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根据乳猪的生理特点来提高其成活率

作者

崔秀光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郭家店镇综合服务中心(畜牧服务站) 136502

一、新生仔猪的几大生理特点。

1、容易受寒。出生乳猪的血糖含量少,产热能力低;出生乳猪体毛稀少,皮下脂肪薄,防寒能力差;出生乳猪的体表面积与体积比最大,极易丧失体热,如果防寒措施不当,出生乳猪极易受寒,发生低血糖造成死亡,故新生仔猪一定要有保温箱或电热板。

2、对疾病抵抗能力低。母猪子宫内是一个无菌环境,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没有建立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 免疫力 ), 这种状况可一直持续到六周龄 . 如果乳猪舍中清洁消毒不彻底 , 存在大量的病原菌, 这些病原菌对初生乳猪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3、初生乳猪能量蓄积少。初生乳猪从母体带出来的营养少,以血糖为例,仅够维持乳猪数小时的需要,而且乳猪的体脂肪蓄存有限,不可能长时间为乳猪提供能量,在寒冷环境中又不能及时哺乳的情况下,乳猪很容易出现由于饥饿造成的死亡。

4、反应差、行动不灵活。初生乳猪的四肢乏力,行动不灵活,特别是出生体重小的猪,这些猪如果未得到特别的照顾,容易被母猪压死。

5、缺铁质和水。母猪乳汁不能为乳猪的生长提供足够的铁质和水,这两种营养物质必须通过其他途径予以补充,否则会造成乳猪的生长发育不良,出现所谓的“僵猪”。

6、生长速度快。乳猪阶段的生长速度(日增重 / 体重)最大,在周龄以后,母猪乳汁的产量开始下降,母乳所能提供的营养物质不再满足乳猪的生长需要,如果不采取早期(7 日龄)开始补饲乳猪料,乳主的生长就会因为营养不足而受到限制。

7、对植物性饲料的消化能力差。乳猪在 3 周前对植物性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很低,而3 周后又必须对乳猪补充饲料以满足生长对营养的需要,如果没有采取早期补饲的方法来提高乳猪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化能力,乳猪断奶后采食的饲料中大量的营养就不可能再小肠中被消化吸收,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到大肠中,为大肠中细菌的繁殖提供良好的条件。大肠中细菌的大量繁殖是造成乳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8、乳猪的断奶应激。乳猪断奶时受到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乳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不强,对饲料营养成分消化不良以及心理影响等。如果断奶工作做的不好,很容易出现乳猪的断奶后生长停滞,甚至发病死亡。

二、做好乳猪的饲养管理。

乳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环节,这个环节中的关键部分是减少死亡率和提高断奶前的平均体重,下面介绍的是在乳猪和仔猪饲养管理应该注意的要点。

1、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初生乳猪在冬天应放在保温箱中,保温箱的温度应保持在 32% ,以后逐周降低 2C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不要忽视了乳猪的晚间保温工作。保温可采用加热灯和加铺干燥干净的垫草等方式。因为防火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方面的,不宜采用煤炉对产仔舍全面加热,而且那样不经济,也会影响母猪的采食量。此外,应防止产仔舍窗子间或墙壁缝隙之间的空气对流形成的穿堂风,穿堂风所经过的区域,气温可下降 3-5°C 。防止畜舍潮湿是保温工作的一个重点,潮湿的地面不仅使乳猪容易受寒,而且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场所,二者均会严重影响乳猪的生长。在没有良好的防寒保温措施的产仔舍中,乳猪会挤在母猪身边取暖,在这一种情形下,母猪的每一次起卧,都有可能压死周围的乳猪。

2、减少乳猪与病原菌接触的机会。

2.1、分娩舍消毒。对产仔社的彻底清洗消毒,待完全干燥后 ( 需要大约一周时间 ) 再使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产仔社的全进全出制,即一批猪全部移出后,对全部畜舍进行消毒清洗,干燥,然后再进下一批猪。

