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
叶楠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路径。通过分析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现状,结合中职学生特点与语文课程特性,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等维度,提出具体融入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验证其有效性,以期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益参考,促进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政元素;中职语文教学;教学融合
一、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语文作为中职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责任,还肩负着文化传承、价值引领的使命。将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核心素养与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能力,更对其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深远影响。例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帮助中职学生在未来职场中更好地沟通协作;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则使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语文教学,能够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中职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思政元素融入语文教学,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敬业精神,使其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三、当前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问题
(一)教师对思政元素融入的认识不足
目前,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尝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但是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缺乏深入理解,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往往是随意的、表面的,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融合不紧密,缺乏创新性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引入了思政元素,但没有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导致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脱节。例如,在讲解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时,仅仅停留在对文章语言和写作手法的分析上,没有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使思政教育流于形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思政元素融入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对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缺乏科学的标准和方法。这种不完善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也难以对教师的教学起到有效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实现思政与语文的有机结合
在制定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时,要将思政教育目标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最后一次讲演》时,除了设定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外,还应明确通过分析闻一多先生的演讲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斗争的品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想道德的提升。
(二)深入挖掘教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词、散文等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儒家的 “仁爱” 思想、道家的 “道法自然” 理念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讲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同时,要从实用文体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用文体,如应用文、说明文等,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职业特点,渗透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内容。例如,在教授求职信的写作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认真的职业素养。
(三)创新教学方法,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学习《雷雨》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会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矛盾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伦理、社会阶层等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例如,在学习《故乡》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如何看待故乡的变化”,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等现实问题。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对学生思政素养的评价。评价方式可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例如,在一次以 “职业理想” 为主题的写作训练后,教师可以从文章的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重点评价文章中体现出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政教育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五、结论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将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实践。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挖掘教材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实现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也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推动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备注:本文是河源市2023年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编号:hy2302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