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海拔冻土区建筑基础选型与温控防裂技术管理研究

作者

桑杰才郎

国家电投集团山南电力有限公司 850000

引言

高海拔冻土区环境复杂,温度变化剧烈,冻融循环频繁,导致冻土结构易发生变形和破坏,建筑基础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传统建筑基础技术难以适应冻土特殊性,温控措施的缺失或不当管理更易引发基础裂缝及沉降问题。随着高海拔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研究冻土区建筑基础选型及温控防裂技术的科学管理,成为保障工程安全和延长结构寿命的关键。本文基于高海拔冻土的地质环境和力学特性,结合实际工程经验,系统分析基础类型的合理选择及温控防裂技术的管理方法,为相关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一、高海拔冻土区环境特性及其对建筑基础的影响

高海拔冻土区具有独特的环境特性,低温、干旱及复杂的地形条件使得冻土层的厚度较大且分布极不均匀。冻土层的温度会因季节和日照的变化而发生显著波动,这种温度变化导致冻融循环现象频繁出现,进而引起土体体积的反复膨胀和收缩。冻胀力的产生使得建筑基础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结构内力分布不均,导致局部应力集中,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冻土的不稳定性要求在基础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其热力学和力学特性,尤其是温度升高时冻土融化带来的承载力下降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此外,高海拔地区气候恶劣,施工环境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和风险明显增加。这些环境特性直接影响建筑基础的选择和施工技术,全面理解冻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确保建筑基础设计合理、施工安全的前提。针对这些复杂因素,采取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有效的温控技术成为冻土区建筑安全的关键保障。

二、建筑基础选型原则与适用技术

高海拔冻土区的建筑基础设计需遵循“适地适型、稳定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以确保结构安全和工程经济性。常用的基础类型包括浅基础、筏板基础和桩基。浅基础适合于冻土稳定且层厚有限的区域,其施工相对简单,但需要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以防止冻胀。筏板基础通过扩大承载面积,分散地基荷载,减少局部冻胀对结构的影响,适用于冻土层较厚的区域。桩基则通过穿透冻土层,直接将荷载传递至稳定的深层土体,适合冻土深厚且承载力较低的地带。基础设计中应合理配置保温层、排水系统以及热管等温控技术,综合控制基础周围土体的温度,防止冻土融化。材料选择也应注重耐冻性能,保障基础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基础选型和温控技术应用,可以有效应对冻土区复杂环境带来的挑战,确保建筑基础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温控防裂技术及管理策略

温控技术是确保高海拔冻土区建筑基础稳定性的核心手段。被动保温技术通过使用高效隔热材料,减少热量传递,维持冻土温度的稳定,防止融化。主动加热技术则利用电加热或热水循环,精准控制土体温度,尤其适用于特殊结构或关键部位。冻土换热系统采用热管技术,实现土壤温度的自动调节,通过热量的有效转移抑制冻土异常融化。温控技术的应用必须依托于环境监测系统,通过采集土温、气温等数据,动态调整温控设备的运行参数,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作。施工和后期管理中,必须建立完善的温控监测和维护机制,及时发现异常并快速响应,防止结构损伤。规范化管理包括制定详细的设计标准、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及持续的运行维护,形成覆盖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温控保障体系,有效防止冻土基础的裂缝和变形,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四、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高海拔冻土区施工环境严苛,面临运输困难、施工期短和气候变化剧烈等多重挑战。基础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对地基的扰动,避免冻土退化,确保地基稳定。温控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技术要求高,需结合冻土特性制定详细操作规程,确保设备运行可靠。温度监测是施工关键环节,应用智能传感技术对土体温度和应力进行实时监控,快速识别潜在风险并及时预警。针对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应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升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序和工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新型耐冻材料,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安全和冻土基础的长期稳定,降低工程风险,实现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双重保障。

五、典型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多个高海拔冻土区重点工程实践表明,科学的基础选型与合理的温控技术应用是确保冻土建筑安全的关键。案例中,针对具体冻土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环境调研和详细的方案论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设计。现场通过布设完善的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冻土温度和变形情况,动态调整施工方案,有效避免了冻土异常融化和结构裂缝的发生。多方协作机制的建立促进了设计、施工、监测和后期维护的有机结合,保障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经验显示,项目早期的充分调研与精准设计是工程成功的基础,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整是保障质量的关键,跨部门协作则是提升项目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这些成功经验为后续冻土区建筑基础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持,有助于推动冻土区建筑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创新发展。

结论

高海拔冻土区建筑基础选型及温控防裂技术管理是保障工程安全与耐久性的核心。基于冻土环境特性,结合适地适型的基础设计和高效的温控技术应用,能有效防止冻土破坏及基础裂缝产生。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强化监测与维护,是实现技术效果最大化的保障。未来应加强技术创新和标准完善,推动智能监测与自动调节技术应用,提升冻土区建筑基础设计与管理水平,为高海拔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伟 , 李强 . 高海拔冻土区建筑基础设计与温控技术研究 [J]. 岩土工程技术 ,2022,36(4):112-118.

[2] 赵峰 . 冻土区建筑基础温控防裂技术探讨 [J]. 建筑科学 ,2023,39(2):45-51.

[3] 刘华 . 高寒冻土区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经验 [J]. 西部建设 ,2021,30(9):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