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间的金钥匙:浅谈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绿色转型的意义及策略
冯振东
中共紫金县委党校 广东 河源 517400
农村经济的绿色转型乃是达成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对于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改进农村的人居环境以及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而言,有重大意义,近些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数量日益增多的农村地区着手探寻绿色发展的崭新路径,依据当地的资源禀赋状况,发掘生态价值,培育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促使农村经济朝着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农村经济绿色转型可推动农业提升质量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为农村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激发出农村经济发展的崭新活力。
一、农村经济绿色转型的现实基础
农村地区有着极为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其广袤的土地资源、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及独特的人文资源,为经济绿色转型构筑了坚实根基,农村地区植被覆盖程度高,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元,拥有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的优良条件,近些年来,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呈现增长态势,消费者对于绿色、有机、无污染农产品的认可程度不断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乡村文化底蕴深厚,民俗传统、农耕文化、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对田园生活、乡村体验的向往变得日益强烈,这为农村经济绿色转型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1]。
二、农村经济绿色转型的主要路径
(一)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生态特色农业把保护生态环境当作前提条件,将提高农产品品质作为核心要点,运用生态循环的种植方式,在种植进程中,积极推广生物农药、有机肥料这类绿色投入品,降低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采用稻鸭共育、果茶间作、林下种植等立体种植模式,以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选育出优质特色品种,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并使其健全完善,完善标准化生产规程,最终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二)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
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乃是拓展产业链以及提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基于农产品原料展开工作,研发一系列深加工产品,达成农产品的多层次开发与利用,构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提高加工工艺水准,研制新型功能性食品,重视产品创新,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研发差异化产品,建设现代化加工园区,配备完善的仓储物流设施,形成规模化加工能力,强化产品质量管控,构建完备的质量检测体系,保证产品安全且可靠 [2]。
(三)培育乡村生态旅游
乡村生态旅游需秉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对自然以及人文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打造出特色十分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还要开发农事体验、康养度假、研学旅行等多种类型的旅游项目,同时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接待服务水平,保护传统村落的风貌,传承乡土文化,突出乡村特色,建立生态旅游标准体系,规范旅游经营行为,以此实现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三、农村经济绿色转型的创新策略
(一)构建产业生态链条
产业生态链条建设秉持生态循环这一核心理念,着重突出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产业链协同发展,以江西鄱阳湖区的“稻虾共生”产业链作为典型例子,于稻田当中科学地开展小龙虾养殖工作,如此一来,虾类发挥了除草食害的生态功能,还提供了优质蛋白来源,产业链条的上游着重关注生态种养,希望能够构建良性循环农业体系,达成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中游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搭建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开发特色农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下游希望能够完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构建起“田间至餐桌”的全程冷链运输网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借助订单农业、入股分红等方式,使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可共享增值收益。
(二)发展农产品品牌经济
农产品品牌建设需以区域特色资源禀赋为根基,深入挖掘产品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在品牌创建进程中,要对产品品质进行严格把控,构建完备的质量标准体系以及检验检测机制,制定品牌管理制度,规范品牌使用行为,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达成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以查证、责任可追究的目标。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区域内的优质产品资源,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创新品牌营销模式,借助新媒体平台来开展品牌推广工作,讲好品牌故事,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搭建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以此扩大品牌影响力以及市场占有率[3]。
(三)打造农村创意产业
农村创意产业发展围绕传统文化创新这条主线展开,深入探寻乡土文化价值,依据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出独具一格的文创产品,把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相融合,以此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设立文创产品研发中心,引入专业设计人才,开展产品创意设计工作,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强化传统工艺传承,培育本土文创人才,举办传统技艺培训活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文创产品展示交易平台,组织文创产品展销会,拓展线上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开发文创景区、文创农园等新型业态,达成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四、结语
农村经济的绿色转型属于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推进,要以农村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条件为基础,去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创新产业的发展形式,促使第一、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打造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条,培育有区域特色的品牌,以此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还要重视生态保护工作,达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统一,借助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以及转变创新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富裕,推动农村经济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走出一条产业繁荣兴盛、生态环境适宜居住的乡村振兴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启荣 . 平凉市农村经济绿色发展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 [J].乡村科技 ,2023,14(06):45-48.
[2] 罗千峰 . 智能化对农户绿色低碳生产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5,35(02):88-100.
[3] 柏培富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绿色转型路径研究 [J]. 山西农经 ,2025,(09):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