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探究
张媛媛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五中学 邮编:130200
摘要:本文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探究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融合策略入手,分析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路径,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方案设计、课例分析、实践反思等方式,总结出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方法。研究表明,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达成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教育改革重要方向。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常遇到理解难点。信息技术凭借直观性、交互性、情境创设等优势,为数学教学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本文聚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旨在探索二者融合路径,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为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融合策略
信息技术可通过概念可视化呈现、问题情境化设计、思维过程可视化展现等方式为数学教学赋能。借助几何画板、GeoGebra等软件工具,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动态图像如函数图像变化、几何变换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场景使数学问题贴近现实,增强学习动力,通过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工具展示数学证明步骤、解题思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数据库等,支持数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采用智能题库系统,实现练习即时反馈、错题分析以及知识图谱构建,促进查漏补缺。利用知识图谱、概念网络等技术,呈现知识点关联帮助形成系统认知。
以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正数和负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应该通过融合策略创新教学方式。课前,教师利用微课平台录制负数概念起源历史短片,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海拔高度等现实情境中正负数应用。课中,通过数字温度计模拟软件展示温度变化过程,学生观察探究零上零下温度值变化规律,感知正负数表示方法。使用交互式数轴软件,学生拖动操作体验正负数位置关系,建立数轴模型直观认识,采用游戏化设计创设银行存取款情境,学生模拟账户金额增减,理解正负数现实意义。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归纳正负数特点、应用场景,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在线协作平台,组织小组讨论生活中何处见正负,拓展应用视野。课后,基于学习分析系统为学生推送个性化正负数应用题,强化概念理解。这种融合策略使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情境化、生活化,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有效提升学习兴趣与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路径
课前环节主要聚焦预习引导与问题收集,教师制作微课视频讲解基础知识点,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自主学习,记录疑问为课堂互动奠定基础。同时借助问卷星、表单等工具收集学生预习情况与疑难点,教师据此精准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针对性。课中环节重点关注交互体验与即时反馈,通过几何画板、数学魔方等软件进行动态演示,直观呈现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与定理证明步骤。利用班班通、互动白板等设备开展师生互动与小组协作,激发学习参与度,采用投票器、答题卡等工具进行实时评价,检测理解程度实现教学动态调整。课后环节着力于巩固拓展与精准辅导,基于学情分析系统为不同学生推送个性化练习,促进因材施教。通过微信群、钉钉等平台提供在线答疑服务解决学习困惑,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习轨迹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以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相反数的教学为例,信息技术实施路径可具体落实如下:课前,教师录制关于相反数概念微课,上传至班级学习平台,学生提前观看学习;设计电子预习单,包含你认为什么是相反数等问题,通过表单收集学生已有认知与困惑。分析学生反馈,确定教学重难点。课中教师利用数学动画软件展示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点特征,学生观察总结相反数性质,运用互动数轴应用程序学生拖动数轴上点A,观察-A位置变化,发现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规律。借助电子白板,组织寻找相反数伙伴互动游戏,学生通过拖拽配对相反数;使用实时答题系统,设置判断两数是否互为相反数练习,学生答题后系统立即显示正确率,教师据此讲解易错点。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展示学生不同解题思路,引导交流反思。课后基于学生课堂表现,智能推送相反数应用习题难度分为基础、提高、挑战三级。在班级云平台开设相反数讨论区,学生分享相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发现。通过学习分析软件,追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为下一节数四则运算教学提供参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导向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以真实问题为中心,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提出猜想以及交流反思,培养数学探究能力,适用于新知识引入环节。虚实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虚拟与现实结合,利用VR/AR技术、仿真软件等工具,创建虚拟数学实验室,学生通过操作体验、数据采集、模型构建等活动,感受数学规律,适用于空间几何等抽象内容教学。协作互动讨论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互动合作,通过云班课、协作白板等平台,组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以及互评互学等活动,促进交流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适用于开放性问题解决环节。
数据驱动个性化教学模式基于学习分析技术,收集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建立学习画像,实施分层教学以及精准推送等策略,满足不同学生需求,适用于复习巩固阶段。这四种模式各具特色互为补充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特点、学生状况等因素,灵活选择适合模式或多模式融合应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结论: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应用探究表明,二者融合已成为提升教学效果必然趋势。通过概念可视化呈现、问题情境化设计等融合策略,微课资源自主学习、动态演示等实施路径,问题导向探究式、虚实结合体验式等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本质融合点,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构建更加科学合理评价体系,促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深度应用,推动数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付均民.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究及策略分析[D]. 渤海大学,2023.
[2] 罗延彩.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0(A2):71-72.
[3] 周诗慧.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中外交流,2019,26(27):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