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施工中新技术的创新应用研究
牛金玲 徐煜峰
231181199105260828 210623199507164918
摘要:本论文聚焦于现代园林施工领域,深入探讨新技术的创新应用。通过分析现代园林施工面临的新需求与新挑战,阐述了BIM技术、3D打印技术、智能灌溉系统、生态透水材料、光伏景观技术等在园林施工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优势及实践案例。研究表明,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园林施工的质量与效率,还增强了园林的生态性与功能性,推动园林行业向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同时,针对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现代园林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园林施工;新技术;创新应用;BIM技术;生态材料
一、引言
园林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园林施工技术已难以满足现代园林建设多样化、精细化、生态化的需求。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现代园林施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其创新应用成为推动园林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入研究现代园林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园林施工水平、促进园林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园林施工面临的新需求与新挑战
(一)新需求
1. 功能多样化需求
现代园林不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景观空间,还需满足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生态调节等多种功能。例如,城市综合性公园需要设置运动场地、儿童游乐设施、文化展览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2. 生态环保需求
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人们对园林的生态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园林施工需要注重水资源保护、土壤改良、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实现园林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3. 个性化与艺术化需求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对园林景观的个性化和艺术化追求愈发强烈。园林设计和施工需要突破传统模式,打造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的园林作品 。
(二)新挑战
1. 施工精度要求提高
现代园林中复杂的地形塑造、精致的小品制作以及精准的植物配置,对施工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施工测量和放样方法难以满足高精度施工的需求。
2. 工期与质量平衡难题
在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园林项目往往面临紧张的工期要求。如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是园林施工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3. 生态技术应用难度大
生态环保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先进的设备。目前,相关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存在一定难度,施工企业在生态技术应用方面缺乏经验和技术支持。
三、现代园林施工中新技术的创新应用
(一)BIM技术的应用
1. 施工模拟与优化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通过建立三维信息模型,对园林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在某大型城市湿地公园项目中,利用BIM技术模拟土方工程、水景施工、植物种植等环节,提前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管线碰撞、地形不合理等,并进行优化调整,有效减少了施工返工,缩短了工期约15% (参考自刘占省等人关于BIM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 施工进度管理
BIM技术能够将施工进度与三维模型相结合,实现可视化的进度管理。施工管理人员可以直观地查看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异,及时调整施工安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二)3D打印技术的应用
1. 园林小品制作
3D打印技术在园林小品制作中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计算机设计出个性化的园林雕塑、景观座椅等小品模型,利用3D打印设备快速成型。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复杂造型的制作,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某主题公园的建设中,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一系列具有艺术特色的景观小品,其制作周期比传统工艺缩短了近一半(参考相关3D打印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成果)。
2. 地形塑造
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制作地形模型,为园林地形塑造提供精准的参考。设计师和施工人员能够通过直观的地形模型,更好地把握地形设计意图,提高地形施工的准确性。
(三)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
1. 精准灌溉
智能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数据,结合植物需水规律,自动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在某城市道路绿化带的灌溉管理中,采用智能灌溉系统后,相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约40%,同时保证了植物的健康生长(参考张玉龙等人关于智能灌溉系统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2. 远程控制与管理
智能灌溉系统支持远程控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对灌溉系统进行操作和监控,实现智能化、便捷化的灌溉管理。
(四)生态透水材料的应用
1. 改善园林地面透水性能
生态透水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在园林地面铺装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地面不透水导致的雨水积聚、城市内涝等问题。雨水能够通过透水材料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在某小区园林改造项目中,采用透水混凝土进行道路铺装后,雨水渗透效果显著提升,减少了地表径流(参考王洪镇等人关于生态透水材料在园林中的应用成果)。
2. 调节微气候
生态透水材料还具有调节园林微气候的作用。其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够降低地面温度,增加空气湿度,营造舒适的园林环境。
(五)光伏景观技术的应用
1. 太阳能景观照明
将光伏技术与园林景观照明相结合,利用太阳能板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为园林中的路灯、地灯等提供能源。这种方式不仅节能环保,还能降低园林运营成本。在某景区的照明系统改造中,采用太阳能景观照明后,每年可减少大量电能消耗(参考赵春江等人关于光伏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2. 光伏建筑一体化
在园林建筑中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如在亭台楼阁的屋顶安装光伏组件,既不影响建筑的美观,又能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提升园林的绿色能源应用水平。
四、新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 技术人才短缺
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但目前园林行业中熟悉BIM、3D打印、智能控制系统等新技术的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 成本较高
部分新技术如BIM软件的购置与使用、3D打印设备的投入等成本较高,对于一些中小型园林施工企业来说,经济压力较大,影响了新技术的应用积极性。
3. 标准与规范不完善
目前,针对园林施工中新技术应用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尚不完善,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和质量验收标准,影响了新技术应用的质量和效果。
(二)对策建议
1. 加强人才培养
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加强园林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新技术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新技术应用能力。
2. 降低应用成本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此外,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共同研发成本较低、适用性强的新技术和设备,降低新技术的应用门槛。
3. 完善标准与规范
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和行业企业,加快制定和完善园林施工中新技术应用的标准和规范,明确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保障。
五、结论
现代园林施工中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是园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BIM技术、3D打印技术、智能灌溉系统、生态透水材料、光伏景观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现代园林施工面临的新需求和新挑战,提升了园林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增强了园林的生态性和功能性。然而,新技术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技术人才短缺、成本较高、标准规范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加强人才培养、降低应用成本、完善标准规范等对策,能够进一步推动新技术在现代园林施工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园林行业向智能化、生态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园林施工领域,为现代园林建设带来新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刘占省,赵作周,王磊,等.BIM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8,47(19):114-118.
[2]张玉龙,陈立平,王华,等.智能灌溉系统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节水灌溉,2019(06):105-109.
[3]王洪镇,李秋实,张晓光.生态透水材料在园林中的应用[J].建材世界,2020,41(02):108-111.
[4]赵春江,郭新宇,陆安祥,等.光伏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5):17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