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学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的策略分析

作者

刘晶琦 陈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省郑州市 450046

引言: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迎来知识经济时代,增加人才之间的竞争。而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这一现状普遍存在,为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共青团应提高对大学生这一问题的关注,结合社会对于各专业内人才的需求量,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并以政治为载体,才能有效落实党中央的相关精神 [1]。促使校园文化可以合理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从而开辟出一条新的就业路径,展现大学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策略实践意义。

一、大学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的价值

(一)有效就业指导

大学共青团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应出一份力,通过政治服务平台的构建,确保能够站在宏观的层面上,思考社会中的新现象,通过指导大学生的方式,增加共青团在大学中的实践,确保后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使用择业理念,增加大学生在教育过程的正能量,融入全新的政治思想到大学生心理,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以及团结力等,伴随成长和就业方能突破就业难关。

(二)构建和谐社会

大学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就业时,会参照国家最新的政策内容明确大学生作为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避免其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而是直面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成长经验,肩负工作职责,有效落实上级所下达的指导精神,以大学生群体的合理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二、大学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的策略

(一)定期组织职业赛事

大学生应具有先进理念,才能规范自身行为,保证在人才市场竞争中不会丧失斗志 [2]。而通过大学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的就业活动时,应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通过组织职业赛事的方法,才能引领大学生形成坚定信念。一是在共青团的带领下,让每位大学生都能正确规划自己职业方向,根据大学生所在专业,通过有效指导的方式,明确职业规划工作的开展必要。能够有意识地确认就业目标,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优势。二是组织开展职业赛事,依靠职业生涯的规划赛,保证大学生能够有自我认识,加强对行业的分析;以创新创业大赛,依靠互联网赛事,引导大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等,并保障每位大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能够在共青团的引导下学习。优秀职业规划方案,反思自身在规划职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比如,若为机械、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仅可从事本专业相符的职位,更可以深入社会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医学理念传播等职位出一份力,形成创新就业意识,提高自身的就业发展水平。

(二)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共青团为保证大学生能够增强自身的择业以及就业能力,应通过共建团组织的方式,引导大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合作共创的方式,增加大学生的就业路径。第一,可通过院系之间的互动,要求团组织能够在入学阶段和教学院系进行合作。致力于自身的品牌时间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的组织,运用企业、社会实践以及志愿者服务的方式,保证大学生在校明确我国的行业发展情况,民情等,才能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学生会等组织方式,在共青团的带领下,保证各项实践活动都能贴近学生。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技术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方式,保证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第三,在共青团的组织带领下,保证大学生团体能够精准对接就业资源,通过民企国企以及事业单位等实习岗位的增加。让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技能以及专业能力,开展“暑期实习季”等系列活动。增加与联合地方团委之间的联系,则可增加在大学生实习以及住宿方面的补贴,能够为外来实习生提供免费驿站等,实现社会实践的升级,要求用人单位及时对实习大学生进行评价,以纳入后续的就业推荐内容,增加其他优秀企业的可参考依据,以丰富大学生的就业经验,运用校企社的协同,链接资源,进而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

(三)实现就业智慧服务

大学共青团为顺利服务大学生就业,可采用就业云平台的打造方式,应使用数字化技术,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智慧就业服务水平。(1)借助 MBTI 性格测试等先进的工具,连续大学生的实践经历以及成绩单等内容,为大学生推荐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可借助就业助手等小程序或 APP,确保大学生能够认清各个行业,对于自己所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对于人才技能的要求的促使,学生能够实现对自身职业规划的动态调整。(2)列举新媒体矩阵。在大学共青团的引导下,大学生能够借助 b 站、抖音以及其他短视频平台,明确后续简历应如何制造了解各个行业的招聘时间等。学会在线投递简历,并能够借助云端 APP 等实现与企业的实时沟通或直播带岗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简历投递率,确保自身在择业时简历可以精准触达。(3)在数字化技术融入后,大学共青团则可通过完善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方法的手段,依靠成绩单来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内。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可整理就业能力相关内容,运用课堂学分制将学生的实习实践打分为 4 学分;职业讲座打分为 1 学分;技能竞赛打分为 2 学分 -5 学分,在毕业时要求每位学生都能修满 12 学分,则可通过就业能力的学分制,提高对大学生的要求。促使大学生能够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与导师及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并通过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方式,要求实践单位以及企业导师,能够共同对大学生进行评分,通过就业质量的持续跟踪与反馈方式,方可实现对大学生的就业智慧服务。

(四)有效拓展就业途径

大学共青团应加强对团属资源的利用,通过拓展就业以及创业渠道的方式,则可培养大批量的优秀人才。第一,可通过西部计划应用,加强对先进政策的宣传,促使大学生能够争取服务计划中的名额,以志愿者招募的方式,则可拓展其自身的就业及创业路径。第二,可以借助团属的媒体通道,运用宣传征兵政策的方式,邀请大学生参与到退役士兵的分享会当中。引导大学生能够自愿入伍,保家卫国。也可采用技能提升政策的宣传,实现对大学生的技能培训,确保大学生能够明确学历提升的重要性,能够通过提升自身学历的方式,增加自身就业渠道。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大学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价值展开讨论,采用定期组织职业赛事,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就业智慧服务的手段,发挥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作用,运用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促使大学生能够在后续成长道路上有更好地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 柳杨 , 郝晓璐 .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途径研究 [J]. 当代教研论丛 , 2024, 10 (09): 86-90.

[2] 刘骊 . 新媒体发力,助力大学生就业服务 [J]. 人力资源 , 2022, (12): 82-84.

作者简介:

刘晶琦(1994.02——),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商丘市,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

陈勇(1993.8——),男,汉族,籍贯:河南省周口市,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