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策略研究
刘洋 李晓璐 赵晓倩 贾雨菡 孔佳凝 郭佳慧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在数字化时代,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莱西木偶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传承困境。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莱西木偶戏在数字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莱西木偶戏;数字化;传承;创新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莱西木偶戏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传统木偶艺术和民俗表演艺术的精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2006年,莱西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联合国和国务院分别纳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正日益获得广泛的认可和重视。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使得莱西木偶戏面临演出频次低、支持力度不足和创新乏力等瓶颈问题。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借助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采集、存储、展示和传播已成为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我国非遗文化的数字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莱西木偶戏的数字化基础仍较为薄弱,展示手段、传播定位、渠道和形式亟待创新突破。
(二)研究目的
1.保护莱西木偶戏文化,优化数字化保存方案
通过建立全面的数字档案库,将莱西木偶戏的表演、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进行系统化保存,不仅有助于防止传统技艺的遗失,还能为未来的木偶戏研究和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通过优化数字化保存方案,可以有效延续木偶戏的文化遗产,确保其长期保存和传承。
2.促进莱西木偶戏创新发展,激发传统艺术的现代活力
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不同受众的个性化喜好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创新策略。基于此,优化木偶戏的表现形式,融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不仅保留木偶戏的传统魅力,同时注入现代活力,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3.增强公众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
通过数字化展示莱西木偶戏,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其表演、制作过程和历史背景,提升公众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理解和认同。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通过虚拟展览和多语微课等形式,触及更广泛的观众群体,特别是年轻一代,从而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文化自信的提升有助于传承传统艺术,促进民族文化的发扬,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国内木偶戏研究在数字化时代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首先,在表演形式创新方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研究报告(2018-2022年)》通过详实的调研数据,系统论证了数字技术对非遗传播方式的深刻影响,为木偶戏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其次,在保护传承领域,张颖(2020)在《基于SoLoMo模式下泉州提线木偶戏移动社群产品的交互设计研究》中,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SoLoMo模式的社群产品设计方案;赵彬彬(2020)则在《合阳提线木偶戏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中明确指出,"互联网+"模式不仅拉近了木偶戏与大众的距离,更推动了其国际化进程。第三,在技术应用层面,数字化设计工具显著提升了木偶制作的工艺水平,而先进的舞台技术则大幅增强了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2.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国外相关研究在传统文化数字化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Irhas,Asrowi,Djono(2022)在《数字化木偶游戏作为实施小学角色教育的创新:文献综述》(Digitalize Puppet Games as an Innov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A Literature Overview)中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木偶游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提供了范例。Arik Kurnianto(2015)在《将传统艺术可持续地适应到数字媒介中(以皮影戏《Perang Kembang》场景动画为例)》(The Sustainable Adaptation of Traditional Art into Digital Medium (Case Study the Motion of Shadow Puppet Scene Perang Kembang))中,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展示了数字媒介在传统艺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数字化技术为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然而,针对莱西木偶戏这一特定艺术形式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仍存在明显不足。本研究将系统探索莱西木偶戏在数字化背景下的传承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调研过程及调研结果分析
(一)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以莱西木偶戏为对象,旨在探究其在数字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现状。调研综合运用了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三种方法,以获取全面且准确的信息。
