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社区慢性病管理中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构建

作者

冯梦醒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34000

1、引言

当前慢性病高发形势严峻,所以构建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是为了应对这一情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流程来提升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由于人口老龄化且生活方式有了改变,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最主要问题,并且传统管理模式存在资源分散、效率低下的弊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把社区当作基本单位,把区域划分成多个网格并给每个网格配备专业护理人员,从而形成精细、个性的服务体系。这种模式重视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监测与分析患者健康数据,进而给予精准健康干预并持续跟踪服务。此外,此模式还着重整合社区医疗资源,加强多部门联动,促使预防、治疗和康复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慢性病管理整体效能,让患者得到更方便、更高效的护理支持。

2、社区慢性病管理现状及挑战

2.1 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下,社区慢性病管理中构建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基层医疗服务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核心是科学划分区域与责任分工,把护理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网格单元,以此达成慢性病患者精准化管理和持续性服务的目标。这一模式依靠信息化平台整合社区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家庭医生团队的力量,形成多层级联动机制,让患者日常能得到及时的健康指导与医疗支持,并且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重视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定期随访、开展健康教育、进行数据监测等都能提升管理效率。不过,在实际推行时,资源配置不均、专业人员不足、居民健康意识有高有低等问题导致该模式在覆盖面和服务深度上有一定局限性。

2.2 社区慢性病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社区慢性病管理里构建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是项复杂又系统的工程,关键在于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并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以达成对慢性病患者的精准化、个性化管理,但实际推行时该模式面临不少挑战,像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配置不均、专业护理人员不足、信息化建设水平高低不一等,这些都影响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施行效果,使患者健康管理的连续性和协调性难保证且限制慢性病防控工作深入展开,并且由于社区居民健康意识有高有低,有些患者对网格化管理接受程度和配合程度不高,这让模式推广更难了[1]。

3、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

3.1 网格化管理理论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

网格化管理理论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社区慢性病管理中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便构建于此理论之上,该理论着重把管理对象依一定标准划分成多个单元网格,并借信息化手段达成对各网格内资源和服务的精细管理,在医疗卫生方面为资源配置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提供新思路,且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效果显著,通过对区域内患者分布、健康状况和需求的细致划分与动态监测,可有效整合护理资源以实现个性化服务供给,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推动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提高慢性病管理效率与精准度,进而满足患者多层次健康需求,给科学高效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打基础。

3.2 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的核心理念

在社区慢性病管理里构建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需要依靠科学的理论框架以及实践需求,其关键之处在于把网格单元划分好以便让资源配置精细化、服务覆盖精准化,并且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将社区分成好多网格单元,每个网格有专门护理人员负责从而形成责任明晰、分工合作的服务体系,护理人员凭借动态监测、健康教育、个性化干预等手段给慢性病患者持续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而且在信息化平台支持下网格化服务能实现数据共享、资源整合进而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这一模式不但能很好地应对慢性病管理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且还能促使社区层面医疗资源均衡分布,满足居民多样化的

健康需求。

4、社区慢性病管理中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的构建

4.1 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的整体框架设计

构建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得从整体框架设计开始,明确服务目标与实施路径,首先把社区当作基本单位把区域划分成好多网格且每个网格安排专门的护理团队负责该区域内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患者基本信息、病史和诊疗记录并建立能动态更新的健康档案以达成数据共享和实时监测,与此同时根据社区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使服务内容涵盖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康复指导等多方面且重视多部门合作形成医疗机构、社区组织和家庭都参与在内的联动机制,这样就能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2 网格化服务区域划分及人员配置

在社区慢性病管理里构建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时,得依据科学合理地划分网格化服务区域以及配置人员,这样才能高效利用资源并让服务精准覆盖。实际操作时,要考量社区的人口密度、地理分布,还有慢性病患者数量和实际需求,把社区分成好多网格单元,且这些单元服务对象的数量得相对均衡,这样便于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并且要按照各个网格单元的不同特点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像全科医生、专科护士、健康管理师等多学科团队成员都要有,保障他们的专业能力与网格内居民健康需求相适配。另外,还得明确各岗位职责,优化协作机制,用信息化手段达成数据共享和动态监测,进而提高整体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给慢性病患者连续性、综合性的护理 support[2]。

5、结论

构建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是项系统工程,核心在于科学合理地划分网格、配置资源以达成对慢性病患者的精准化、个性化管理,该模式把社区当作基本单位将区域划分成许多网格且各网格都配备专业护理人员和资源从而形成覆盖广、反应快的服务网络,护理人员会用定期随访、开展健康教育、监测病情等多种途径掌握患者身体状况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进而有效提高慢性病管理质量和效率,这一模式还着重于应用信息化技术如利用大数据分析、远程医疗等手段推动信息共享与协作以使资源配置和服务流程更优,护理网格化服务模式也重视多方联合即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和社会力量一起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给患者全方位支持和保障,这种创新管理模式不但能减轻医疗机构压力而且可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使社区慢性病管理朝着更精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3]。

参考文献:

[1]刘芳 ; 高芸芸 ; 刘维维 ;.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社区慢性病管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质性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23(05):99-102+181 .

[2]向霞 ; 祝小丹 ; 马绮文 ; 童景莲 ;.“互联网 + 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模式在社区 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J]. 天津护理 ,2023(02):91-94.

[3]崔子红 ;. 医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3(05):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