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
申朝霞
宁夏银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 750021
引言
随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责任、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多重使命。政工人才队伍作为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员工共识、塑造企业文化的关键力量,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思想引领成效与长远发展潜力。然而,当前国有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结构失衡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企业发展需求。探索科学有效的政工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成为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政工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1.1 人才数量短缺
新时代国有企业在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往往将资源重点向生产经营、技术研发等业务部门倾斜,导致政工岗位编制受到严格限制。企业管理层对政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 “重业务、轻政工” 的倾向,在人才引进计划中,给予政工岗位的名额较少,甚至将政工岗位作为安置性岗位,缺乏对专业人才的主动引进。这种现状使得政工人才数量难以满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求,许多企业的政工工作仅由少数人员兼任,难以实现对员工思想动态的全面关注与深入引导,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受限,无法充分发挥其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作用。
1.2 综合素质不足
部分国有企业政工人才存在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的问题,对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理解不深不透,难以结合企业实际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专业知识方面,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储备,导致工作方法单一、内容枯燥,难以吸引员工参与。同时,实践能力薄弱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员工因企业转型产生的思想波动、利益调整引发的矛盾冲突等,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解决能力。
1.3 队伍结构不合理
国有企业政工人才队伍普遍存在年龄断层现象,老年人才占据较大比例,年轻人才补充不足,导致队伍缺乏活力和创新力。在专业背景方面,大部分政工人才来自行政管理、文秘等相关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出身的人才较少,专业结构单一,难以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多元化、专业化的需求。此外,创新型人才匮乏,多数政工人才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方法,缺乏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工作载体的能力,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员工思想传播和交流方式的变化,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和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队伍建设关键要素
2.1 政治素养要求
新时代对国有企业政工人才的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工人才必须坚定政治立场,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坚决维护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准确把握政治方向,深刻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其转化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行动指南。同时,强化政治担当,主动承担起宣传党的理论、凝聚员工思想、推动企业发展的政治责任。政治素养是政工人才开展工作的根本保障,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正确的引领作用,确保企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专业能力需求
政工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政工人才需要与企业各级领导、不同部门员工进行广泛交流,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化解矛盾纠纷,协调各方关系,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此外,组织策划能力同样重要,能够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和员工需求,策划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主题宣讲、文化活动、实践教育等,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2.3 创新意识培养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员工思想观念日益多元的新时代背景下,政工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方法已难以满足员工的需求,政工人才需要创新工作理念,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关注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和实际困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工作方法上,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在线学习平台等,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渠道和覆盖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影响力。
三、队伍建设实现路径
3.1 优化选拔机制
优化选拔机制是提升国有企业政工人才队伍素质的首要环节。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工人才选拔标准,明确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选拔出的人才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拓宽选拔渠道,打破传统的选拔局限,采用内部选拔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内部选拔注重挖掘企业内部具有政工潜力的优秀人才,通过公开竞聘、组织推荐等方式,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外部引进则面向社会招聘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充实政工队伍。
3.2 强化培养体系
强化培养体系是促进国有企业政工人才成长的重要保障。企业应构建涵盖理论培训、实践锻炼、交流学习等内容的全方位培养体系。在理论培训方面,定期组织政工人才参加党的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等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帮助他们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理论水平。实践锻炼环节,安排政工人才参与企业重大项目、基层调研、矛盾调解等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积极开展交流学习活动,组织政工人才到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参加行业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等,拓宽视野,学习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
3.3 完善激励制度
完善激励制度是激发国有企业政工人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举措。企业应建立健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职业发展激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在物质激励方面,合理提高政工人才的薪酬待遇,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政工人才给予物质奖励,体现其工作价值。精神激励方面,通过荣誉表彰、公开表扬等方式,增强政工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营造尊重政工人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职业发展激励上,为政工人才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晋升机会和岗位轮换机会,鼓励他们在不同岗位上锻炼成长,拓宽职业发展路径。
四、结论
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程,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剖析当前队伍建设存在的数量短缺、素质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明确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创新意识等关键要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选拔机制、强化培养体系、完善激励制度等建设路径,能够有效提升政工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未来,国有企业应持续重视政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和措施,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为企业在新时代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晓丹 . 国有企业政工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探析 [J]. 中外企业文化 ,2024,(06):229-231.
[2] 李洁 . 加强国有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建设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2,(21):64-66.
[3] 陈丽冬 . 当代国有企业培养政工人才的探讨构架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2,(1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