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项目中老旧建筑改造设计要点
左雷
湖南大象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城市项目更新过程中,改造老旧建筑是整个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要点,该项工作涉及的内容多,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复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开展时,要从城市更新角度入手,依据居民的实际需求,经济情况,当地相关政策,制定合理改造方案,确保整个改造作业开展的合理性。
1 老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城市中心的许多建筑都以中小户型为主,这一类型建筑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类型建筑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老旧建筑无法继续使用。例如,结构存在安全隐患、采光不足、布局不合理、管线老化等,这都会降低人们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城市中大部分老旧建筑拆除难度大,而且受许多因素影响,也与整个社会发展情况不符,可见,对老旧建筑进行适当改造势在必行。某城市小区中的老旧建筑情况如图 1 所示,通过对小区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该小区的建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需要进行改造设计。

2 老旧建筑改造设计目标
老旧建筑改造设计的目标如图2 所示,做好改造设计工作,保证经过改造后的老旧建筑可以继续为人们提供服务。

2.1 消除隐患
老旧建筑与新建筑相比,结构容易出现开裂、变形等各种问题,情况严重时会发生塌陷,危害较大。这主要是老旧建筑建设时,缺少健全的工业体系,实际建设时,建设标准参差不齐,从而致使建设的建筑质量标准低于新建筑,结构稳定性差,这也就导致老旧建筑在使用中结构出现裂缝等。老旧建筑使用时间长,在人为因素、自然侵蚀等各种因素影响,将会导致其抗震承载力降低,结构稳定性不达标情况长期存在,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都会对老旧建筑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1]。可见,在进行老旧建筑改造设计期间,应当从老旧建筑具体情况入手,将消除隐患作为改造设计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工作人员要鉴定老旧建筑结构质量情况,针对老旧建筑出现的破损情况,要通过加固改造方式处理,在确保其安全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基础上,采取合理方式,开展节能、生态化改造,从而消除老旧建筑存在的各种问题。
2.2 低碳节能
建筑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都会消耗大量能源,为了降低建筑建设方面的能源消耗量,保护生态环境,在建筑设计中要融入低碳节能理念,提高建筑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但是,从老旧建筑整体情况来看,过去设计理念落后,这也就导致建设的老旧建筑缺少节能减排措施,这不仅会影响老旧建筑使用舒适度,而且还会提高老旧建筑运营期间的能源消耗量,导致周围环境遭受破坏,降低人们生活质量 [2]。可见,在进行老旧建筑改造设计时,工作人员要注重低碳节能 构作为后续改造设计的关键内容,将老旧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作为整个改造设计的重点, 后施工时对空调系统的依赖,减少能源消耗量。老旧建筑内布置的电气系统,以及其他用电设施都是改造 计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变频调速、智能控制等各种措施的应用,通过这一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各种装置在运 面也能够减少老旧建筑实际运营期间的总体能源消耗量,可谓是一举两得。
2.3 满足使用需求
不同时代背景下,老旧建筑施工会存在一定区别,老旧建筑的功能定位与具体应用需求可能会存在冲突情况,这也是老旧建筑的实际应用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老旧建筑中居住的人口以老年人为主,但是早期城市项目改造时,并未将人口老龄化作为老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关键点,并未全面考虑老龄化人的身体机能,以及生活方式,这都会导致老旧建筑无法满足老龄人的使用需求。从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老龄人喜欢居家养老,但是其身体机能日益退化,这就致使老旧建筑原尺寸、空间布局都无法满足老龄人使用需求,老龄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跌倒、碰撞等各种安全问题 [3]。可见,在进行老旧建筑改造设计时,需要从老龄人的身体机能情况入手,做好改造设计工作,加强补充设计,例如,在卫生间内增加扶手设计,保护老龄人,避免其发生跌倒。
2.4 提高居住质量
