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实践

作者

王华营

身份证号码:410728197909099771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施工过程往往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当今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成为了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环境问题。首先是扬尘污染,在土方开挖、物料装卸、建筑垃圾清理等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扬尘。这些扬尘颗粒细小,容易在空气中悬浮,不仅会降低空气质量,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还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建筑工地周边,由于扬尘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指数常常超标,给居民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其次是噪声污染,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等,都会产生强烈的噪声。这些噪声不仅会干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还可能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听力造成损伤。根据相关研究,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多种职业病。

再者是水污染,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养护、机械设备冲洗、施工场地清扫等。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泥沙、油污等污染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和生态环境。建筑垃圾的不当处理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建筑垃圾包括废弃的混凝土、砖块、木材、钢材等,如果随意堆放或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1 扬尘控制措施

为有效遏制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施工单位需系统性地落实多项防控举措。在工地边界设置标准化围挡,其高度与结构强度均应满足地方规范,阻隔粉尘外溢。施工道路须实施硬化铺装,并安排专人定时清扫保洁,结合洒水作业保持路面湿润,降低车辆通行引发的二次扬尘。针对水泥、砂石等易起尘物料,应采取封闭仓储或防尘网覆盖,杜绝露天堆放现象。土方开挖及物料转运阶段,须配置高压雾炮车或洒水装置,实施动态喷淋降尘,确保作业区域湿度处于抑尘阈值之内。同时,引入环境监测设备对颗粒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控,构建全过程扬尘治理机制,切实提升现场空气质量管控水平。

2.2 噪声控制措施

为有效控制施工噪声污染,施工单位应从声源控制、传播途径管理及环境监测三方面协同发力。针对桩机、混凝土泵送设备等高噪声作业环节,合理规划工序时间,避开居民作息敏感期,尽量将高强度噪声作业安排在日间非休息时段。采用新型低噪声机械设备,辅以定期维护保养,确保传动系统运行平稳,降低因机械磨损产生的附加噪声。对于临近居住区的施工界面,架设全封闭式隔音屏障,其内侧铺设多孔吸声材料,通过物理方式衰减声波能量。同时,在施工现场四周边界布设噪声自动监测终端,设定分贝阈值并接入预警系统,实现全天候数据采集与实时调控,确保噪声排放持续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要求。

2.3 水污染控制措施

为有效控制水环境污染,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因地制宜布设污水处理系统,结合地形地貌与工程实际,科学配置处理设施。针对泥浆水、冲洗废水及含油污水等不同水质特征,采用物理沉淀、机械过滤与化学中和相结合的多级处理工艺,提升污染物去除效率。现场设置三级沉淀池,池体结构应具备良好沉降功能,并安排专人定期清理淤积物,确保悬浮物去除效率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对于含油污区域,除铺设防渗隔离层外,应配套安装自动油水分离装置,实现油脂类物质的有效拦截与回收,防止有害成分随地表径流扩散至周边水体。施工人员生活区产生的污水须经化粪池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接入市政管网,杜绝未经处理直接外排的现象发生。项目管理团队应建立完善的巡查机制,安排专责人员每日对排水节点进行巡检,并开展定期水质抽样检测,通过动态调整药剂投加量与处理流程,保障出水指标持续达标,从而有效降低施工活动对周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

2.4 建筑垃圾处理措施

建筑垃圾的处理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强调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现场设立分类收集点,配备专责管理人员,对拆除废料、混凝土块、金属边角料等进行分区堆放,并通过标识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钢筋、模板木材等可回收材料经分拣、整修后,用于工程非主体结构或临时设施搭建,提升材料周转效率。针对碎砖瓦砾等无机废弃物,采用移动式破碎筛分设备进行现场再生处理,产出骨料直接回用于基础垫层或道路铺筑,减少外运压力及环境影响。不可再利用垃圾严格按照属地环卫部门要求,委托具备资质的运输单位密闭运输至指定消纳场所,杜绝遗撒污染。通过建立台账与追踪机制,实现建筑垃圾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闭环监管。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实践案例

以某大型商业建筑工程为例,该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周边人口密集,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扬尘控制方面,施工现场设置了高度为 2.5 米的围挡,并配备了 2 辆洒水车,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降尘。对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全部采用密闭式储存,并覆盖了防尘网。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开挖速度,并实时进行洒水降尘,有效降低了扬尘产生量。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施工现场周边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扬尘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噪声控制方面,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和午休时间进行高噪声作业。选用了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并在施工现场设置了隔音屏障。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噪声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未收到周边居民关于噪声污染的投诉。

在水污染控制方面,施工现场设置了沉淀池、化粪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了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后再排放。加强了对施工场地的管理,避免了油污、化学品等泄漏到水体中,有效保护了周边水体环境。

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施工单位建立了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全部进行了回收再利用,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实现了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对环境的污染。

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监督和管理。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实践案例可以看出,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就能够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在未来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应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创新环境保护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丽华 . 园林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与绿色施工实践 [J]. 现代园艺 ,2024,47(16):183-185.

[2] 夏正权 .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2(14):22-23.

[3] 姬 瑞 华 , 李 凌 .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中 的 环 境 保 护 措 施 [J]. 江 西 建材 ,2020,(09):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