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下体育社团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分析

作者

李沁忆

攀枝花市西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引言

双减政策实施,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课外活动时间,目标是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尤其在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课外辅导和作业负担减轻后,怎样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成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体育社团活动作为重要课外活动,正成为青少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路径,学生在体育社团活动中,于团队合作里增强社会互动,面对困难挑战时培养积极应对方式,本文从小学和中学层面,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社团活动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分析其教育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

“双减政策”落地实施,青少年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一些新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层面,传统应试教育体系运行中,学生的社交能力与情感感知能力常常被教育者忽视,长期处于高压学习环境,他们少有机会参与人际沟通与合作实践,双减政策切实减少了学业方面的压力,如何合理规划并利用课外时间,助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已然成为教育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青少年成长阶段,遭遇学业挑战、心理波动以及社会角色转变时,处理社会交往事务和协调人际关系过程中,往往缺乏足够自信,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应对策略,这直接导致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适应能力显得相对薄弱。

体育社团活动走进校园,为学生搭建起灵活且充满互动性的学习平台,在各类集体活动开展中,学生们相互配合完成任务,交流想法解决问题,参与体育赛事筹备、训练切磋与正式比拼的过程里,自信一点点树立,团队精神在磨合中不断磨炼,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也随之逐步提高。团队里的协作配合、沟通中的意见交换、冲突时的协调解决,这些经历让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增强,情感表达的方式、团队协作的技巧、带领队伍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锻炼,这种通过实践提升社会适应力的方式,和传统学科教学有明显不同,能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细节与相互支持的力量,面对社会挑战时,心中的焦虑感和不安情绪自然会减少。

体育社团活动对促进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作用积极,实际教学实践里仍有不少障碍待解,部分学校体育设施简陋陈旧,专业体育教练数量不足,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体育社团活动潜力因此难以充分发挥。青少年对体育活动兴趣各有不同,部分学生对体育社团活动热情不高,主动参与的意愿也不强,“双减政策”在全国范围持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学校和教育机构慢慢意识到,体育社团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也能为青少年提供更广阔的成长发展空间。

二、体育社团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

体育社团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团队合作、情感表达和自我管理等领域尤为突出,参与体育社团,学生可增强体魄,集体活动中也能培养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体育活动的团队合作,要求每个成员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相互配合,协调彼此角色与任务。这种环境里,学生能学会有效沟通,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处理团队内部冲突与分歧,这些经验助力青少年逐步形成适应社会集体环境的能力,为未来社会中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打下基础。

体育社团活动在情感表达和心理调节层面作用显著,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亲身面对胜利的喜悦与失败的失落,学着把控当下情绪、调整状态,以适应多样的社会情境,体育比赛的紧张对抗与日常训练的重复磨砺中遇到的挫折,能让学生在一次次面对失败时积累心理韧性,逐渐掌握自我调整与恢复的方法。这样的情感成长过程,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产生着长久且深刻的影响,和队友共同经历情绪的起伏波动,学生能更真切地体会他人的感受,让同理心自然增强,同时慢慢养成情感管理的能力,这类能力会在日后社会生活里,帮助青少年更从容地应对那些多变的环境与复杂的人际关系。

体育社团活动为青少年打造出锻炼领导力与责任感的平台,团队体育活动进行时,学生常要担当不同角色,队长需统筹战术布置,组织者要规划训练流程,协调员得处理队员间分歧,这些角色磨砺着领导才能,也推动他们做决策时思量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着手组织团队活动,学生要琢磨如何带动队员行动,怎样把任务分到合适的人手中,遇到难题时想办法化解,同时扛下自己那份责任,这些技能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精进,学生的自主性与责任感随之增强,社交时底气更足,日常生活里也显露出更强的独立行事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体育社团活动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路径,培育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在形形色色的社会场合里都能应对自如。

三、推动体育社团活动发展对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建议

提升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推动体育社团活动发展十分关键,学校要积极开展体育设施建设与改造工作,给学生提供充足空间,保证他们能顺利开展体育训练与比赛,丰富的体育资源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促使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学校还得优化体育社团组织体系,邀请专业教练和指导员指导学生训练,让体育活动更科学、更系统。

鼓励学校依照学生不同年龄段特征与兴趣偏好,设计出多样体育社团活动,以此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加入其中,活动形式能从篮球的激烈对抗、足球的战术配合这类传统团队运动,延伸到游泳的水中竞速、田径的赛道冲刺等个人项目,充分满足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需求。多样活动内容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不同类型体育活动中,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感与领导力也能得到切实培养,体育社团里,学生面临挑战时会自然相互支持,慢慢学会协调集体目标与个体诉求的关系,这样的团队合作能力于日后社会适应而言,作用十分关键。

学校可携手社区与体育组织,共同搭建校外体育资源共享机制,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更高水平体育活动,借此开阔眼界,逐步培养社交能力,和其他学校或社区组织交流比赛,学生在提升体育技能过程中,能与不同成长背景的同学互动往来,慢慢拓展自己的社交圈与人际关系。参与体育活动时,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之外,通过跨校或跨区域的合作与竞争,社会适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些举措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体育社团活动便能成为青少年在多元社会里适应环境、实现成长的重要助力。

结语

“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社团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值得探讨,分析体育社团活动在学生团队合作、情感管理、领导力培养中的作用,可见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提升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需借体育社团活动之力,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多样体育活动,建立校外资源共享机制,这些努力能帮青少年更好适应社会挑战,培养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光辉 , 赵艳梅 . 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2,34(5):45-50.

[2] 张晓东 , 王凯 .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J]. 中小学教育管理 ,2023,31(3):62-67.

[3] 刘慧 , 陈娜 . 体育社团活动与青少年情感与社交能力的关系研究 [J]. 青少年心理学杂志 ,2021,25(4):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