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路二人台唱腔特点及呼吸的运用
白秀梅
引言
东路二人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黄河流域农耕文明跟草原文化相互交融的那段历史记忆,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面极有特色的瑰宝,它在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以及河北张家口等区域传承了数百年时间,凭借独特的艺术形态呈现当地民众的生活风貌与精神追求,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传统戏曲艺术遭遇现代化转型方面的挑战,东路二人台同样需要在坚守文化根脉之际,探寻创新发展的路径。挖掘其唱腔特点以及呼吸运用规律,是对传统艺术精髓的传承,也是为其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1]。
一、东路二人台唱腔特点
1. 独具风格拖腔
东路二人台的拖腔有着独特的风格,是其唱腔里非常有辨识度的标志性要素,这种拖腔借助延长主要音符的时长,在旋律方面进行灵活的延展与装饰,依靠独特的节奏韵律以及丰富的音乐线条,营造出一种悠长且深远、韵味十分浓郁的艺术效果,它一般会在唱段的句末或者情感表达的关键节点出现,把演员的情感逐步递进地传递出来,让观众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当中。拖腔的运用提高了唱腔的音乐性与表现力,还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的语言节奏以及民间音乐元素[2]。
2. 高打低唱特征
高打低唱属于东路二人台唱腔突出的特征之一,那种独特的演唱方式构建起强烈的艺术对比以及听觉冲击,在演唱的时候,伴奏乐器大多时候凭借较高的音域以及激昂的旋律营造氛围,而演员的唱腔则是以相对低些的音域来演唱,两者相互配合,发挥出很好的效果,高打低唱这样的表现形式,让东路二人台在呈现细腻情感之际,还可呈现出宏大的音乐气势,给观众带来风格独特的听觉体验,呈现出东路二人台在音乐创作和表演方面的独特智慧与艺术追求。
3. 女腔柔美婉转
东路二人台之中的女腔向来以柔美婉转闻名,极为充分地呈现出了女性角色所有的温婉气质以及细腻情感,在进行演唱的时候,女演员会巧妙地控制气息以及发声,运用轻柔的音色、灵活的滑音以及颤音技巧,把唱腔演绎得就像潺潺流淌的水那般细腻动人,女腔的旋律线条大多呈现出柔和起伏的样子,节奏舒缓且富有韵律,可精准地表达出女性角色的各种情绪。
二、东路二人台唱腔呼吸的运用策略
1. 摒弃不正确的呼吸方法
在东路二人台唱腔的演绎过程当中,不正确的呼吸方法会对演唱质量的提升以及艺术表现力的发挥造成严重的妨碍,浅呼吸仅仅是让气息停留在胸腔部位,很难为长句演唱以及情感表达提供支撑,僵硬的呼吸方式会使得发声显得不自然,破坏唱腔的流畅性以及韵律感,演员需要从根本层面认识到这些错误呼吸方法所存在的弊端,树立正确的呼吸理念,打破原有的不良习惯,为唱腔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演员可依靠专业的呼吸训练课程,系统地去学习呼吸的原理以及技巧,借助像呼吸测试仪这类现代设备,实时监测自身的呼吸状态,精准地找出问题所在之处,在日常训练的时候,可以开展针对性的呼吸控制练习,比如采用“慢吸慢呼”以及“快吸慢呼”这样的训练方式,以瑜伽呼吸法里的腹式呼吸作为基础,结合二人台唱腔的特点,制定出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建立呼吸训练日志,详细记录每次训练时的呼吸状态、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情况,定期和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依据反馈来调整训练计划,逐步摒弃不正确的呼吸方法,形成科学的呼吸习惯。
2. 借鉴科学的呼吸演唱方法
现代声乐理论里的胸腹联合呼吸法,可以充分地调动呼吸肌群,扩大气息容量,达成气息均匀且稳定地输出,为长时间以及高强度的演唱提供动力保障,把这种科学的方法引入到东路二人台演唱当中,对突破传统呼吸方式的局限有帮助,能让演员在复杂多变的唱腔里控制气息,提高演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演员可参与声乐大师班,向那些精通科学呼吸演唱方法的声乐专家展开学习,充分地去了解胸腹联合呼吸法的运用原理以及技巧要点,在平常的练习期间,把科学呼吸方法和东路二人台的唱段练习相互结合起来,以《走西口》等经典唱段作为载体,先开展慢速、分解式的练习,着重体会气息的运用和控制,接着再逐渐加快速度,完整地演绎唱段。借助数字化声乐训练软件,剖析演唱过程里的气息运用状况,像是气息的强弱变化、换气点的选择等,依据软件反馈对呼吸方式进行优化,让科学的呼吸演唱方法和东路二人台唱腔实现完美融合。
3. 科学发声与民族特色结合
东路二人台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在借鉴科学发声方法的同时,必须保留其独特的民族韵味与艺术风格。科学发声为演唱提供技术支撑,而民族特色则赋予作品灵魂。演员需深入研究东路二人台的音乐特点、方言特色、情感表达等要素,将科学发声技巧巧妙融入其中。
演员应深入民间,与东路二人台老艺人交流学习,了解传统唱腔中呼吸与发声的独特处理方式,记录老艺人演唱时的气息运用特点、咬字吐字习惯及情感表达技巧。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科学发声方法相结合,在保持东路二人台旋律风格、方言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气息控制与发声技巧,优化演唱效果。例如,在演唱带有滑音、颤音等装饰音的唱段时,运用科学的气息控制,精准把握装饰音的强弱与时长,同时保留传统唱腔中特有的韵味。此外,可组织学术研讨会,邀请声乐专家与东路二人台研究者共同探讨科学发声与民族特色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碰撞,不断完善演唱技巧,实现科学发声与民族特色的有机统一。
结语
东路二人台唱腔的独具风格拖腔、高打低唱特征与柔美婉转的女腔,共同构成其鲜明的艺术标识,而科学的呼吸运用则为唱腔注入生命力,使艺术表达更为精准动人。这些艺术特色与实践经验,不仅是东路二人台传承发展的根基,更是中华民族戏曲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展望未来,随着对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视与研究深入,东路二人台有望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彬 , 王鸿俊 . 土默特地区二人台戏曲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 [J]. 黑龙江民族丛刊 , 2023(6):149-153.
[2] 陈锐 . 内蒙古西部地区 " 打坐腔 " 及其与 " 二人台 " 之关系探究 [J].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