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露天矿工程测量实时监测系统构建
张义
合肥巢湖空间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一、引言
露天矿开采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其复杂的作业环境和不断增大的开采规模,对工程测量的实时性和精准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测量手段效率低、精度有限且无法实时反馈信息,难以满足现代露天矿开采需求。物联网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感知、传输与处理能力,为露天矿工程测量实时监测系统的构建带来新契机,有望实现测量数据的高效采集与实时分析,保障开采作业安全有序进行。
二、物联网技术在露天矿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基础
2.1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其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的特点,为露天矿工程测量数据的实时获取与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在露天矿环境中,可利用各类传感器感知测量对象的位置、位移、形变等信息,并借助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
2.2 露天矿工程测量需求分析
露天矿工程测量涵盖矿区地形测绘、边坡稳定性监测、采剥量计算等多方面。在开采过程中,地形变化频繁,边坡受开采扰动易失稳,准确测量采剥量对生产规划至关重要。这要求测量系统能实时、精准地获取数据,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为开采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实时掌握边坡位移数据,可提前预警滑坡风险;精确计算采剥量,能优化开采进度安排。
2.3 物联网技术应用优势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露天矿工程测量,可实现测量设备的智能化与自动化。传感器自动采集数据,减少人工干预,降低误差,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数据,使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测量情况,快速做出决策。如边坡监测传感器实时传输位移数据,一旦超过阈值,系统立即报警,为应急处置争取时间。同时,物联网技术便于对测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挖掘数据价值,提升矿山整体管理水平。
三、基于物联网的露天矿工程测量实时监测系统架构
3.1 感知层设计
感知层是系统基础,负责采集测量数据。在露天矿不同区域部署多种传感器,如在边坡设置位移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监测边坡变形;在开采区域布置全站仪、GPS 接收机获取地形和采剥量数据;利用雨量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收集气象信息。传感器选择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且适应恶劣环境的产品,确保数据准确采集。例如,采用高精度 MEMS 位移传感器,测量精度可达毫米级,能敏锐捕捉边坡微小位移变化。
3.2 传输层构建
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安全、快速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根据露天矿实际环境,采用多种传输方式相结合。在网络信号良好区域,利用 4G/5G 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其具有高速率、低延迟特点;在偏远或信号弱区域,采用 LoRa 无线通信技术,该技术传输距离远、功耗低。对于重要数据,建立光纤专线传输,保障数据传输稳定性和安全性。如将边坡关键监测点数据通过光纤专线传输,确保数据不丢失、不延迟。
3.3 数据处理与管理层架构
数据处理与管理层是系统核心,由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组成。数据服务器接收传输层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数据清洗、格式转换等。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分析软件和监测系统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如利用变形分析算法判断边坡稳定性,通过体积计算模型计算采剥量。数据库存储各类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便于查询和调用。采用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MongoDB 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类型数据存储需求。
四、实时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
4.1 数据采集与传感器技术
数据采集精度直接影响监测系统性能。传感器选型需综合考虑测量参数、精度要求、环境适应性等因素。例如,边坡位移监测选用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其测量范围大、精度高;倾角测量采用双轴倾角传感器,可准确测量边坡倾斜角度。为提高数据采集可靠性,对传感器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设置数据采集频率,确保及时获取变化信息。如在边坡变形活跃期,适当提高传感器采集频率,加密数据获取。
4.2 数据传输与通信技术
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是关键。4G/5G 网络虽传输速度快,但在复杂地形易受遮挡影响信号。LoRa 技术虽传输速率相对较低,但可作为补充,实现偏远区域数据传输。为确保数据安全,采用加密传输技术,如 SSL/TLS 加密协议,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同时,建立数据传输异常检测机制,当出现传输中断或丢包时,及时报警并尝试重传数据。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数据处理与分析旨在从海量测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边坡变形预测模型、采剥量变化趋势模型等。例如,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算法预测边坡位移发展趋势,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采剥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优化设备调度。通过可视化技术,将分析结果以直观图表形式展示,如绘制边坡位移 - 时间曲线、采剥量统计直方图,方便管理人员查看和决策。
五、结论
本文构建的基于物联网的露天矿工程测量实时监测系统,整合了物联网感知、传输与处理技术,实现了露天矿工程测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可靠传输与高效分析。通过在感知层合理部署传感器、在传输层采用多元通信方式、在数据处理与管理层运用先进算法和技术,有效提升了露天矿工程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增强了矿山开采安全性和管理科学性。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及时发现矿山开采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为矿山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提供有力保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该系统可进一步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融合,持续提升露天矿工程测量实时监测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立冬 , 杨勇 , 曹壮 , 等 . 物联网技术在露天矿内采剥设备上的应用 [J]. 中国宽带 ,2025,21(04):119- 121.
[2] 唐匡仁 . 基于物联网的露天矿安全生产监测平台设计 [J]. 西部资源 ,2022,(06):180- 182.
[3] 姚江 , 王智强 , 侯卫钢 , 等 .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露天矿数字孪生建模系统和方法 [J]. 金属矿山 ,2023,(01):161-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