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葛吉兵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中 213371
伴随新高考改革工作的深度推进,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要从知识育人向素养育人有效转变,教师也要从“教导者”向“启发者”循序过渡,基于历史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史料分析、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意识的针对性培养。这样才能改变历史知识学习碎片化,学习参与意识不强,学生不能积极合作互动等问题。在高中历史课堂引入大单元教学策略,可以围绕核心素养育人重构教学框架,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效奠基。
一、高中历史课堂大单元教学开展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历史事实
在历史学习中很多学生对历史史实机械记忆,不能在历史学习学会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历史课堂引入大单元教学模式,可以围绕中心主题,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事件发生时间、社会背景等要素关联在一起,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有效分析。这能培养学生连贯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解读分析历史史料,基于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提高课堂育人品质。
(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历史事件的发生受多元因素交织影响,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历史课堂引入大单元教学模式可以基于知识模块整合,推进跨学科融合育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围绕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发展学生创新意识。高中历史课堂引入大单元教学模式,能够兼顾学生思维发展的渐进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将历史课堂多部分内容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基于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参与,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发现历史多元魅力。
(三)培养学生合作沟通意识
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引入大单元教学模式,可引导学生通过团队项目合作开展积极沟通,以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带来丰富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角色扮演,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在分享信息、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精彩互动,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聆听习惯,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在梳理中完善逻辑思维。在单元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共同探究,结合成果展示,让学生学会有技巧地表达,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聚焦核心素养育人提炼大单元主题
在高中历史课堂重视大单元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起好引导作用。所以在设计单元内容时,要对大单元主题进行充分的研究,把握核心思想育人要求。还要将围绕大概念,引导学生知识串联,鼓励批判思考,增强学生的家国认同感。有效的主题提炼,可以让学生明确本单元需要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历史知识探究的兴趣,还可以从多个维度,引导学生批判思考,带动学生历史意识全面提升。
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单元为例,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璀璨夺目的一笔,教师可以围绕求真的务实姿态、兼容并蓄的大国风范、共同发展的多彩文明三个主题进行知识讲解,让学生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围绕主题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也能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中坚持不懈、开放包容文化特色,以增强学生的家国文化认同感。
(二)深挖教材内容梳理大单元育人目标
为推进核心素养运营工作深度落实,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工作开展中,还要深挖教材内容,围绕核心素养育人,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推进中教师要围绕新课标所倡导的育人目标,将大单元主题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教师可策划目标,让学生学习突破,增强学生进取意识,并通过学习目标的梳理,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一步一步有的放矢,带动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有效沟通,提高学生主题研读,史料分析,严谨表达的综合能力。
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教学为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和汉武帝时期多民族国家治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这一单元所学内容跨越秦汉两个王朝,需要学生在深入理解秦始皇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出的诸多努力,尤其是秦始皇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一些创举,如统一度量衡,建立郡县制强化中央集权等,都为后期国家治理提供了有效参考。接下来,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汉武帝为巩固多民族国家政权推行推恩令,坚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除了从历史事实方面有效梳理外,要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分析秦汉时期多民族国家治理的异同,探讨秦始皇与汉武帝的治国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将知识梳理、批判性思考有效结合,让学生从辩证的角度来记忆历史,鼓励学生团队合作进行史料分析,强化学生逻辑推理意识,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围绕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活动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课堂还要重视围绕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活动,将跨学科知识有效整合,为学生主题探索提供有效的空间,这样才能拓展学生历史学习的广度、深度。在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真正将角色扮演、历史情景模拟、社会调查等项目有效结合在一起,推进教学做合一育人。所以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记忆历史事件,更要分析历史事件背后发展的逻辑,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发展历史思维,增强学生批判意识,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以“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内容为例,教师可结合学生观看的一些电视剧,设计直观教学情景,让学生深刻理解明清体制的变迁,并配合丰富的历史文献,还有具有时代特色的一些文物图片的穿插,让学生通过镜头去感悟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加之目前明清历史研究相关的资料较多,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材料,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效讨论,还可以让学生延伸课外阅读一些精彩书目,培养学生跨学科认知意识。这样能让历史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
(四)关注教学评一体化,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在高中历史大单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还要科学地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对学生学习成果有效监测。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养成,合作沟通等方面的具体表现。通过完善的评价机制,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工作开展的方式方向,真正基于教学过程,带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发挥好示范引导作用。梳理单元教学内容,明确育人目标。还要围绕核心素养育人设计探究活动,通过教学评价工作,增强学生认知意识,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磊 .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 2025,(11): 12- 14.
[2] 刘阳. 大概念统领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学习 [J]. 中学政史地( 高中文综 ), 2025, (Z 1): 75- 76.
[3] 田玉红. 高中历史大概念与大单元融合深度学习的探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 2025, (16): 96-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