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李苗
衡水市安平县大子文镇明德小学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全面实施,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需具备逻辑推理、模型构建、创新应用等综合能力。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问题导向”为特色,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了良好载体。然而,当前教学中仍存在目标模糊情境脱离实际、思维训练不足等问题。因此,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素养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内在关联
数学核心素养涵盖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等多方面内容,与问题解决能力紧密相连,呈双向互动之态。核心素养犹如坚实基石,为问题解决提供思维工具与方法支撑,助力学生找到解题突破口。而问题解决过程恰似一面镜子,是核心素养外显与深化的关键途径。以解决“购物预算”问题为例,学生要运用数感对金额进行合理估算,凭借运算能力准确计算总价,借助模型思想清晰构建数量关系,在此过程中,多种核心素养得以综合应用与持续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升路径的实践探
索
(一)重构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多围绕知识点传授展开,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目标设计应达成“四维融合”。知识维度上,需精准锚定冀教版教材里“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模块的核心概念,筑牢知识根基。能力维度要将推理、运算等能力细化为可观测的行为指标。思维维度着重培养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情感维度借助问题解决激发数学兴趣与创新意识 [1]。以冀教版四年级“三角形的特性”教学为例,目标可设定为观察生活实例理解三角形稳定性本质,运用其解释实际问题,并在合作中发展逻辑推理与团队协作能力。
(二)优化情境创设:构建真实问题场域
情境作为数学与生活衔接的关键纽带,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冀教版教材“生活中的数学”栏目虽为情境设计储备了大量素材,但仍需深化优化。真实性要求情境紧密贴合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如围绕“校园绿化面积计算”设计测量与统计任务,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挑战性需设置适度复杂问题,促使学生经历“困惑—探索—突破”的思维历程 [2]。开放性则鼓励学生多角度剖析问题,在多元思考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进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三)强化思维训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思维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学中应着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强化思维训练。数形结合方面,可借助冀教版教材里的“线段图”“几何模型”等工具,把抽象问题直观呈现,如解决分数应用题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梳理数量关系;分类讨论适用于条件复杂的问题,像“图形拼组”教学,可指导学生按不同标准分类分析形状组合情况;化归思想则能将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模型,例如把“行程问题”转化为“速度 × 时间 Σ=Σ 路程”的标准形式,助力学生高效解决问题。
(四)完善评价机制:关注过程性成长
传统评价多聚焦结果正确与否,而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更注重思维过程与能力发展。可建立“成长档案袋”,详细记录学生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涵盖问题理解、策略选取、反思调整等环节,清晰呈现思维轨迹。引入同伴互评机制,借助小组讨论,促使学生相互评价解题思路的合理性与创新性,拓宽思维视野 [3]。同时,设计表现性任务,如让学生口头阐述用数学方法解决校园浪费水问题的思路,以此评估其应用意识与表达能力。
三、实施保障与挑战
(一)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需通过培训掌握核心素养内涵,提升情境设计、思维引导与评价反馈能力。例如,开展“基于冀教版教材的问题解决教学案例研讨”活动,促进经验共享。
(二)教学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冀教版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如“数学实验工具包”“在线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工具。
(三)家校协同育人
通过家长会、数学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家长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合力。
四、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以冀教版教材为依托,从目标重构、情境创设、思维训练、评价优化等多维度协同推进。通过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提升数学成绩,更能在问题解决中发展逻辑推理、创新应用等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学段问题解决能力的衔接路径,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评价的赋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施英 .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 , 2024, (16): 163-165.
[2] 方尚梅.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4, (01): 26-28.
[3] 骆春苗.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探讨
[J]. 数学大世界 ( 中旬 ), 2023, (10): 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