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视角下高中聋生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与教学效果评估
左海媚
阳泉市特殊教育学校
引言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素养。高中聋生作为特殊教育群体,其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其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高中聋生信息技术课程往往局限于单一知识与技能传授,与其他学科联系较少,难以满足聋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跨学科融合强调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为高中聋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开展跨学科融合视角下高中聋生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与教学效果评估研究,对于提升聋生信息技术教育质量、推动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高中聋生信息技术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目标
高中聋生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目标需兼顾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养与跨学科素养提升。一方面,要让聋生掌握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如计算机操作、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制作等,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跨学科融合,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美术、物理等学科结合,培养聋生跨学科思维,提升其综合分析、创新实践能力,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各学科知识,并能够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同时,课程目标还应关注聋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与合作交流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以跨学科融合为核心,围绕高中聋生学习与生活实际展开。在基础模块,涵盖计算机基础操作、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等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实用性。在跨学科融合模块,结合不同学科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例如,与语文学科融合,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编辑电子作文集等项目;与美术学科融合,开展利用图形图像软件进行绘画创作、海报设计等活动;与数学学科融合,运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制作数学模型等。通过这些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内容,让聋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多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1]。
(三)教学方法选择
考虑到高中聋生的听力障碍及视觉优势,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元化策略。运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可视化资源辅助教学,帮助聋生理解抽象的信息技术概念与操作步骤;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以具体项目为驱动,引导聋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其综合能力;结合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聋生生活与学习的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线学习平台等,为聋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互动交流空间。
二、高中聋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评估体系构建
(一)评估指标确定
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从知识掌握、技能应用、情感态度与合作能力、跨学科素养四个维度构建。知识掌握维度评估聋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跨学科融合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技能应用维度考察聋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跨学科项目的能力;情感态度与合作能力维度关注聋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变化;跨学科素养维度评估聋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形成的综合分析、创新思维等能力 。每个维度下设置具体评估指标,如知识掌握维度包括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测试、跨学科知识综合应用问答等;技能应用维度包括
作品完成质量、项目操作熟练度等。
(二)评估方法选择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定量评估主要通过标准化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例如,设计信息技术知识测试题,对聋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量化评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聋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学习兴趣变化等。定性评估采用作品分析、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对聋生完成的跨学科项目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其技能应用与创新能力;通过与聋生、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观察,记录聋生的学习表现、合作情况等。
(三)评估实施流程
评估实施分为前期准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结果反馈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明确评估目标、确定评估指标与方法、设计评估工具;数据收集阶段按照选定的方法,全面收集相关数据;数据分析阶段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定量数据进行分析,对定性数据进行编码、归纳总结;最后,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与学生,为课程改进提供依据[2]。
三、教学效果评估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启音部的聋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班,采用跨学科融合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班,采用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周期为一个学期,运用前文构建的评估体系与方法,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3]。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评估发现,实验班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技能应用、跨学科素养等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在作品分析中,实验班学生的跨学科项目作品在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表现更优;在问卷调查与访谈中,实验班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更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有明显提升。这表明跨学科融合的信息技术课程能够有效提升高中聋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其信息技术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
结论 : 本研究基于跨学科融合视角完成了高中聋生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并构建了教学效果评估体系。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跨学科融合课程在提升聋生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然而,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研究样本数量较少、研究周期较短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延长研究周期,深入探索跨学科融合课程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实施效果;同时,加强对课程资源开发、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为高中聋生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徐丹丹;高中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J];中小学电教( 教学 );2025 年 01 期
[2] 马盼盼 ; 指向深度学习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探索 [J]; 读写算 ;2024 年 31 期
[3] 包战雄; 张心怡; 龙思颖; 陈晓倩; 高利飞; 储德平; 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设计——以“ 跨越时空,‘ 桥’ 见山海” 为例 [J]; 地理教学 ;2025 年 0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