2.2、母体消毒。母猪进入产仔舍前的清洗,母猪身上带有畜舍所存在的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如果在产前不能对母猪进行清洗消毒,这些病原菌和寄生虫会立即传播给刚出生的乳猪,对那些对病原菌毫无抵抗力的乳猪来说,这几乎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2.3、人员消毒。防止病原菌经过其他途径进入到产仔舍,常见的有:饲养人员进入产仔舍前没有消毒,携带大量病原菌的猫、狗或鼠自由进出产仔舍,母猪的粪便不能及时的清除等。

3、出生后尽早吃足初乳。

母猪在产后 24 小时内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其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被乳猪吸收进入到血液中去,在乳猪体内形成有效的抗病功能,所以在乳猪出生后尽快哺乳是提高乳猪抗病功能、减少乳猪死亡的关键。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糖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极其容易被乳猪消化吸收,对于处于饥饿状态下而且体内营养蓄存有限的乳猪来说,及时哺乳尤为重要。统计资料表明:死亡的出生乳猪中,15% 左右的乳猪是由于未能及时获得母乳而出现低血糖死亡。

三、人工监护母猪生产。

人工监护母猪生产是减少初生乳猪死亡的重要手段。人工监护的任务是:

1、抢救假死产的初生乳猪。有时由于生产过程过长,一些乳猪滞留在产道中,产下时无呼吸,常被误认为“死产”。在人工监护的情况下,可及时发现这些假死产的乳猪,并给予适当处理,即可挽救这些乳猪。

2、即使将乳猪擦干并放在保温箱中保温,在生产过程完成后,及时让乳猪哺乳。

3、照顾弱小的乳猪,其中包括保温,人工哺乳等。初生乳猪被母猪压迫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率的 30% 以上,而其中大部分是弱小的行动不便的乳猪。人工监护生产过程中,注意对这些乳猪的护理,对减少乳猪的死亡率,提高生产率具有很大意义。如有意外情况,如母猪难产,胎衣不下,食仔等情况发生及时找兽医处置。

四、做好对初生乳猪的处理工作。

1、补铁:铁是红细胞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乳猪初生时从母体带来的铁非常有限,只能维持 3-5 天的生长需要,而母乳不能提供足够的铁来补充乳猪的生长需要。缺铁会造成乳猪的贫血,乳猪贫血表现为苍白、无力、皮毛杂乱、食欲不振、疾病抵抗能力差,最后发展成“僵猪”。为了有效的防止乳猪缺铁,应该在乳猪出生后进行铁剂注射。注射可分为两次进行,一次在出生后的1-2 天中,第二次在10-14 日龄。常用的是右旋糖苷铁制剂,注射部位在颈补身后侧皮下。

2、剪牙和断尾。乳猪可在出生后 1-2 天内进行。

3、去势。小公猪的阉割应在出生后 7 天内进行,这时对小猪的刺激最小,对生长影响小,而且手术感染的机会少,切口小,容易愈合。

4、注意提供干净的饮水。母乳当中的水不能完全满足乳猪生长的需要,从乳猪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为乳猪提供大量清洁的饮水,在冬天应供给温水。实验数据表明,乳猪的生长速度与饮水量有关,饮水量大的乳猪生长速度快。提供饮水这一点容易做到,但保持水槽中饮水的清洁却需要饲养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除此之外,还应在水槽的设计中加一些保护装置,防止小猪进入到水槽中去,污染饮水。

五、减少乳猪断奶过程中的应激。

乳猪断奶过程中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饮食减少,发病率增加和生长停滞等现象。断奶应激的大小对猪后期的生长影响较大,减缓断奶应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减少代谢性腹泻。补饲过晚,消化能力不健全,断奶后采食量小,营养不足,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另一方面,仔猪可能由于饥饿灰采食过量的饲料,这些饲料不能被消化时,会引起仔猪腹泻。

2、作好卫生防疫工作,实行早期断奶。乳猪断奶后失去了母乳提供的抗体,而自身的免疫力尚未建全,这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很弱,一旦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很容易发病,最常见的是乳猪断奶后的腹泻。

3、在断奶时不要换料,减少对断奶乳猪的刺激。换料应在断奶后5-7天后缓慢进行,即将新旧料配在一起饲喂,旧料慢慢减少,新料慢慢增加,逐渐换去旧料。

4、移母不移仔。断奶时将母猪移出,仔猪留在原舍以减少对断奶乳猪的刺激。仔猪在原舍原料饲养一周后再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