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客《好玩的跷跷板》,启蒙幼儿创客教育

作者

周瑾玥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江帆幼儿园 215600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21-2030)》提出,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开展学前科学启蒙教育。《指南》也指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幼儿园创客教育应在自然视角下通过创客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创意的舞台。

一、幼儿《好玩跷跷板》创客课程的组织

1.《好玩跷跷板》创客课程缘起

创客课程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趣味性和游戏性。我们幼儿园边上有个小公园,里面有蹊跷板,孩子们离园后,家长一般都带孩子去那里玩跷跷板,孩子们很喜欢玩跷跷板。创客课程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选择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主题。一次户外活动,班上军军搬来一个架子和一块长木条,开始搭建游戏场地,他将长木板塞进架子中,横放在架子上面的木板左右摇晃。边上的薰薰突发奇想地说:“这有点像跷跷板啊!”便招呼小宇来玩,“开来跟我玩跷跷板吧,你坐那边,我坐在这边。”孩子们围过来了,议论起来。于是《好玩的跷跷板》主题活动产生了。

《好玩跷跷板》创客课程目标

本次《好玩跷跷板》创客活动从材料上讲,取材幼儿园里的材料,而且活动可以在室内、室外玩,重点是让幼儿探索材料平衡点。幼儿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和合作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思考解决三个“核心”问题:一是“跷跷板”是怎么搭的?二是翘不起来怎么办?三是怎么让它更稳固。学习后,孩子们能创造性地玩出新的游戏,搭建一个大跷跷板,活动含括跨学科整合,开放性和灵活性。通过学习能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

《好玩跷跷板》创客课程导图

二、幼儿《好玩跷跷板》创客课程的实施

1. 支持兴趣,初次探索

幼儿继续搭建跷跷板,并寻找心怡的材料分组搭建跷跷板,有长木板、大架子、安吉桶、纸筒……,游戏中每组幼儿都在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与同伴合作,利用不同的材料当做跷跷板的支架,并尝试跷动跷跷板。但是,小朋友们发现新的问题。琳琳说:“我们的跷跷板太会摇来摇去了。”于是大家弯腰查看,发现原来滚筒在地上滚动。“要把滚筒固定,跷跷板就不摇来摇去了”骏骏说。琳琳找来小木片、树叶、石子,骏骏将叶子放在滚筒下,大家开始玩跷跷板,发现不行。骏骏换了小木片,再实验。结果效果好了些,但还是有点摇摆。接着换。最后骏骏用石子和木片一起用。解决了跷跷板不摇来摇去了的问题了,大家开心地继续玩。每组跷跷板都出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 跷跷板跷不起来?

2. 聚焦问题,师幼团讨

在游戏后的分享环节中,师幼围绕“跷跷板为什么跷不起来 ?"、“怎么样让跷跷板跷起来 ?”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琳琳说跷跷板中间地底座太高,换个矮一点的。骏骏说中间的轮胎把跷跷板压住,所以不能拿掉轮胎。丁丁说板没有放正中间,一边长,一边短。将板调整到中间。星星说跷跷翘起来时两个小朋友没有配两个人相互配合。萍萍说安吉桶太高,脚没地方踩,不能用将高的安吉桶换成低的。教师将原因和解决方式进行了梳理,为下次游戏做准备。

3. 提供材料,再次搭建

有了之前的搭建经验,加上小伙伴们提出的建议,第二天,孩子们的跷跷板游戏都有了各自的调整。这次的游戏几组小朋友的跷跷板都有点跷起来了,尤其是跷跷板的底座优化较为明显,大家都意识到中间的底座不能过宽,尽量的小一点,窄一点的中间底座跷跷板更容易翘起来,在搭建中也会关注木板是否居中、同伴间有没有好好配合、双脚有没有用力等问题。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很好的固定,每个小组的的跷跷板多多少少都容易出现散架的情况,不太稳固。于是,孩子们根据问题尝试进行调整。

4. 寻找材料,合作固定

幼儿继续搭建跷跷板,又遇到新的挑战,大家都认为搭的跷跷板太容易坏了,于是寻找多种材料固定,有毛线、胶水、扎带……游戏开始后,大家纷纷尝试探索自己的方式是否有效,最终结果如下,孩子们用粗麻绳、扎带、粉色丝带、胶带、固体胶、细毛线、扭扭棒将长木板与下面底座困紧。接着,小朋友将自己的经验画成图,进行共享。例如,骏骏那组,骏骏画了本组制作的跷跷板,并将图展示给大家看,说:“我和小轩在玩跷跷板,用长木板爬爬格子搭建,我们用扎带绑跷跷板,没绑好,我又用了粗毛线,绑牢了,能稳定了。”琳琳也指着自己画的表征画,说:“我们下边用了一个木板,垫上去,我骑上去就动起来了。”大家翘首期盼的跷跷板终于做成功了,关键是孩子们选择了适合的材料来固定跷跷板。

5. 深度聚焦游戏,实现大跷跷板

体验双人跷跷板带来的乐趣后,有小朋友提出 :“如果跷跷板可以更长一点的话,就能坐好多好多人了。”大家都对搭建一个大跷跷板产生了兴趣。于是幼儿将创意付诸实践,体验大型跷跷板的游戏乐趣。琳琳说:“我用长木板放在安吉桶上面,用扎带绑住它。”骏骏说:“绑不住啊,扎带太短了,长木板会掉下来。”轩轩说:“我找个长扎带来”。扎带找来了,但是大家发现还是短了些。怎么办?老师介入游戏,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打结,他们将短扎带结成长长的扎带。孩子们又是合作地用长扎带捆牢住安吉桶。大跷跷板终于大功告成,现在大跷跷板可以承载 4 个小朋友一起玩了,孩子们玩得快乐极了。

6. 整合资源,搭建“永久性”跷跷板

小朋友们开心地玩了大跷跷板后,产生了新的想法,在户外滑滑梯边上安装一个跷跷板,我们和其他孩子都能玩了。于是我们便邀请保安爷爷,食堂爷爷来帮忙。两位爷爷和教师找来轮胎,在上方打几个洞口,并制作了木架,将木架固定在地上,轮胎固定,用扎带、铁丝将木架,长木板和轮胎洞口进行连接,孩子们也积极配合,一座“永久性”大型跷跷板搭建完成了!

三、幼儿《好玩跷跷板》创客课程的评价

《纲要》指出评价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在本次创客活动中,教师关注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幼儿从一开始的搭建,到一步步优化的跷跷板搭建,到跷跷板搭建成功,再到长长跷跷板,以及“永久性”大跷跷板的搭建过程,是教师观察、记录、指导,以及幼儿对话、商讨和表征画画记录的师幼共同构成了本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最后幼儿展示制作的跷跷板,以及与保安爷爷共同制作的大跷跷板,而且大跷跷放在户外供孩子们玩,构成了本次活动终结性评价。

整个游戏程,教师做到了适时、适宜指导。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教师发现幼儿还处于兴趣临界点之上,多采用激励和鼓励方式;当发现幼儿处于兴趣临界点以下,教师通过提供材料,或对话引导,或手把手地教学,激活他们思维,将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展现孩子是学习主体的游戏本质。

总之,幼儿园创客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本次中班幼儿创客“好玩的跷跷板”课程游戏学习中,小朋友们在户外游戏搭建攀爬架时无意中发起了跷跷板游戏,吸引很多小朋友产生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孩子们多样搭建跷跷板,到一步步优化跷跷板,每一步内含自我和合作建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创新,师幼一起在创课游戏活动中收获成长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