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的风云,传承文字的魅力
姚冬敏 刘友开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禹越镇高桥中心小学 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一、设计意图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开篇导语,以“家国情怀”为主题。本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清贫》一文编排在单元尾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方志敏。方志敏被捕后,在狱中用“心血”写下了16 篇14 余万字的文稿,而《清贫》就是其中一篇。方志敏用叙议结合的方式阐明了“清贫”的内涵:“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人具备的美德。”“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呢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课文以第一人称记述了方志敏被俘时遭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的事例以及例举了家里的“传家宝”,以此坦荡地表白了“清贫”的美德。文中两个兵士贪得无厌的行为与方志敏的“革命不是为着发财”的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35 年的革命岁月,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对革命者积极投身革命,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很难体会,对于“清贫”的理解更是困难,因此,理解“清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清贫》这一课正好契合了2022 版课标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任务群,在第三学段中明确指出“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为了让学生有现场感,我创设了情境:今年是方志敏牺牲88 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战士,学校计划开展一场展演活动。本次展演活动围绕两个关键词“回望”“传承”展开。“回望”把时光倒回到方志敏被捕的那一天,巧设“时空回转”“隔空对话”两个任务;“传承”把时光拉回到今天——2023 年,巧设“时代人物微宣讲”和“感动中国颁奖词”两个活动。课堂中,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清贫”的真正内涵,体会方志敏这样的革命者的优秀的精神品质。
二、学习地图

三、教学目标
1.读准“矜”“坞”等难读的生字,人数多音字“吓”,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清贫”“矜持不苟”等词语的意思。
2. 依托“时空回转”“隔空对话”两个演一演的任务,进一步体会“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领悟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3.通过撰写“感动中国颁奖词”和“时代人物微宣讲”两个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四、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1. 出示方志敏写的诗《咏竹》。“雪压竹头低, 低下欲沾泥。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学生齐读。
2. 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预设:竹子在艰难的环境下依旧傲然挺立!)
(-) )以诗入题,了解作者
1. 写这首诗的人也如竹子般坚毅顽强,一起叫叫他的名字——方志敏。(板贴“方志敏”)学生说说对方志敏的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 播放微课进一步了解方志敏。
3. 揭题,(板贴课题)齐读正音。说说对“清贫”字面意思是?(补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清廉贫穷”。)
(二)根据预习,反馈字词
1. 难读词语正音:恐吓 威
2. 难理解词语释义:
出示“企望”,正音,学生通过拆字法理解。(企图盼望)
出示“矜持不苟”,正音。出示“矜持”词典中的意思①庄重; 严肃;②拘谨; 拘束。学生选择词语中的意思后说说对整个词语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播放校长录音)同学们好!我是梁校长,告诉你们,今年是方志敏牺牲88 周年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战士,学校将计划开展一场展演活动。本次展演活动围绕两个关键词“回望”“传承”展开。共设“时空回转”“隔空对话”时代人物微宣讲”和“感动中国颁奖词”“四个子任务,希望你们在学习这一课中勇闯关,有机会参加学校的展演活动,加油!
(四)回望传承,感受人物任务一、时空回转
时间倒回到方志敏被俘的那一天,1935 年1 月29 日,方志敏眼中的那件趣事是怎么发生的,请你默读2-8 自然段,完成剧情编写。
任务一、时空回转
1. 四人小组编写剧本,完成后演一演。
2. 编写完成后四人小组分角色演一演。
时间:1935 年 1 月 29 日
地点:树林
人物:方志敏、国民党两个兵士
士兵甲:
士兵乙:
任务二、隔空对话
1. 四人小组上台演趣事,台下观众对人物进行采访。预设1:方叔叔,面对两个兵士的搜身与威胁,你就不害怕他们杀了你吗?预设2:方叔叔,在这样危险的情境下,你怎么回如此坦然?预设3:方叔叔,这样一件让人害怕的事,你为什么把它当成一件趣事?预设4:兵士甲,兵士乙,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搜身啊?你们心里在想什么?(引导三次搜查中的一连串的动作,挖掘内心)( 板书)

2. 对人物进行评价。
预设1:方叔叔,你当时 的举动打动了我……让我看到了一个 的战士。
预设2:兵士甲,兵士乙,你们刚才 的行为,让我看到了你们 的嘴脸。
3. 出示补充资料:悬赏告示:捉拿方志敏,赏洋八万块。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有了八万块大洋还要为钱劳师动众,此时,你想用什么词形容这两个兵士?——贪得无厌(板贴“贪得无厌”)
方志敏把这样一件事当作趣事,你有什么想说的?(乐观从容)
预设: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播放视频《破旧棉袄的故事》)
任务三、时代人物微宣讲
1. 方志敏作为一个大官真的一无所有吗?他的“传世宝”是什么?
