坡度,由原有公路的边沟排水改为管道排水,同时重新规划布设排水系统,并使雨水收集效能提升,进而有效降低发生城市内涝的机率。统筹规划电力、通信、燃气等管线,并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模式,合理留足管位空间,防止后期管线施工对道路造成破损。按城市道路照明要求,适当加密路灯及分布,采用智能道路照明控制系统,在照亮夜间行人交通安全出行的前提下降低使用能耗。
2.4 景观与环境设计
绿化设计应兼顾道路所在城市风貌和生态功能,科学选配能适应当地条件、观花、观色等景观效果较好的树种,合理栽植乔灌草结合的复层复合结构,以作为隔离防护及净化空气、消减噪音之用,在道路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带进行栽植。如在某城市道路的改造项目中,将紫薇、桂花等开花乔木种植在道路中央分隔带,并配置红叶石楠等灌木植物,使道路植物随季节变化体现季相之美。同时,要合理安置城市家具如公交停靠站、休息桌椅及垃圾箱等,在公交停靠站设计中要考虑与周围建筑风格相协调,同时应配置候车休息椅、遮阳棚、显示站点信息的显示屏等;垃圾箱的分布设计应满足垃圾分类收集的需要,充分发挥道路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景观形象等。
三、公路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公路改城市道路设计中规划不协调是存在的问题之一,一些公路改城市道路改造前没有针对城市总体规划,道路走向、断面形式等与周边地块开发利用不协调。技术标准的不统一问题也存在,因为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两种标准不同,所以在改造过程中,设计人员容易混淆标准,造成标准执行不统一,影响设计质量。工程环境意识差,部分公路改城市道路工程实施中不注意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在改造时把原有植被、水系等损坏,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
3.2 应对策略
规划衔接方面,要在旧路改造前期进行专项规划研究,主动与城市规划部门对接,做到道路设计与城市用地布局、交通规划设计相协调;技术标准执行不规范方面,应组织设计人员学习公路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区分设计不同阶段应该执行的标准,建立技术会审制度,严格审查设计方案;生态保护方面,旧路改造在设计阶段应进行生态影响评价,编制生态修复计划,在施工中减少对树木、水体的破坏,对拟占用的植被采取异地绿化等保护措施;采用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结语
公路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需充分认识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特性差异,把握交通功能转换、道路设施设计等重点内容,妥善解决规划、技术和环保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实现公路向城市道路的顺利转型,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和空间品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吉宝.公路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重点分析[J].智能城市,2024,10(07):107-109.
[2]周晓兰.公路改城市道路的整治工程设计要点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05):37-41+8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