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张峰
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引言
“双减”政策落地,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新要求,既要减轻学生作业与校外培训负担,又要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需革新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实现减负增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意义
在“双减”政策深入推进的教育变革浪潮中,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具有深远且多维度的意义。于学生个体发展而言,这一研究致力于打破传统教学中机械训练与过度作业的桎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与优化课堂设计,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且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培养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激发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从教育整体生态构建角度,该研究助力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促使教师摒弃单纯追求成绩的功利化倾向,转而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个性发展。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实现课堂的高效与优质,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让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也为初中物理教学领域提供新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范例,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共享,推动学科教学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创新化方向发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2.1 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平衡之困
“双减”要求精简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然而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丰富且具有内在逻辑性。在实际教学中,既要确保学生掌握核心概念与基础规律,为后续学习筑牢根基,又要适度拓展知识边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探索兴趣。若过于侧重基础,课堂易陷入机械的知识灌输,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若过度拓展,又可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习负担加重,违背“双减”初衷。例如在讲解力学知识时,基础的力的概念、二力平衡等需深入剖析,但若引入过多复杂的力学模型与理论推导,学生理解困难,课堂效果适得其反。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使其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满足学科素养培养要求,成为初中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教学方法创新与传统习惯冲突之难
“双减”背景下,倡导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但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使部分教师形成了固定的教学习惯,习惯于“一言堂”式的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并非一蹴而就,教师不仅要克服自身教学惯性的束缚,还需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学习、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主动探究与思考的习惯,对新的教学方法可能一时难以适应,影响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果。
2.3 教学评价单一与多元需求矛盾之惑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在“双减”背景下显得愈发局限。“双减”强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等多个维度。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综合素质。考试成绩只能体现学生对部分知识的记忆与运用能力,无法涵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过于注重成绩的评价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功利化学习心态,忽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与内在价值的追求。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多方面因素,但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准确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进步,满足“双减”背景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需求,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的现实难题。
3“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提升策略
3.1 聚焦情境创设,激活物理课堂思维活力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需摒弃传统单一的讲授模式,以生动且贴合生活的情境为切入点,唤醒学生的求知欲。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巧妙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其转化为教学情境。例如讲解浮力知识时,以轮船在海上航行、热气球在空中飘浮等常见场景引入,让学生直观感受浮力的存在。这种源于生活的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借助多媒体资源,如播放有趣的物理实验视频、动画演示等,进一步丰富情境的呈现形式。在情境中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鼓励他们大胆提出假设并尝试验证。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场所,而是充满思维碰撞与智慧火花的舞台,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3.2 强化实验教学,培育实践探究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减”政策下,更应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侧重于教师演示,学生被动观察,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实验的全过程。从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时,让学生分组自主搭建电路,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灯泡的亮灭、电流的变化等现象,总结规律。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还可组织课外实验活动,如开展物理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等,拓宽学生的实验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3.3 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学习目标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巩固,“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需突破传统模式,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设计分层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将作业分为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基础作业侧重于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与理解,确保全体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提高作业则增加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拓展作业则更具开放性和挑战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如开展物理小课题研究、撰写物理科普小论文等。丰富作业形式,除书面作业外,还可布置实践作业、观察作业等。例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记录分析,或进行简单的家庭物理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结束语
“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永无止境。教师应持续创新,以学生为中心,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真正实现“双减”目标,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铺就坚实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兴旺 . 探析“ 双减” 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J]. 试题与研究 ,2025,(14):50- 52.
[2] 吴菁华 .“ 双减” 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J]. 教育界 ,2025,(06):17- 19.
[3] 龚志坚 . 浅析“ 双减” 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J]. 初中生世界 ,2024,(44):77- 78.
[4] 凌刚强 .“ 双减” 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29):95- 97.
[5] 赵昌 .“ 互联网 +′′ 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J].读写算 ,2024,(30):154-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