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利用分层教学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作者

杨翠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双溪口镇中学

摘要:本文聚焦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分层教学实践,分析现阶段教学中存在困境,探讨分层设计实施路径,探究评价反馈机制,旨在构建完整分层教学体系。通过精准把握学生差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德育目标全面达成。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持续探索创新,形成系统化实践模式。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培养学生思想品质、法治观念及公民素养重任,面对班级内学生认知水平、道德发展阶段及学习需求差异化现象,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全体学生成长需求。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全面发展教学策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效路径。本文聚焦分层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应用实践,分析现状困境,探索实施路径,构建评价体系,旨在提供系统化分层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分层教学的缺失与困境

教学内容单一化倾向明显,多数教师仍采用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教学模式,忽视学生间认知水平、道德发展阶段差异,导致优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潜能受限;学困生因难以跟上教学进度产生挫折感,甚至放弃学习。教学方法程式化问题严重,课堂中教师教学占据主导地位,缺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互动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方法使用片面,难以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热情。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分层教学理念模糊,缺乏针对性课程设计能力,难以科学划分学生层次并制定相应教学策略。

考核评价机制单一问题突出,过分注重知识考核,忽视道德情感、法治意识等方面综合评价,评价标准缺乏层次性,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成效。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普遍,城乡学校间、区域学校间教学条件差距明显,优质教学资源集中于重点学校,基层学校分层教学实施缺乏必要物质保障。加之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对分层教学认识不足,缺乏系统性指导与政策支持,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难以形成良好分层教学氛围。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科学分层是前提,通过入学测试、课堂观察、访谈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因素,避免简单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提升型三层。目标分层是核心,基础层注重基本概念理解与道德情感培养;发展层强调道德判断能力与法治思维形成;提升层侧重道德推理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塑造。内容分层是关键,基础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核心知识掌握;拓展内容针对中高层次,强调知识迁移应用;探究内容主要服务高层次,鼓励创新思考。方法分层是途径,基础层多采用直观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发展层适用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提升层宜用探究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正确认识自我》教学为例,实施分层教学从几方面展开。课前诊断阶段设计“我是谁”主题问卷,了解学生自我认知状况,据此划分学习层次;明确各层次目标,基础层掌握自我概念、自我意识要点,发展层学会自我剖析与评价方法,提升层能够建构积极自我观念并指导实践。课中实施阶段,创设分层任务情境,基础层学生完成自画像活动,通过填写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缺点等内容,认识自我现状;发展层学生参与“我与他人眼中我”比较分析,通过自评与他评对比,发现自我认知偏差;提升层学生开展未来规划师项目,基于自我认知设计发展路径,展望未来成长方向。采用基础-提升双层走班制,设计基础版、拓展版、挑战版学习单,构建导学—互学—展学课堂结构,保障各层次学生深度参与,形成立体化学习空间。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内容应多元化,基础层重点评价道德知识掌握、基本情感体验;发展层侧重评价道德判断能力、法治思维形成;提升层注重评价道德推理能力、价值观念内化。评价标准应层次化,基础层标准突出基础性、达成度;发展层标准强调应用性、进步度;提升层标准凸显创新性、发展度。评价方法应多样化,知识维度采用分层测试,设计基础题、发展题、挑战题;能力维度适用案例分析,针对不同层次设计层级化案例;情感态度维度宜用观察法、访谈法;行为习惯维度通过表现性评价,考查实践行为。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相互结合,形成立体评价网络。

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保持身心健康》教学为例,构建完整分层评价反馈体系。评价内容方面,针对珍爱生命主题,基础层重点评价对生命价值认识;发展层侧重评价面对挫折应对能力;提升层注重评价积极心态培养实践。评价方式上,采用三维立体评价法:认知维度,设计分层测试卷,基础题考查生命健康基本知识,发展题检测心理健康维护方法,挑战题探讨生命价值哲学思考;情感维度,实施健康心灵日记项目,不同层次学生记录健康理念感悟,教师给予针对性点评;行为维度,开展阳光生活实践周活动,学生根据所处层次选择相应任务,如基础层完成健康习惯养成记录,发展层设计心理压力排解方案,提升层组织校园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综合评价各层次表现。反馈机制上采用分层反馈策略,基础层学生采用优点放大镜,聚焦健康行为亮点;发展层学生实施成长阶梯图,可视化展示进步轨迹;提升层学生应用思维拓展卡,启发健康理念深化。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初中道德与法治分层教学实践发现,科学实施分层教学能有效应对学生差异化挑战,提升教学质量。通过精准学情分析、科学目标设定、合理内容重构、灵活方法创新、多元评价反馈等环节系统设计,构建完整分层教学体系,促进每位学生适合发展。分层教学基于深入学情分析,涵盖教学全过程系统工程。实践中应注重理念更新、能力提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避免机械划分层次。未来应探索实效性评估方法,挖掘与其他教学模式融合可能。

参考文献

[1]慈淑敏.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5):178-180.

[2]梁文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探讨[J].甘肃教育研究,2024,(03):134-136.

[3]吴希.初中道德与法治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22,(1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