早期开展城市更新项目受成本和工期等因素影响,通常会将修补外观、完善老旧建筑立面、加固主体等内容作为整个改造作业中的重点内容,经常会忽略景观改造等方面的内容,这就导致老旧建筑中存在的深层次景观问题无法通过改造设计处理,难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从老旧建筑的具体情况来看,缺少完善的绿化体系,这会降低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4]。核心内容体现在老旧建筑周围绿化环境遭受破坏、整体布局内容单一、场地硬化严重等方面,这都会降低人们居住质量,影响人们生活。可见,进行老旧建筑改造设计时,应当从城市居民的具体需求入手,以提高人们居住质量为改造设计方向,将具体改造内容划分环境改造和硬件改造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对老旧建筑生态、空间、视觉等方面入手,完成相应改造工作,后者主要修缮加固老旧建筑,确保经过改造后的老旧建筑结构稳定性能够满足施工需求,以免在日后使用时,老旧建筑发生倾斜、坍塌等事故 [5]。
3 老旧建筑设计改造的具体策略
对于老旧建筑来说,若其主体结构状态较为理想,但是其安全性已经无法满足使用需求,针对这一类型的危房,应当通过修缮、加固等不同方式进行处理,保证经过处理后的危房结构稳定性能够达到使用要求。改造设计危房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其安全性、适应性等内容,消除安全隐患,完善老旧建筑功能。开展危房改造设计作业时,为了确保工作开展的合理性,要做好如下分析:
(1)具体改造设计工作应当从安全、经济等方面入手,针对危房外貌情况做好维护工作,同时,要加强老旧建筑形式、内部装饰等内容保护工作,保证经过改造设计后,老旧建筑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2)依据结构构件的具体危险情况,以及地基危险情况,明确危房等级,做好相应分析工作,从而为后续改造设计提供依据。
(3)不同等级危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在处理危房时,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例如,B 等级危房,可以采取修护方式处理,而对于C 等级危房,在对其进行处理时,应当通过加固方式。
(4)在雨季来临前,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危房情况的情况,依据检查情况,做好相应改造设计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5)针对老旧建筑中的非承重墙体,在对其加固时可以通过粘贴纤维复合材料方式进行,提高墙体性能,减少裂缝的出现。对于承重墙体,如果出现严重破损,或强度不达标,可以在原墙体基础上加设混凝土和钢筋,增强其承载力。
(6)若老旧建筑中的梁体出现裂缝,或者承载力无法满足要求时,可以将钢板粘贴在梁的受拉区,增强梁的性能,提高老旧建筑整体稳定性。对于老旧建筑中的支柱强度不足,或者出现偏差情况,可以采用高强度钢丝在柱周围缠绕,再均匀喷射混凝土,也可以通过加大截面、贴碳纤维等方式,提高柱的性能;
(7)加设构造柱和圈梁,增强老旧建筑稳定性,避免墙体出现开裂。例如,针对砖混结构的类型的老旧小区,可以在墙体交接、转角区域设置构造柱,同时,将圈梁设置在每层楼板区域,提高老旧建筑抵抗地震能力。
3.2 推行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设计
从老旧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存在区域通行受阻、上下楼不便等问题,特别是对残疾用户、老龄人造成的影响较多,面对这一情况,开展老旧建筑改造设计时,作为设计人员应当在掌握老旧建筑情况基础上,推行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设计,保证经过改造设计的老旧建筑能够满足残疾人和老龄人的使用需求。开展改造设计时,为了确保改造设计的合理性,设计人员要进入老旧建筑所在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加强分析,明确老旧建筑存在的具体问题,依据连续原则,开展入口坡道、安装电梯等改造设计工作,避免由于改造设计不合理,影响后续使用。此外,在开展改造设计时,要提高对其中细节内容的重视,考虑老龄人的心理与身体机能,加强对相关内容的研究,明确残疾人与老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需求,具有针对性设置各种服务性设施,减少残疾人与老龄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阻碍。
3.3 做好老旧建筑外围与防水改造设计
该项改造设计工作主要以老旧建筑的屋顶结构为主。具体开展改造设计工作时,为了保证工作的合理性,需要做好如下分析:科学安排老旧建筑中布置的排水系统,依据老旧建筑的性质,所在区域的情况与规范,科学设计排水方式,确保能够顺利排除积水,以免屋面存在大量积水,导致屋面受损[6]。
科学选择屋面采用的防水保温材料,明白各种材料的具体特点,依据需要改造设计的老旧建筑特点,选择相应材料,而且要做好相应筛选工作,保证材料可以满足使用需求,而且要具有不错的经济效益。例如,选择卷材时,要全面考虑其延展性、抗压性等内容,不满足要求的材料不得投入使用。此外,为了保证最终投入使用的材料防水效果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可以将不同材料融合在一起,依据扬长避短原则,发挥材料优势,规避材料缺点,确保经过改造设计后的老旧建筑屋顶不会发生漏水现象,改造屋面围护结构。
3.4 增强空间适应性,丰富老旧建筑风格
