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作者

孙世龙 孙宁

210105198803151017 21030219910502122X

摘要:本论文围绕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分析当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诸如技术创新不足、人才短缺、安全隐患等问题,并结合行业发展现状与实际案例,针对性提出强化技术研发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管理机制等优化措施,旨在为推动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助力提升我国机械工程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与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问题;措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性。从汽车制造生产线的自动化装配,到数控机床的精准加工,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工业领域 。然而,在技术不断进步与应用普及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制约着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深入分析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对推动行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在一些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控制系统上,仍然依赖进口。例如,高端数控系统的核心算法、精密传感器的制造技术等,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这使得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设备在性能、精度和稳定性上难以与国外先进设备竞争,限制了我国机械工程行业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发展。同时,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研发资金有限,导致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进度缓慢。许多企业更注重短期经济效益,不愿意承担技术创新带来的高风险,从而陷入“引进 - 落后 - 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二)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

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既懂机械原理又掌握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我国在该领域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一方面,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课程设置更新不及时,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另一方面,行业内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稀缺,而初级技术人员相对过剩。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短缺的困境。此外,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涌现,如具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机械工程自动化人才,但相关人才的培养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

(三)安全隐患与可靠性问题

机械工程自动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自动化系统的复杂性使得故障诊断和排除难度增加,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导致设备停机、生产中断,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例如,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机械手臂在运行过程中,如果传感器出现故障,可能会误操作,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一些企业在设备维护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完善的设备维护制度和定期检修计划,导致设备老化、零部件磨损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此外,随着网络技术在机械工程自动化领域的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自动化设备可能面临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威胁到生产安全和企业信息安全。

三、解决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问题的措施

(一)强化技术研发创新

1. 加大研发投入: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对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研发的投入,对研发投入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企业自身也应重视技术创新,将一定比例的利润投入到研发中,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和人才保障。

2. 加强产学研合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科研资源,企业则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市场需求信息。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例如,高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展课题研究,针对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3. 注重核心技术突破:聚焦机械工程自动化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如高端数控系统、精密传感器、智能控制算法等,组织科研力量进行集中攻关。建立国家和行业层面的科研项目,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共同突破技术瓶颈,提高我国在机械工程自动化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二)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 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机械工程自动化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引入行业前沿技术和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开设人工智能与机械工程自动化融合的课程,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技术。

2.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应重视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进行授课,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此外,还可以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水平,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设立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对在技术研发、工艺改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此外,还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三)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1. 加强设备安全设计:在机械工程自动化设备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采用先进的安全设计理念和技术。例如,增加安全防护装置,如机械手臂的急停按钮、安全光幕等,防止操作人员受到伤害。同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高质量的零部件和先进的制造工艺,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

2.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制度: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维护时间和维护内容等信息,以便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处理。此外,还应加强对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故障诊断能力。

3.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随着网络技术在机械工程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对自动化设备的网络通信进行监控和防护。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修复,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四、结论

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创新不足、人才短缺、安全隐患、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通过强化技术研发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推动绿色化发展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我国机械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机械工程领域的竞争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丁汉. 智能制造中的机器人技术[J].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 2020, 50(1): 1 - 14.

[2] 李培根. 智能制造与未来制造业[J]. 中国机械工程, 2017, 28(1): 1 - 6.

[3] 周济.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 2025”的主攻方向[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 26(17): 2273 - 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