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绿色发展思想研究综述
罗以恒 王加盈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引言
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直接提出“绿色发展”一词,但其诸多著作中都蕴含了绿色发展思想,其中,《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这一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经济学哲学著作,随处体现着马克思对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及人与社会生态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深切关注。学术界对《手稿》绿色发展思想研究丰富,梳理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对于坚持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义重大。
一、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较早出现生态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矛盾突出,国外关于绿色发展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对《手稿》绿色发展思想的直接研究十分鲜见,相关研究主要见诸于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相关论述中。
第一,关于《手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产主义思想研究。如本·阿格尔(1979)基于《手稿》中的异化理论,指出马克思解决异化问题的办法是实现共产主义。威廉·莱斯认为《手稿》中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种接近自然主义的社会主义,指出《手稿》中的马克思与“真正的社会主义”派别的立场接近。第二,关于《手稿》生态思想理论渊源的研究。福斯特指出,马克思对生态的见解来源于马克思对 17 世纪的科学革命和 19 世纪的环境所进行的系统研究;福斯特还论述了《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与伊壁鸠鲁哲学、黑格尔哲学及费尔巴哈哲学等自然观的联系和区别。第三,关于《手稿》生态思想主要观点的研究。岩佐茂专门论述了青年马克思的环境保护观点,强调马克思写作《手稿》时的哲学立场是把人看作是“自然存在”,并且是“活生生的自然存在”“活动的自然存在”的唯物论;同时,其也强调了活动即生产劳动把人的自然与外部自然连接和结合起来的重要作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手稿》绿色发展思想的直接专门研究较为缺乏,仅个别学者直接研究了《手稿》绿色发展思想,如徐岩研究了《手稿》绿色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绿色发展”与“生态”间具有极其紧密的联系,且国内关于《手稿》生态思想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因而对国内《手稿》绿色发展思想研究现状的梳理可以扩展到关于《手稿》生态思想议题的研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手稿》生态思想、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生态自然观等研究主题,这些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手稿》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历史定位及当代价值等。
(一)关于《手稿》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研究
国内大部分学者指出,《手稿》生态思想论述了人与自然的感性对象性关系,其理论渊源直接源于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韩秋红指出,《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在《手稿》中是完全赞同费尔巴哈站在唯物主义立场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进行的批判,同时也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栾亚丽认为马克思《手稿》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渊源是黑格尔“自然向人生成”思想。周江平还以《手稿》为原点,研究了马克思生态思想中的黑格尔因素,认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逻 辑学》是《手稿》的理论渊源。
(二)关于《手稿》生态思想主要内容的研究
国内大部分相关研究主要采取了应然——实然——应然的逻辑框架总结了《手稿》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研究认为,马克思首先描绘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应然状态,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理论基础;其次,马克思分析了人与自然相异化的实然状况,并将批判的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私有制;最后,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发展的应然方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路径。如刘建涛等认为《手稿》中人与自然及社会的理论指出人与自然、社会的本然状态是互嵌式的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的恶化导致了生态恶化,而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解的路径;陈雪峰认为《手稿》生态自然思想主要包括实践基础上的人化自然观、对人与自然的现实批判、建构了解决生态危机的基本路径;杜明蛾等认为感性活动及对象性关系是《手稿》生态思想的哲学逻辑基础、异化劳动及私有财产是其现实分析、共产主义是其理论指向。
(三)关于《手稿》生态思想当代价值的研究
学界对《手稿》生态思想的总结主要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大部分学者认为《手稿》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持此观点的代表学者有孙颖、王卓等。学界对《手稿》生态思想实践价值或现实价值的总结十分丰富,综合陈雪峰、辛学敏、贺晓娜、陈卓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手稿》生态思想实践价值或现实价值主要包括: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实践,启示我国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启示我国妥善处理生态环境问题,启示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启示我国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个人生态自觉,启示我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启示我国加强科学技术的绿色应用;有利于全球生态治理,启示全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国际合作。
三、研究现状评述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有如下方面值得肯定:第一,关于《手稿》生态思想议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全面;第二,相关研究学科视角丰富,包括但不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第三,现有研究对《手稿》中的重要范畴研究较为充分,如异化理论、感性对象性活动、共产主义思想等。但现有相关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从研究对象来看,现有直接以《手稿》绿色发展思想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少。现有研究大多以《手稿》生态思想为研究对象,虽然马克思生态思想和绿色发展思想之间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但二者并不完全等同,各有其侧重点。在党中央明确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背景下,对《手稿》绿色发展思想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第二,从研究内容来看,现有研究缺乏对《手稿》绿色发展思想当代价值的研究。《手稿》绿色发展思想不仅在马克思绿色发展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的时代背景下,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当代价值。因此,基于对《手稿》绿色发展思想主要内容的全面梳理,结合国内外绿色发展理论和实践需要,总结《手稿》绿色发展思想当代价值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作者简介:罗以恒,武警警官学院政治工作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助教;王加盈,武警警官学院政治工作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