所谓适应性指的是老旧建筑空间能够满足住户对空间的具体需求,这也是建筑朝着人性化方向转变的关键表现。从现代城市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居民家庭结构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建筑内部应当具有多变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对生活的各种需求。以现代城市中的“主干家庭”为例进行分析,这一类家庭以两代或三代共同居住为主,对这一类型的老旧建筑改造设计来看,应当依据老旧建筑具体情况,从现代人们审美、生活等不同角度入手,对老旧建筑空间适应性进行改造设计,保证经过改造设计后的老旧建筑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开展老旧建筑改造设计时,要保护用户私密性,做好老旧建筑共享空间设计,在合理利用建筑内空间基础上,改善用户居住行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7]。此外,设计人员在开展老旧建筑改造设计期间,要确保老旧建筑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以免在实际改造设计时,出现千篇一律情况。依据不同用户提出的不同需求,进行居家针对性改造设计工作,这一方面能够使不同用户在审美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用户满意度。
3.5 考虑医疗需求,进行智能化设计
(1)为了满足用户就医需求,开展老旧建筑改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医疗服务,保证经过改造设计后,老旧建筑能够方便人们就医。因此,在老旧建筑改造设计时,要依据当地具体情况,配置相应的医疗服务设施,适当开发用地与房屋情况。进行老旧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工作时,应当将医疗需求加入空间设计方案中,针对有需求的家庭,在改造设计时应当设置医务人员专用空间,保证能够随时接受医疗服务。
(2)科技快速发展,使各种智能家居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在新时代下,开展老旧建筑改造设计时,要考虑智能家居设备,以及相应控制系统,合理应用智能家居,提高用户生活便捷性。此外,将用户家人移动终端、智能控制系统、管理人员连接起来,一旦家人出现突发情况,可以及时利用控制系统联系家人,保护用户生命安全。在老旧建筑改造设计时,将传感器系统安装在室内,通过对其进行应用,能够动态监测室内温度、湿度各项指标,完成相应调整,从而为居住者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空间。采用家庭控制系统,能够动态调整布置在室内的各种家电,以免家电在运行期间出现问题,引发安全事故。
3.6 做好老旧建筑墙体改造设计工作
开展老旧建筑外墙体保温改造设计时,主要分为节能墙体,加设外墙体保温层两种。采用节能墙体开展改造设计时,要注重挖掘老旧建筑在生态化方面的潜能,依据节能环保原则,选择满足需求的节能材料。具体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采用新型节能材料,例如,采用反射隔热涂料,增强外墙体保温性能,通过对其进行应用,不仅可以延长墙体寿命,而且能够改善室内温度和湿度环境。第二,加强对复合型墙体的使用,应用空心砖结构,能够使经过改造的墙体保温效果达到预期。
增设保温层期间,应当依据保温材料的具体应用位置,设计墙体保温改造设计方案,确保经过改造的老旧建筑墙体保温效果能够达到预期。对于外墙保温墙体来说,其主要分为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外墙夹心保温墙几种,改造设计人员在具体工作开展时,应当依据墙体的具体保温类型,开展墙体增设方案设计工作,确保墙体保温层增设效果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保证改造后,老旧建筑外墙体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具有良好保温效果。开展老旧建筑改造设计时,要合理应用保温层设计内容,强化老旧建筑外围结构保温性,确保室内用户不会受外围结构影响。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建筑改造的核心内容就是优化空间,提高建筑质量,确保整体改造合理性,保证其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此外,为了推动城市发展,确保城市中的老旧建筑能够满足人们使用需求,要提高对老旧建筑改造设计内容的重视,做好改造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斌毅 . 城市老街区改造中的建筑表皮沿用与再造设计研究 [J]. 房地产世界 , 2024, (12): 44-46.
[2] 李嘉梅 , 张华 , 刘潇衍 .“双碳”目标下的城市老旧小区绿色改造策略研究——以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获奖方案为例 [J]. 建筑与文化 , 2024, (03): 162-164.
[3] 程江南, 顾欣宜. 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既有建筑外立面改造设计研究——以成都市老旧社区为例[J]. 绿色建筑, 2023, (06): 42-44.
[4] 王南奇 , 潘睿 .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视角下的旧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J]. 佛山陶瓷 , 2023, 33 (11): 83-86+104.
[5] 陆志荣 . 探索老旧建筑在城市可持续更新中重焕活力的设计方法——以汕头粤海大厦改造项目为例 [J]. 房地产世界 , 2022, (17): 61-64.
[6] 郑翔 . 老旧建筑改造项目中消防水系统的提升改造研究 [J]. 福建建筑 , 2021, (08): 107-112.
[7] 杨柳, 裴凌暄. 南京城市空间建设背景下老旧工业建筑适应性改造设计策略研究[J]. 美术大观, 2021, (05): 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