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

作者

李嫦娥

衡阳县农业农村局 421200

引言: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其机械化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攀升,深刻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了解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对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故开展此研究。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装备水平

农业机械化的装备水平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各类农业机械设备的保有量不断增加。从传统的小型手扶拖拉机到大型的联合收割机,从简单的灌溉设备到现代化的播种机,种类日益丰富。许多地区的农户和农业合作社都配备了基本的农业机械,这些设备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在粮食产区,联合收割机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收割时间,减少了粮食损失。

1.2 作业水平

农业机械化的作业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耕种环节,机械化播种和耕地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精准播种技术能够确保种子的播种深度和间距更加合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作物的生长质量。在田间管理方面,植保无人机的出现为大面积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农作物进行农药喷洒,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提高了作业的精准性。在收获环节,现代化的收割机能够适应不同作物和地形的收割需求,实现高效、低损的收割作业。这些都表明农业机械化的作业水平在朝着精准、高效、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1.3 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方面,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包括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站等。农机合作社通过整合农机资源,实现了农机设备的共享,提高了农机设备的利用率。例如,在农忙季节,合作社可以统一调配收割机、播种机等设备,为农户提供一站式的农业机械化服务。另一方面,农机售后服务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生产企业加强了与各地维修站点的合作,确保农机设备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得到维修。同时,农机技术培训服务也在加强,通过对农户和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了他们对农机设备的操作水平和维护能力,保障了农业机械化的顺利进行。

2. 农业机械化现存问题

2.1 区域差异

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周边的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现代化进程较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也相对较高。这些地区拥有较为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并且在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上也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在中西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地理条件复杂、经济相对落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形的崎岖使得大型农业机械难以施展,而且农户购买能力有限,导致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较低,很多地方仍然依赖传统的人力劳作,这种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2.2 高端装备

高端农业装备的缺乏是当前农业机械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我国农业机械的数量众多,但高端设备的占比相对较低。在一些关键领域,如精准农业、智能农业所需的高端传感器、高精度定位设备等,仍然依赖进口。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制造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技术研发和创新,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高端技术人才和完善的产业链支持。由于高端装备的不足,我国农业在向智能化、精准化发展的进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碍,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高效、精准、环保等多方面的要求。

2.3 人才短缺

农业机械化领域人才短缺现象较为严重。在农村地区,由于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待遇不高,很难吸引到专业的技术人才。农机操作和维修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仅仅凭借经验进行操作和简单维修。在农业机械化的研发方面,既懂农业又懂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匮乏。这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需求。同时,缺乏专业人才也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3. 农业机械化未来趋势

3.1 智能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智能化发展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不断融入农业机械领域,智能化的农业设备将不断涌现。例如,智能化的播种机可以根据土壤肥力、湿度等信息自动调整播种量和播种深度,实现精准播种。智能化的灌溉系统能够根据作物的需水情况实时调控灌溉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智能农机还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实现自动驾驶,提高作业的精准度和效率。智能化发展将使农业机械更加适应现代农业的复杂需求,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管理。

3.2 绿色化转型

农业机械化的绿色化转型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农业机械的绿色化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能源利用上,将更多地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电动等驱动方式的农业机械将逐渐普及。这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能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其次,农业机械的设计和制造将更加注重环保性能,减少噪音污染和废弃物排放。例如,采用低噪音的发动机和可降解的材料等。绿色化转型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

3.3 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

未来农业机械化将朝着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这意味着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播种、灌溉、施肥、植保到收获、加工等,都将实现机械化操作。目前,虽然在一些主要环节已经实现了较高程度的机械化,但在一些小环节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机械化程度仍然较低。全程全面机械化将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这也需要加强不同类型农业机械之间的协同作业,以及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以适应不同作物和不同生产模式的需求。

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果,但面临诸多挑战。顺应智能化、绿色化等未来趋势,解决现存问题,可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传斌 . 基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J]. 河北农机 ,2025,(0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