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 “冷面具”:让测评有温度的低年级语文非纸笔实践
邝惠妍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中心小学 528313
一、传统测评之 “冷”:深层问题与实践困境
(一)评价方式单一,忽视个体差异
传统评价多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侧重考查字词标点、句子补全等知识层面内容。这种标准化评价模式难以准确捕捉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想象、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个性化表现。传统评价体系无法精准识别这些潜在才能,单一的评价标准甚至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二)缺乏情境关联,脱离生活实际
笔试题目常采用碎片化的字词考查,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理解存在割裂。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对纯文字符号的理解依赖特定情境支撑。如传统评价中对 “湿润” 一词的考查,多以 “读音 + 组词” 形式进行。而在前期非纸笔评价实践中,创设 “雨后花园” 情境,让学生描述花瓣状态时, 83% 的学生能正确运用该词并作出诗意表达。对比表明,脱离日常生活的评价无法激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易将语文学习异化为机械的符号游戏。
(三)评价主体单一,缺失多元互动
在传统评价体系里,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状态。这种单向的评价模式,一方面让学生缺乏通过反思实现主动参与评价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缺失同伴间互动交流的机制。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学生也无法在多元评价的互动过程中实现认知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二、非纸笔实践测评之 “暖”:理念创新与实践路径
(一)情境化项目设计,激活学习动力
低年级语文非纸笔实践评价以情境为媒介,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解决活动中,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中完成评价任务,激活学习动力。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构建 “自然探索之旅” 主题情境链,设计四个梯度的问题组:
1. 字词乐园(基础层):创设 “花朵解密” 任务,学生通过认读“连翘”“鸢尾” 等带拼音的花卉标签,在特定情境中达成识字目标,错误率比传统笔试降低 41% 。
2. 动物城勇敢挑战(应用层):开展 “动物狂欢节” 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抽取 “大熊猫”“变色龙” 等动物卡片,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文化象征三个维度进行结构化表达,语言流畅度提升 53% 。
3. 水世界探秘(思维层):设定 “水滴旅行” 情境,通过动画短片呈现水循环过程,学生需用 “先…… 接着…… 然后……” 句式复述科学原理,并围绕 “节约用水” 主题表达观点,逻辑思维得分在 5 分制中平均提升 2.8 分。
4. 植物园奇遇(创造层):开展 “魔法植物设计师” 活动,学生基于 “蒲公英通过风力传播种子” 等植物特征,设计 “未来植物” 并撰写 “植物使用说明书”,创造性思维指标达成率从传统评价的 27% 提升至 68% 。
这种项目设计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激发其对自然的情感,让评价充满生活气息与人文温度。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共同成长
非纸笔实践评价打破教师单一评价模式,引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主体,形成 “学生 - 同伴 - 教师 - 家长” 三维评价体系。在自评过程中,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同伴互评促进互学互鉴与沟通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家长参与将评价延伸至家庭,强化亲子沟通互动。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获得多维度反馈,推动其全面
成长。
(三)过程性评价机制,关注成长轨迹
非纸笔实践评价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观察其在问题解决活动中的表现,记录点滴进步,全面捕捉成长轨迹。教师不仅关注学生最终任务完成度,更重视其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态度、协作精神、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如在 “字词乐园” 活动中,教师细致观察学生在词语积累、句子创编环节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引导其克服障碍,逐步提升语文能力。这种过程性评价机制使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 “记录仪”,而非单纯的筛选工具,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与提升,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评价方式。
(四)个性化反馈评价,助力学生发展
教师依据学生在非纸笔实践评价中的具体表现,实施个性化反馈机制。针对学生的优势与特长,教师及时予以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切实感受成功喜悦,进而增强自信心;对于学生的不足与薄弱环节,则以委婉方式指出,并结合具体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助力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这种个性化反馈模式,让评价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持续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实践成效之 “思”:成果检视与优化方向
(一)学生能力提升
通过低年级语文非纸笔实践评价的实施,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显著提升。他们积极参与情境化任务,主动表达交流,语言表达、思维想象、协作沟通等各项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同时,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日益浓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显著增强。
(二)教师专业成长
非纸笔实践评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具备更强的课程设计、课堂管理与评价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断探索创新评价方法,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有效提升了自身专业素养。
(三)反思与改进
尽管低年级语文非纸笔实践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进一步优化评价方案,完善评价标准,确保非纸笔实践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低年级语文非纸笔实践评价打破传统评价的 “冰冷” 桎梏,为评价过程注入人文温度与教育意义,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探索出一条创新路径。在直面挑战、持续优化的过程中,这一评价模式将不断为优质语文教学的推进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 [J]. 浙江教育科学,2022 (05):28- 30.
[2] 林峰,吴瑞珠 .“ 双减” 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非纸笔评价探究 [J]. 新教育,2022 (35):52- 53.
[3] 郑敏.“ 双减” 背景下信息技术支持非纸笔评价探究 —— 以小学低年级语文单元学习为例 [J]. 动漫界,2022 (46):52-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