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建筑给排水改造的难点与解决方案研究
麦雅雯 陈旺
身份证号码:410105199401250065 身份证号码:441481199304180690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中的老旧建筑数量众多。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早期,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标准相对较低,且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给排水设施普遍出现老化、损坏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和排水,还可能引发诸如漏水、污水外溢等安全隐患,对建筑的结构安全和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老旧建筑进行给排水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老旧建筑给排水改造并非易事,涉及到建筑结构、居民生活、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如何克服改造过程中的各种难点,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改造效果的有效达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老旧建筑给排水改造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1. 管道老化与腐蚀问题
老旧建筑的给排水管道使用年限较长,普遍存在老化和腐蚀现象。金属管道因长期接触水体及空气中湿气,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内部锈蚀、结垢,进而使管道内径缩小,水流阻力增加,严重影响供水压力与排水效率。腐蚀严重的管道还可能出现裂缝或穿孔,引发渗漏甚至爆管,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可能渗透至建筑墙体和基础结构,带来安全隐患。此外,塑料管道虽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但在长期紫外线照射、水压冲击及化学物质侵蚀下,也会出现材料老化、脆化、接口松动等问题,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针对管道老化与腐蚀问题,应优先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进行治理。例如,内衬修复技术通过在原有管道内壁衬入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耐腐蚀材料,形成“管中管”结构,不仅能恢复管道的通水能力,还可提升其承压能力和抗腐蚀性能,且施工过程中无需大面积开挖,有效减少对建筑结构和居民生活的干扰。对于腐蚀严重、已丧失承载能力的管道,则需采取局部或整体更换措施。新管道选材应综合考虑水质特性、输送压力、环境温度等因素,优先选用耐腐蚀、寿命长的 PP-R 管、PE 管或薄壁不锈钢管,以提升系统整体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 管道布局复杂问题
老旧建筑的给排水管道布局普遍较为复杂,存在管道交叉、走向混乱、层次不清等问题,严重增加了改造施工的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此类问题主要源于早期建筑设计标准较低、缺乏系统规划,加之投入使用后多次改建、扩建所造成的叠加效应,导致管线路由错综交织,形成复杂的管网系统。在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若无法精准掌握既有管道的空间分布与连接关系,极易在作业中误伤原有管线,造成停水、污水泄漏、甚至结构性破坏等事故,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并带来安全隐患。
为有效应对管道布局复杂问题,应在改造前期开展系统的管道探测与三维测绘工作。采用高精度地下管线探测仪、探地雷达及CCTV 管道内窥检测技术,全面获取管道位置、埋深、管径及连接状态等空间信息,并结合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数字化管道信息数据库,实现对管网系统的可视化管理。依据测绘成果,绘制详尽的管道竣工图与三维模型图,作为施工设计与现场作业的重要技术依据。
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执行按图施工原则,强化全过程技术交底与现场监督机制。针对管道交叉、密集区域,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优先采用非开挖定向钻进、管道避让优化、分层敷设等工艺,减少对既有管线的干扰。同时,应引入工程协同管理系统,实现设计、施工、监测各环节信息共享与动态调整,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保障水平。
二、老旧建筑给排水改造的管理难点及解决方案
1. 施工协调与居民沟通问题
老旧建筑给排水改造工程涉及众多居民的日常生活,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噪音、振动、粉尘等影响,易对居民作息、环境质量及安全造成干扰。因此,如何高效开展施工协调与居民沟通工作,成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同时,施工过程中还需与物业管理部门、供水、供电、燃气等多个单位进行密切配合,确保各专业系统运行不受影响,防止因交叉作业引发次生问题。
为有效应对施工协调与居民沟通难题,施工单位应在项目启动前制定科学详尽的施工组织计划,并通过社区公告栏、线上平台、业主会议等方式向居民及相关单位提前公示施工内容、工期安排及应急预案。施工时间应严格控制,避免在午间休息及夜间时段进行高噪声作业,最大限度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干扰。施工现场宜设立临时接待点,配备专职协调人员,开通意见征集渠道,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居民反馈并给予合理答复。对于涉及结构变动或停水停电等关键节点,应提前三日书面通知,并提供替代方案或过渡措施。此外,应构建多方联动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建设单位、设计方、监理单位及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提升施工效率与社会满意度。
2. 资金短缺问题
老旧建筑给排水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涵盖管道材料采购、施工安装、系统检测及后期维护等多个方面。然而,由于多数老旧建筑建成年代久远,产权结构复杂,涉及单位、个人、集体等多重主体,导致责任划分不清,资金筹集渠道受限,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该问题直接制约了改造标准的提升和工程进度的推进,甚至造成项目中途停滞,影响整体改造效果与居民生活质量。为有效应对资金短缺问题,应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居民共担的资金筹措体系。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老旧建筑给排水改造的财政支持力度,将其纳入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点支持范畴,设立专项资金或提供低息贷款支持。其次,应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动员,提高居民对改造必要性的认识,鼓励其按比例出资参与改造,并可通过建立受益付费机制,实现资金合理分摊。此外,还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探索采用 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由企业承担部分投资、建设及运营任务,政府给予相应政策激励与财政配套支持,形成可持续的改造资金保障机制。
结论
老旧建筑给排水改造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难点。通过对管道老化与腐蚀、管道布局复杂、施工协调与居民沟通、资金短缺等问题的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采用先进的管道修复技术、加强施工协调与沟通、多元化筹集资金等,可以有效克服改造过程中的难点,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未来的老旧建筑给排水改造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改造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为城市老旧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旭 . 老旧建筑改造中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策略 [J]. 大众标准化 ,2024,(14):57-59.
[2] 刘芳 , 兰蓉 .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适老性工程中的技术难点与对策研究 [J].江西建材 ,2024,(02):107-109.
[3] 罗磊 . 老旧小区给排水系统改造相关问题分析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3,21(16):143-145.
[4] 袁国枢 , 伍坪 . 给排水设计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的运用 [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21,43(0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