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

江燕丹

闽侯县上街实验学校 福建省福州市 350108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调整。而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标中已经指出了整本书阅读这一学习任务群,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但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仍旧采取传统的“灌输式”阅读教学模式,单向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这种情况的存在虽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却并不能够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真正提高。因此,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于整本书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一、“读思达”教学法概述

在“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趋势之下,教师纷纷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旨在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模式。而“读思达”教学法的提出和应用,让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具有更为系统的思想理念作为依托,进而全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质量。“读思达”教学法来源于认知加工理论,是一种适用于不同学段的教学通法,其主要是以阅读的方式进行认知输入,并促使学生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对认知进行加工与输出。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基本原则来开展活动,并确保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能够更好地优化学生的阅读模式,进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普遍的,并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1]。

二、“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1.读能引思:设定阅读目标,丰富认知内涵

在进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阅读目标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在阅读教学工作中的合理性,使学生从浅入深地走入文本,进而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在以“读思达”教学法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任务引导的方式,使学生高质量地进行阅读,并从中得到阅读潜力的进一步激发。在潜移默化的阅读过程中,找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削弱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抵触情绪。与此同时,通过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对书籍进行具有针对性地阅读,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内涵,促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红楼梦》这本经典名著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具体的阅读目标,比如说教师可以设置这一阅读目标:“分析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从文本中找出不同人物性格特点的细节依据。”让学生围绕着这一目标对文本进行阅读,从而对文本内容的深刻内涵有进一步理解。学生在带着目标进行阅读体验时,会对文本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予以精准掌握。同时,教师也需要在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讨论交流。而在课下,教师也需要同学生进行深度探讨,了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重新设置阅读目标,使学生能够不断朝着教师预定的阅读目标迈进,进而逐步丰富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2]。

2. 思能助达:聚焦高阶思维,推进认知深度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是非常深刻的,但是小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通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如很多小学生只能读出作品的表面信息,但对于其中的内在含义却不能够予以深刻理解。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并提出一系列问题,以推进学生的认知深度,促使学生能够受到来自思维层面的引导,并积极思考文本的内涵,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当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推进学生的认知深度作为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的中心内容。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故事的内在含义进行理解。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小英雄雨来》这部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对于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但是,由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能对作品中的一些重要情节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现,却并不能够对文本背后所折射出的思想予以深刻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逐步形成高级思维,推进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比如说,教师可以设置引导性问题:“《小英雄雨来》这部文学作品所讲述的时代背景是怎么样的?那个时代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作者要专门挑选雨来的经历,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重要的信息?”借助于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分析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够得到提高,阅读效果也将会达到更好的状态 [3]。

3. 达能促思:形成个性化表达,促进认知迁移

在进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时,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完成读与思的教学环节后,学生通常需要以答的方式来结束这段阅读体验。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强化读、写、说相结合的力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进行积极调整,并以实现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逐步提升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使得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并逐步增强。因此,在具体展开要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当积极拓宽学生的认知渠道,为学生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读写结合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水浒传》进行阅读时,就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你认为武松是不是真英雄?在《水浒传》中,哪些英雄是你心目中的真英雄,请说明原因。”这时,学生就可以带着这一问题对文本进行解读,并在阅读过后依据自己的思考结果来对教师所提出的这一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做就可以使得学生找到阅读与思考结合的关键点,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将自己的思考结果以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表达,这样也可以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理性思维都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工作,教师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的具体环节进行优化与调整,使学生在完成阅读和思考两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后,通过自己的表情达意将心中所要说的话描述出来。

三、结语

总的说来,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考以及表达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强,又可以为教师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教育活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高,进而为学生后续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学习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林志辉 . “读思达”视域下的整本书高效阅读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上旬 ), 2024, (02): 18-20.

[2] 涂秋华 . “读思达”视域下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新探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上旬 ), 2024, (02): 33-35.

[3] 李研 . 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高段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为例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24 (11): 84-86.

作者简介:江燕丹(1986,09),女,汉,福建省福州市,小学语文一级,本科,闽侯县上街实验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课题“‘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编号:FJJKZX23-21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