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王宏志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江苏南通 226300
一、引言
任务驱动法将任务作为教学主线,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学生处于主体位置,这一模式在多学科领域取得显著效果。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承担着语言表达与思维培育的双重职能,迫切需要新型教学策略呼应时代需求。教师探究任务驱动法与高中写作教学的结合路径,有助于突破传统模式局限,激发课堂能量,该研究能够推动学生实现从被动写作到主动建构的转变,对于发展其语文素养、强化其能力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二、任务驱动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目标导向性原则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必须紧密贴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及写作教学目标体系,写作教学目标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重内容,任务设计需将这些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子目标,每个子目标对应明确的教学意图。训练层级涵盖基础遣词造句、复杂篇章构思、深度思想情感表达,任务设置呈现梯级上升态势,各部分相互关联构成完整体系。目标导向指引下,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时实现能力进阶,避免任务设计的盲目随意,方向明确的指引保障写作学习任务高效完成。
(二)主体性原则
写作教学实践中,学生作为主体存在,任务驱动法的本质在于激活其主观意愿,教师需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充分的自主空间,任务设计需综合考量兴趣偏好、知识积累与认知发展层级,促使学生深度融入任务情境,选题定视角、选技法环节应由学生主导决策,创造性思维和表达欲望因此得以充分释放。教师转型为学习引领者,承担组织协调职能,任务执行阶段提供适时支持而非干预创作路径,强化学生本位意识,实践环节构建自主探索空间。学生写作素养在持续训练中渐进提升,主体性原则由此实现具象化延伸,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实践能力在动态平衡中完成统一。
(三)情境真实性原则
写作情境的真实性可触发学生表达欲望,高中语文任务设计需围绕学生生活、社会现实以及文化环境展开,这种情感共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日常交往片段、校园经历或社会时事、文化遗产案例均可构成写作资源库,特定情境转换为明确写作指令后,学生写出的内容脱离辞藻堆叠的情况,生活观察与社会思辨能力伴随写作过程自然生长,语言逐渐演变为个体认知世界、传播观点的介质。
三、任务驱动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阶梯式任务序列,循序渐进提升写作能力
任务驱动法的有效实施依赖于科学合理任务序列设计,这是一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写作水平来创设阶梯式任务序列,初始阶段可设置基本任务(如片段描写、句子仿写等),着重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技能,伴随学习深入逐步过渡到复杂任务(如主题明确的记叙文写作、观点鲜明议论文创作等)从而引领学生完成谋篇布局和思想表达。这种阶梯式任务序列能让学生在连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写作经验,实现写作技能的螺旋式上升 [1]。例如,高中语文教师以“青春激扬”为主题来设计如下任务序列:一开始布置“描绘青春瞬间”的片段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语言描写一种体现青春活力场景,训练学生细节描写与修辞手法运用技能;接着安排“讲述青春故事”的记叙文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围绕自己或他人的青春故事,构思完整的故事情节然后着重人物刻画和情感表达;最后提出“畅谈青春理想”的议论文写作任务,让学生阐述对青春理想理解与追求的同时锻炼其逻辑思维和论证技能。
(二)融入跨学科任务元素,拓宽写作思维视野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科融合变成教育发展的趋势,将跨学科任务元素融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能打破学科壁垒,拓宽学生写作思维视野,其实语文属于一门基础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事件、地理现象、科学知识、艺术作品等都可以变成语文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来源。教师经过跨学科任务设计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表达观点,在丰富写作内容的同时还能培育学生创新技能 [2]。例如,在高中语文“逻辑的力量”写作教学课堂中,教师设置跨学科任务:结合数学中的逻辑推理知识与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方法撰写一篇关于“逻辑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文章。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回顾数学中的命题判断、推理规则等知识,思索哲学中矛盾对立统一、现象和本质等辩证关系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对生活中逻辑问题分析与阐述中,这样的跨学科任务让学生跳出传统语文写作的思维局限,从多学科视角审视问题进而使文章内容更具深度、广度。
(三)构建合作探究式任务模式,促进写作经验交流
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构建合作探究式任务模式能发挥学生群体智慧,学生在协作完成任务过程中经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评价,拓宽自身写作思路的同时发现自身不足,学习他人长处,不同学生的写作风格、思维方法和知识储备在合作中相互碰撞能激发创作灵感,增强团队协作技能以及沟通表达能力。例如,针对高中语文“观察与批判”写作教学内容,由教师布置小组协作写作任务:以社会热点事件为素材一同撰写一篇批判性评论文章。小组成员一开始经过集体讨论确定写作主题、角度,之后分工收集资料、撰写初稿,再一起修改完善文章。学生在这一个过程中各抒己见且对热点事件实行深入分析、探讨,从各个角度提出观点、见解,这样经过合作探究,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相互学习、一同进步。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任务驱动法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注入活力,教师遵循相关原则并且实施多样化的应用策略,能够在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致的同时强化学生写作技能和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来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持续探索写作教学有效路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建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伟城.任务驱动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4(14) :2-5.
[2] 李升 . 核心素养下任务驱动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J]. 高考,2024(2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