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深挖教材育人价值, 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

赵召雄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文峰中学 748100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呈现,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托。湘教版普通高中数学教材(2019 年版)严格遵循“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更通过章首语等特色设计渗透学科思想方法与核心素养。章首语作为章节学习的“导航系统”,以精炼的语言阐述了“学什么、为何学、如何学”的根本性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师生对其教育价值认识不足,常被简化为课堂导入的“过渡语”,未能充分发挥其在知识建构、思维发展与价值引领中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系统探讨湘教版教材章首语的育人功能及实施路径。

一、章首语的多维教育价值

(一)锚定学习坐标,构建认知框架

章首语以“总领式”表述明确章节学习的核心目标与路径,为师生提供清晰的认知地图。例如,必修第二册第 4 章“立体几何初步”的章首语,从现实世界中空间物体的研究价值切入,依次阐明“从实物模型到空间几何体”的研究路径、“定量刻画形状大小”的数学方法,以及“平行与垂直关系”的推理论证体系。这种结构化表述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观察—抽象—推理”的学习脉络,也为教师设计“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的教学流程提供依据,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科本质展开。

(二)创设认知冲突,激活探究动力

章首语通过链接生活现象或科学问题,构建“数学知识—现实世界”的意义关联,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在必修第一册第5 章“三角函数”中,以“潮起潮落的周期性规律”“四季更替的时序特征”等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将抽象的三角函数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经验;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 4 章“统计”则以“疫苗有效性检验”“体重与身高相关性分析”等真实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体会统计在决策中的实用价值。这种“从生活到数学”的导入设计,打破了数学知识的抽象壁垒,让学习成为主动探究的过程。

(三)渗透素养要素,培育思维品质

章首语隐含着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线索,是落实素养目标的隐性资源。以必修第一册第4 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为例,章首语既揭示了三类函数“从乘方运算发展而来”的抽象过程(数学抽象),又阐明其“作为增减过程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数学建模),同时强调其“沟通乘法与加法运算”的逻辑关联(逻辑推理)。学生通过解读章首语,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产生背景、内在逻辑与应用场景,实现从“知识记忆”到“素养内化”的认知迁移。

(四)搭建应用桥梁,强化实践意识

部分章首语通过展现数学概念的发展脉络与现实应用,破除“数学脱离生活”的认知误区。必修第二册第3 章“复数”的章首语,以数系扩充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说明复数从“理论建构”到“解决电磁学问题”的发展轨迹,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工具性价值;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 2 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则强调“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性质”的学科思想,为后续利用坐标法解决实际问题埋下伏笔。这种“理论—应用”的双向阐释,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服务于生活”的应用意识。

(五)优化教学决策,提升资源效能

章首语是教材编写者意图的直接体现,为教师解读教材提供“密钥”。例如,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 章章首语明确指出解析几何的研究路径——“以直线和圆为载体,通过坐标法建立代数方程与几何图形的对应关系”,教师可据此设计“从具体图形到方程表示”的探究活动,使教学过程与教材逻辑高度契合。此外,章首语中隐含的案例素材(如立体几何的实物模型、统计中的实际问题)可直接转化为课堂教学情境,减少教师的备课成本,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章首语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聚焦导入环节,打造认知起点

在章节起始课中,教师可采用“问题链”策略解读章首语。以“立体几何初步”为例,可设计如下导入活动:

1. 呈现章首语中“现实空间物体”的图片(如建筑、机械零件),提问:“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

2.聚焦“定量刻画”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从实物模型到数学图形,需要经历哪些抽象过程?”

3. 结合“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表述,组织学生列举生活中相关的位置关系实例。通过这种“阅读—提问—联想”的互动模式,将章首语转化为激活思维的催化剂,使学生在导入阶段即形成对章节内容的整体预期。

(二)贯穿教学全程,深化素养培育

章首语的价值不应局限于导入环节,而应作为“认知线索”贯穿教学始终。在“三角函数”章节教学中,教师可在不同阶段回扣章首语:新授阶段:用“潮汐现象”验证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应用阶段:让学生用三角函数模型描述“四季气温变化”;

复习阶段:引导学生对照章首语,梳理“从自然现象到函数模型”的研究路径。

这种“初始解读—过程对照—总结回归”的螺旋式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结构性关联,避免碎片化学习。

(三)对比多版本教材,拓展育人视角

目前全国审定通过的高中数学教材共 7 个版本,不同版本章首语各具特色。例如,人教版章首语侧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苏教版更强调数学文化渗透。教师可选取相同章节的不同版本章首语进行对比:这种对比研究能帮助教师从多维视角理解章节育人目标,进而整合不同版本的优势,设计更具包容性的教学方案。

三、结语

章首语作为教材的“微缩景观”,承载着知识传递、思维训练与价值引领的多重功能。高中数学教师应树立“教材即育人资源”的开发意识,将章首语的解读与运用纳入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通过结构化导入、全程化渗透、对比化研究等策略,让章首语从文本符号转化为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