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地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研究

作者

杨献 张军

身份证号码:412726198410140898 身份证号码:370304197407290634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对于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土地规划管理作为调控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土地规划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土地利用不合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土地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效率提升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土地规划管理与土地利用效率的内涵

1.1 土地规划管理的概念

土地规划管理是指国家通过行政调控、经济激励、法律规范和技术支撑等多种手段,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系统性统筹。其核心在于实现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与功能合理布局,保障耕地保护、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统一。这一过程不仅注重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还强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服务于城乡建设、产业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重战略需求。

1.2 土地利用效率的定义

土地利用效率是指在特定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匹配程度。它不仅体现为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益,还包括土地利用强度、空间配置合理性以及资源使用的集约化水平。从产出效率看,主要衡量土地在农业、工业或商业用途中的经济效益;从利用强度分析,关注的是土地开发密度与功能复合度;而配置效率则强调土地资源在不同用途间的分配是否符合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当前土地规划管理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缺乏科学性

部分地区的土地规划未能充分考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导致整体布局与实际发展脱节。一方面,忽视地形地貌和生态承载能力,致使开发区域易引发水土流失或生态退化;另一方面,未结合地方产业基础与人口结构,造成功能区设置不合理。例如,一些城市盲目追求大规模开发建设,缺乏科学论证,既浪费了土地资源,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2.2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在土地利用结构方面,工业用地占比偏高,往往挤占了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发展空间。这种结构性失衡导致城市功能布局失调,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与舒适度。同时,工业用地粗放扩张、产出效率低下,进一步制约了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益。

2.3 土地闲置现象严重

由于多种原因,土地闲置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部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或融资困难,难以推进项目开发;另一方面,市场预期偏差或产业转型导致原有用地计划搁置。此外,审批流程繁琐、政策执行不力等因素也加剧了土地的低效占用,造成资源浪费并扰乱土地市场的健康运行。

2.4 土地管理政策执行不到位

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存在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违反土地规划和相关政策,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导致土地资源无序开发与浪费。究其原因,一是监管机制薄弱,审批与监督脱节;二是问责制度不健全,违法成本低;三是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助长违规行为。多重因素叠加,严重影响土地利用效率与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意义

3.1 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一方面,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划分生产、生活与生态用地比例,能够有效遏制无序扩张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可显著增强土地使用效能。此外,加强存量土地的再开发与综合利用,也能在不新增占用耕地的前提下满足发展需求,延长土地资源的服务周期。

3.2 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高效的土地利用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科学规划可引导资源向高新技术、绿色低碳产业倾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合理配置居住与公共服务用地,完善社区功能配套,能有效改善人居环境,缓解交通拥堵与资源错配问题,从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增强社会凝聚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3.3 保护生态环境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有助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科学规划,可明确生态用地边界,严格限制开发范围;合理布局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避免无序扩张侵占自然栖息地;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减少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破坏;强化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提升土地生态功能;统筹考虑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策略

4.1 加强科学规划

制定土地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区域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科学评估土地承载力与适宜性;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特点,合理确定用地类型与规模;运用 GIS、遥感等技术手段,开展多情景模拟与空间分析,提升规划科学性;建立统一的土地资源数据库,整合权属、用途、质量等信息,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同时,规划应具备前瞻性与灵活性,根据人口变化、产业升级等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确保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

4.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城市功能定位,科学划分工业、居住与公共服务用地比例,逐步降低工业用地比重至合理区间。加大居住用地供应力度,重点保障刚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强化公共设施配套,增加教育、医疗、绿地等用地配置。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推进老旧厂房、闲置园区等功能置换与更新改造,提升土地复合利用价值。

4.3 强化土地管理政策执行

加强对土地管理政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执行意识。建立健全土地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要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为土地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4.4 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实时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要推广应用先进的土地开发和利用技术,提高土地的开发建设效率和质量。

4.5 加强公众参与

土地规划管理涉及公众切身利益,必须加强公众参与。可通过召开听证会、公示规划方案、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意见,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同时,应创新参与渠道,利用数字化平台提升公众参与便利性。还要注重提升公民土地保护意识,普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格局。

结论

提升土地规划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效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科学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强化政策执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强公众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

参考文献:

[1] 肖捷 .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35):18-20.

[2] 张晓波 . 探究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及其措施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13):214-216.

[3] 彭 二 楼 . 城 乡 规 划 管 理 中 土 地 资 源 管 理 和 资 源 环 境 [J]. 陶瓷 ,2022,(09):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