2. 聚焦方志敏的“传世宝”进行一分钟微宣讲。
3. 此时,你想用什么词形容方志敏?(克己奉公、大公无私……)
4. 教师总结:
方志敏一身清贫,这是敌人难以理解的。
敌人威逼利诱,高官厚禄引诱劝降,结果一无所获
他利用坐牢仅有的几个月时间,用“心血”写下了16 篇14 余万字的文稿。
包括《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狱中记实》《给党中央的信》等。
他的心中只有“中国”“共产主义”“党中央”,他被杀害时年仅36 岁!
任务四、感动中国颁奖词
1. 如果让你以第二人称“你”给方志敏写一段感动中国颁奖词,你会写什么
2. 学生写完后在背景音乐中念出颁奖词。
预设:你把一生献给共产主义事业,你把热血抛洒在中华大地,你不拿人民一分钱,你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你的信念永存世人心中。向你致敬——无限忠诚党的事业的英烈,方志敏同志。
2. 说说你对“清贫”的理解。(板贴: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洁白朴素……)
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 教师伴乐总结:方志敏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无数的革命烈士为了心中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视钱为粪土,他们的优秀品质流传至今。对于他们来说,清贫,并不是贫穷,而是一种境界。课后咱们再去搜集这样的革命志士的资料,如李大钊、闻一多、鲁迅、李公朴、刘胡兰……他们用自己的一生书写着“清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课程内容中专门设置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这是《课程标准》自诞生以来首次以单列形式明确了文学活动的地位与要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我创设了具体的,真实可感的情境“今年是方志敏牺牲88 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战士,学校计划开展一场展演活动”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中学习,拉近了与时代的距离。“回望”通过巧设“时空回转”“隔空对话”两个任务;“传承”把时光拉回到今天——2023 年,巧设“时代人物微宣讲”和“感动中国颁奖词”活动,让学生不仅在时光中穿梭,感悟时代的差异,更体会到在方志敏的时代中的“清贫”的可贵。
“时空回转”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优质的展现,我课前布置了剧本的编写任务,让学生能在短时间能修改成更为优质的剧本进行展演,学生认真品味了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描写,体悟了方志敏烈士崇高的精神世界。
在“隔空对话”环节中,链接上一任务,让学生对扮演者进行灵魂提问,在无数了“为什么”的解答中,感悟方志敏的视死如归、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洁白朴素等优秀品质。明确两个兵士的“贪得无厌”的嘴脸。在对比中,感悟革命者的崇高。
“时代人物微宣讲”主要抓住课文第九自然段中方志敏的“传世宝”展开,链接视频中破棉袄的故事,体会一个干部的清贫,学生在微宣讲中加深对“清贫”的理解,体会“传承”的时代使命。
在最后一个“感动中国颁奖词”的设计中,不仅是对方志敏这一生的概括,也是这一课的结语,学生的生成虽然没有高水平的语言,但在背景音乐的熏陶下,一字一句都让人感受到这是他们的肺腑之言,感人至深,也是对方志敏精神品格的真正的理解。
方志敏一身清贫,这是敌人难以理解的。他利用坐牢仅有的几个月时间,用“心血”写下了16 篇14 余万字的文稿。在临死前他的眼里、心里满是“中国”,这是让学生震撼的。总之,整堂课期间通过大情境中的沉浸式任务探究,聚焦语文要素学习,在深度思考中驱动学生真正理解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精神,在思维碰撞中明白“清贫”的新时代寓意,达成学习目标。
【评析】
好的阅读教学是一池绿水,就是要学生读出充盈其间的丰富的语言活动、人物意蕴和人类情感。文字的魅力在于文本不是枯燥文字的组合体,教者“犁”过文字将《清贫》这篇课文读成一部“回望· 传承”大片,经历“时空回转”“隔空对话”“时代人物微宣讲”“感动中国颁奖词”四个任务,探寻历史伟人身上蕴藏的人格魅力。
课伊始,奠定情感基调,以“今年是方志敏牺牲88 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战士,学校计划开展一场展演活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回望”环节,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写剧本演一演的方式走进人物,“四人小组上台演,台下观众对人物进行采访”,将人物的情感世界深入剖析,优秀品质的濡染水到渠成。“传承”环节,以“真的一无所有的”问题自然引出方志敏的“传家宝”,加深学生对“清贫”的理解,拓展了词语积累的深度、广度与宽度。高潮处撰写颁奖词,以文字加音乐的方式展示人物的清贫背后对祖国深沉的爱。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下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丰富的图片、影视、文字等资料,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张扬情感、喷涌真情,从而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加深对伟人的深刻解读,将红色基因根植学生心田。
作者信息:
姚冬敏,高级教师刘友开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