实地考察阶段,调研团队深入莱西市木偶艺术博物馆,与馆长、艺术团团长及传承人交流,了解木偶戏的历史、文化价值及数字化现状。通过参观,团队直观感受到木偶戏的艺术魅力与传承困境。
深度访谈环节,团队与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第六代传承人展曼曼进行面对面交流,围绕传承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两位传承人分享了他们在传承过程中的经验和见解,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问卷调查部分,团队在莱西市社区中心、文化活动场所及高校发放纸质和电子问卷,内容涵盖对莱西木偶戏的了解程度、兴趣偏好、了解途径及对数字化传播的看法等。共回收有效问卷174份,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了坚实基础。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全面掌握了莱西木偶戏在数字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现状,为后续研究和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莱西木偶戏在传承传播和创新方面面临多重挑战:
传承困难: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年轻一代兴趣不足,技艺传承面临断层风险;木偶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限制了传承的可持续性;传统表演形式陈旧,难以吸引年轻观众,传承困境加剧。
传播困难:展示形式传统,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年轻观众,受众群体逐渐缩小;表演场所和资源有限,宣传手段单一,数字化媒体应用滞后,传播效果受限;传播受众定位不精准,缺乏系统性推广策略和资金支持,制约了有效传播。
创新困难:技艺和表现形式固守传统,缺乏与现代审美和娱乐需求的对接,艺术表现力不足;制作工艺复杂,难以快速迭代和创新;创新资源和专业人才匮乏,技术和资金不足,阻碍了新创意的实施;现有创新尝试缺乏系统性和战略规划,效果不显著。
问卷调查结果揭示了莱西木偶戏的公众认知度较低。具体而言,只有51.95%的当地受访者听说过莱西木偶戏。在高校学生中,这一比例降至30.93%(见图2)。这些数据表明,尽管莱西木偶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其在公众中的认知度仍需提高。大多数人对其缺乏深层次的文化理解,对莱西木偶戏的传承构成挑战。
在“对木偶戏的了解途径意愿”中,高校学生更倾向于互联网媒体(59.79%),而当地居民则更偏好现场演出(27.84%)(见图3)。这些发现表明在推广莱西木偶戏时,需要结合网络媒体和现场体验,以覆盖不同受众群体,提高文化活动的影响力。
三、对策建议
(一)结合数字技术,加强传统技艺的代际传承
1.建立数字档案库
利用数字化技术,系统化保存莱西木偶戏的表演、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确保其在未来的传承中不会遗失。数字档案库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传承人提供了学习和参考的平台。
2.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
创建沉浸式学习和培训平台,记录和展示传统技艺。通过VR和AR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木偶戏的表演过程和制作工艺,增强对木偶戏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运用数字化手段,优化传播效果
1.制作多语微课
通过新颖的课程形式将木偶戏的技艺、历史和艺术价值以多语形式进行国际传播,拓展国际受众,提升木偶戏的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
2.利用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
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发布木偶戏的精彩片段和幕后花絮,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活动,拓宽传播渠道,扩大木偶戏的影响力。
(三)大数据精准定位,优化传播策略
1.利用大数据技术
进行受众分析,精确定位目标观众并了解其兴趣和行为习惯。通过数据分析,制定精准的传播策略并进行动态调整,提高传播效果。
2.设计互动活动
如定制化问答和虚拟体验,增加观众的参与感。通过数据驱动的互动活动和定制化内容推荐,提升观众参与感,并与潜在合作伙伴整合资源,扩大莱西木偶戏的影响力。
(四)创新数字化内容生产,提升文化吸引力
1.利用新媒体形式
通过短视频平台、在线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发布木偶戏精彩片段和幕后花絮,增强公众的参与感。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2.跨界合作
与现代艺术家和娱乐行业专家合作,推动木偶戏的艺术形式与现代流行文化元素相融合,增强其创新性和吸引力。例如,将木偶戏与现代音乐、舞蹈、影视等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四、结论
莱西木偶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传播和创新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传承困难、传播受限和创新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数字化的策略建议,旨在为莱西木偶戏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推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复兴与发展。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数字化技术在其他非遗项目中的应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广泛的视角。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莱西木偶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五、参考文献
[1]王婷婷,程苑.布袋木偶戏在数字化时代的突围发展[J].戏剧文学,2024,(08):112-117.
[2]陈子怡,吴玥文,刘瑩.海派木偶戏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C]//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三届“创新教育与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专题1).北京: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3:16-18.
[3]Tiara,M.,Handayani,T..Development of Digital Storytelling-Based Hand Puppet Media to Improve Storytelling Skills[J].At-Taqaddum,2023,(02):108-114.
[4]赵彬彬. 合阳提线木偶戏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 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5]张颖. 基于SoLoMo模式下泉州提线木偶戏移动社群产品的交互设计研究[D]. 华侨大学, 2020.